• 差异的视角 978751784987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差异的视角 9787517849872

【出版社仓库直发,支持退货(不包邮费!)】

44.4 6.5折 68 全新

库存9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学海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7849872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1671643

上书时间2024-01-21

南京复兴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学海,文学创作一级,湖南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温州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嘉兴市文艺□□家协会顾问。现为海宁市文联文艺□□家协会主席,《海宁名人》执行主编,《鹃湖□□》主编。主要著作有《文学前沿:精神与问题》《圈外野论》《张宗祥研究》《段誉的人生哲学》《艺坛猛士——米谷传》《王学海文选》等。长篇论文《太虚的人生佛教及其人文维度》,由《中国文化》向海内外重点荐介;论文《时代的新启求:儒学与伦理的新建设》,刊□□广岛大学《比较美学研究》2019卷,用作学术交流;《〈宋元戏曲考〉的新义及给当代中国戏曲的启示》获第三届中国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二等奖;《海飞论》获第二届浙江省文艺□□奖二等奖。



目录

时光与心灵在公共空间的姿态

诗性文化语言:探索与呈献

听,隔空而来的是什么声音

文化与□□认知中的现实抒写

民谣的最后与当下

贡纸、人物与文化的意义

禅诗:情丝

从心灵出发

精神的花迈向果实的路

□□回顾中的人性之光

凄美壮烈与苍白如水

社会新□中的天地踪迹

生命嫁接

在时间的阶梯上

我来,是因为诗歌

爱情·牵挂

用一朵花约你入诗

远古青瓷当下诗

照见自己和世界的一盏灯

自我拯救与进取不已的重建

当代文学批评的审美诠释

批评的诗学精神与独特眼光

海飞:战争与人性中的女性描写

海飞:“异乡乡愁”中的人性与狼性

增强文艺批评的审美效能

那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批评的文学性和代际误读

平淡的美丽所在

文学为良知的报告

学做太阳——最见人性底色的感动

重思的□□与人物

重拾□□的疑惑

阳光打在苍苍白发上

□□脉络里的寒冷与温暖

惊蛰冻雷响何处

从史实中走过与激活

作为诗人和文学史家的张宗祥

文学的嘉兴藏

文舞□□

视野、体悟在日常

表达与抵达

善□、思考与河上划桨

吊诡创意与现实叙事

文字——奔跑在四季

恬淡细流

视差——多棱审美

新蝴蝶梦——寄梁祝

理念与品位

建构·意味·聚焦

春意与锋芒

想象——流光溢彩

采撷天地

农民诗人

阐幽抉微

□□与精神

三轮车诗人

运河的水

叙事转向与诗学新向

海飞论

认识诗歌:宁静飞行中的升降与自觉



内容摘要

诗性文化语言:探索与呈献当我们说诗歌的语言时,往往被误认为是把语言如何翻新,作为诗的本质再创新使用。走出这种误入的“审美”,也并不在于简单地否定,而是我们对诗歌语言的理解,首先是对诗人在生活与艺术之实际发生中的范式转换,即诗人多元看世界的诗性思维及其对语言的影响与运用,而不是语言牵着诗人走向语言创新,把诗的本质颠倒为语言至上的所谓语言哲学。诗人北塔在他的“石头诗学”里,似乎更注意诗人对诗的本体把握。如,《入秋》:“一个人走在秋天走向果园/就好像一块石头滚向坟墓/一个人在秋天独坐书斋/就好像一块石头沉入大海。”这滚向坟墓的石头,并不是淹没在沉重与繁枝之中更具寂寞或孤独,而是“我将像蚂蚁,拖着秋虫的尸体/我将像野马,驮着受伤的骑士”。这石头即是诗人在生活与艺术中典型的范式转换,石头的生命体与诗人的生命体融合为一体,在这个时间环境的秋天,滚入自然环境的坟墓,跳出了常规思维与习惯的“收获”“硕果”“金色”等与秋与果园相关联的意象,它只抽丝出时间——秋的关键点,以拖着秋虫尸体的蚂蚁的群体运动,驮着受伤骑士的野马,写出了与这个收获的季节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从而加深了滚向坟墓的这块石头的沉重心情和与时俱来的负荷之量。它不是拥有别人拿不走的金果,而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它只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和自己应该去承担的东西。所以,最后“我将逼迫自己交出果园/然后,逼迫冬天交出火焰”。诗人以“逼迫自己交出果园”的诗性思维:我不向社会索取,我将自己的脂膏交由社会,来呼吁引发“逼迫冬天交出火焰”这样的彼岸世界公益意识,温暖的诗意就这样跃然纸上,扣人心魂。北塔“石头诗学”的倾向与力度也显而易见,是以石头上长犄角的方式,把人从岸(泥土)带上石头,又将人从石头回归泥土之岸。“只有石头离我最近/如果有雨/我可能在石头上一直坐下去/直到屁股上长出青苔”(《独奏的时候到了》之三)、“梦中的大雪是石头的碎末/是在我的呼吸里破碎的石头的碎末”(《梦中的大雪》之二)、“从此/孩子浇花/我浇石头/我想让孩子相信/总有一天石头也会开花”(《浇石》)、“石头与石头/哪怕以最简单的方式/被堆在一起/就不再是石头/无论什么形状、尺寸与颜色/只要是石头/哪怕是石子/都能加入玛尼堆/像一个个字/被组合成了经文……经过建造和摧毁/手变成了石头”(《玛尼堆》)。神性的石头,希望的石头和呼吸、长青苔的生灵的石头,使诗人笔下的石头不断地加实着它的张力。而神、灵、希望的倾向,又同时把石头置于一个保存它的意象又似乎剥离它本身的场景,石头成为一个新生的,上扬着一种灵魂、多须触角的诗性游离,以展示其更多的寓意。所以,我们再看“那嶙峋在大雪中的石头/像一只被冻僵在回家路上的狗/不要再去追打它了/哪怕它嘴里死死含着的/是你家的骨头/你的骨头”(《雪殇》之四十四),“演员们/拎着自己血淋淋的脑袋/就像拿着一块块石头/去铺路”(《独奏的时候到了》之三),“像一群魔鬼/逃离了地狱/在奔向天堂的路上/被变成了石头”(《石林》),这不是借以石头简单地制造一种拥有向心力的诡异的意象,这是诗人智慧的观察与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奇异而又真实的联系,是精神的现象与物的物理现象在诗人内心碰撞之后想象与个性的社会体现。说到个性,一个诗人在诗的置景上,其独特的个性及其睹物嗜好中张扬的思想性,也是他的美学(诗学)选择。《南天门的石头》就是一首典型的诗:“我曾被乌云押解着/从南溟到北海/只为了摆脱这乌黑的命运/我没有在北海停留/我奋力多扇了几下翅膀/就来到了草原的上空。”这是典型的桀骜不驯,自由借着乌黑的由头而发挥着它的意志。“我从乌云的尖喙里跌落/摔成了石头。”跌落其实是一种提升,意志已经转化为一种力量,一种凝固了的坚强。“我只祈愿,我宿命的碎片/向四方进射时/不会伤害到/任何一片意志的草叶。”这既是宁肯粉身碎骨,也要先为民着想的人本主义的精神,更是我行我素最坚硬的回答——“不会伤害到任何一片意志的草叶”。而诗此时在结构上意外地急转直下:“一群羊走到这门口/在它们的注视下/狼成了石头,它最后的嚎叫/逼迫白云投胎为绵羊。”此时的石头,是饱经世故的石头,它唯一的选择是放下一切,立地成佛。诗至此也许收住是最好的。然令我最感兴趣的,是诗人并没就此打住。“那个怕风的孩子走后/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这正是诗人个性与思想性的体现。孩子与巨大的空洞,留给我们的是又一个新的动向:在相应的环境与土壤里,活出的是动的历史意识。文学按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精神更是随着时代而体现。并且,所谓精神,它绝对要剔除盲从,有时甚至需要抗衡超前个性。这种动的历史意识,就是“再狂的风也无法/运来足够的五色石”。补天,我们知道,我们这个世界是太需要补天了。然而,世纪的焦虑,历史的焦虑,也可以说是人类终极的焦虑,正是没有足够的五色石——人类过分的贪……



精彩内容

本书置于差异的视角下写作,是在理解所读作品并联系作品与之产生时的文化关系,并试图找到可与随之呈现的公共空间正反相呼应的批判触角。作为文本的作者,其创作的自在性是不言自在的,以文本在进而作为作品更大范围的“在”“存”,是一种与阅读时和阅读后的共融或相对公共空间中,评论家所要做的,就是面对作品滚滚涌来的字潮,寻找到它深潜或激越之中的个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