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 文学视野中的《淮南子》研究 杜绣琳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 文学视野中的《淮南子》研究 杜绣琳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华库房直发,正版新书! 天津,河北,无锡,成都,广州五大仓库发货,质量品相有保障!

17.9 5.6折 32 全新

库存7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绣琳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91705

出版时间2009-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6747741

上书时间2024-01-09

秋实书业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杜绣琳,女,陕西凤翔人,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现在上海大学作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一本。 


目录
前言
研究项目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书的创新点

上编:《淮南子》的文艺理念研究
第一章 《淮南子》的文艺思想研究
第一节 《淮南子》的本末论
一 本末概念的多重界定
二 以本振末的本末关系论
三 本末论的渊源与创新

第二节 《淮南子》的感应论
一 玄妙深微——艺术感应的神秘性特征
二 气韵流荡——艺术感应的生命特质
三 同类感应——艺术感应的规律
四 有感有应——艺术感应之主体
五 汉武帝时期艺术感应理念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 《淮南子》的异同论
一 同的艺术特征
二 异的艺术特征
三 异同关系多种体认
四 艺术活动中的异同关系
五 同“待异而后成”的艺术规律

第四节 《淮南子》文艺理念的辩证与矛盾
一 文艺思想的辩证性
二 审美理念的辩证性
三 文艺理念的内在矛盾

第二章 《淮南子》文艺范畴研究
第一节 《淮南子》的文质论
一 文的内涵
二 质的内涵
三 文质关系模式
四 文与质的相互作用
五 文质观与汉代其他文质观的比较

第二节 《淮南子...

内容摘要
    二以本振末的本末关系论

     《淮南子》不仅从不同层面对事物的本末进行了界定,而且还多角度、多门类地对本末关系有深刻的论述,主张重本而不废末,处理具体的本末关系时要以本振末,沿末返本。经过笔者认真细致地梳理之后,基本可以从艺术和治术两个方面来研究这些论述所蕴含的文艺思想,考察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形成与发展的促进与影响。

     首先,《淮南子》的本末关系论贯穿在先秦两汉所有的艺术形式之中,在具体的艺术门类中如歌诗、乐器、乐曲、工艺中都有对本末关系的论述。就歌诗而言,《淮南子》认为道为歌诗之本,即以歌诗语言所承载的天然性、规律性的内容为本,而以语言形式为末:

     王道缺而《诗》作,周室废、礼义坏而《春秋》作。《诗》、《春秋》,学之美者也,皆衰世之造也,儒者循之,以教导于世,岂若三代之盛哉!以《诗》、《春秋》为古之道而贵之,又有未作《诗》、《春秋》之时。夫道其缺也……

精彩内容

 本文立足于文学视野,采取以文本资料为根据、现代理论为参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淮南子》中与文学相关的命题、范畴及论说所蕴含的文艺理念进行阐释,对《淮南子》中的几个重要文学意象进行分析,对《淮南子》的文体特征进行辨析总结,以期揭示《淮南子》的文学价值。本文分上下两编,共四章。上编两章,主要是对《淮南子》中的文艺理念进行阐释,分析《淮南子》所蕴含的文艺思想及其文艺范畴的美学内涵。章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研究《淮南子》的文艺思想,揭示其本末论、感应论、异同论的思想基础,分析其文艺理念的辨证性思维特征与矛盾性表述。 第二章从重要的文艺范畴入手,研究文质、形神、心性、礼乐等四对文艺范畴的美学内涵,通过对其进行溯源寻流的对比分析,揭示《淮南子》对这些文艺范畴的理论创造及其历史价值。 下编两章,主要是对《淮南子》的意象描写和文体特征进行分析概括。第三章主要研究《淮南子》中的意象,分析神游、山水、珠玉及御意象的描写特征,揭示《淮南子》对这些意象文学性的丰富。第四章主要研究《淮南子》所具有的文体特征,分析《要略》对书序体的继承发展、《道应训》的解经体属性、《说山训》的语录体特征及《淮南子》全书的论体特征,揭示《淮南子》对中国古代文体观及文体形态的成熟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