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彩彰施——中国代植物染色文献专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五彩彰施——中国代植物染色文献专题研究

正版图书保证质量 七天无理由退货让您购物无忧

60.8 6.2折 98 全新

库存2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翰生,王越平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64180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定价98元

货号R_9855086

上书时间2024-04-14

阿莱书屋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商品描述
 追求自身美和显示自身在社会群体中的位置,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从出现用于御寒蔽体的织物起,先民就开始尝不同色彩、不同图案的织物来表达自己的爱好、思想以及社会地位。文献和实物资料表明中国的植物染色工艺体系是在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也是在这个时期染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手工专业。正是由于当时染色技术的大发展,可供选择的色谱大增,不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从各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典型的例子是色彩成了区分等级的标志,出现了五方正色、五方间色之说,具备了宗法和哲学寓意。其后的历朝历代植物染色工艺体系逐渐完善并臻成熟。深入剖析代植物染料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染色技术对中国人色彩观形成的影响。 在浩瀚的文献中,相关织物颜色、染料和染色技术的内容相对来说零散。尽管如此,这些内容保留了许多当时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手资料,其中很多是对织物色彩、染料及染色技术简洁、传神的描述,并由此衍生出许多与此相关的专用词汇。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涵括了社会各阶层,可惜至今对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界定和综合研究的论著不多。对相关史行系统整理和以法再现各种染色色彩,不仅可展现出代利用染料的概貌,了解各个时期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及审美取向,还可为今后研究代染色技术及社会文化和风俗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在追求绿色生活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态、绿色及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我国历史的植物染色技术,既能够满足染色需求,又可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植物染色历史,染材的种类、性能、分布区域、种植与加工、生产技术和产品,做些必要的文献梳理和分析,无疑契合今人对“绿色”的追求。因此,健康、环保和饱含历史文化渊源的植物染色,是*值得调查、挖掘、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的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深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现实借鉴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其中前两篇由赵翰生撰写,下篇由王越平撰写,实验工作。上篇是关于代植物染色的综述,全景式地展示了历所用各种植物染材的特点、染色工艺及由此衍生出的色彩文化,以便对代植物染况有个大体的了解。中篇是从细节出发,对几种重要染料文献记行了梳理和解析,希望通过对这些若干具体个案的分析,能够澄清以往关于代植物染色记载中一些莫衷一是的说法。下篇是以色样的方式,直观地将几种植物染材所染色彩呈现出来。其目的是,由于色彩的表达属于较抽象的部分,没有具体的形,只是视觉上的感觉而已。很多色彩,尤其是籍中不同植物染料所染之色,如单一的从文字理解,难免会与实际的色彩有一定的偏差。为克服这一缺陷,有必要通过实验对传统染色做技术复原和记录,将不同染料所能得到的颜色还原,以色样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弥文字释义的单一性以及现存文物色彩失真的不足。文献中出现的染料和染色技术的原文记载,则由赵翰生整理摘录,以的形式呈现,方便读者深入阅读。希望此书能为植物染色专业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的便捷,从而节省时间,摆脱烦琐的文献搜集。 由于涉及的内容广泛,时间跨度大,资料来源零散且繁杂,加上作者学识谫陋,综述中难免有疏漏,对一些染材的推论判定更会有不当之处。恳请业内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作者 年3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