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记研究
  • 学记研究
  • 学记研究
  • 学记研究
  • 学记研究
  • 学记研究
  • 学记研究
  • 学记研究
  • 学记研究
  • 学记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记研究

46 八五品

仅1件

重庆南岸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时良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n3

上书时间2024-05-19

锦上添花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时良
  •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1
  • 版次 1
  • ISBN 9787107186226
  • 定价 21.2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3页
  • 字数 220千字
【内容简介】
一、本书定位在教育学术著作,也可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使用。

  二、本书分为四编。第一编分为六章,主要考释《学记》写作年代及其历史背景,和《学记》作者的学术流派属性。第二、三两编为本书重点,按儒家经典的章句凡例,分为二十二章(上编十章,下编十二章),采取训诂与义理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内容,大体分为校文、注音、释义、译意、评说。第四编分为四章,主要评估历代《学记》注释,和《学记》在中国及世界教育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三、据初步研究,从东汉到近现代,历来有关注释和评论《学记》的不下一百五十家。为便于学习和研究者探索,本书尽量提供前人所持不同看法和饶有新意的著述,以供参考。

  四、本书吸收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经学史、古代哲学史、文化史、教育学史、心理学史等研究成果。凡属有裨于进一步研究《学记》的,均不遗余力,征引力求翔实,解释力求明晰,分析力求全面。

  五、《学记》的教育理论性较强,对后世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本书于各章末评说中参以作者个人的初步体会,抛砖是为了引玉。

  六、为了便利读者按图索骥,寻根究源,本书于正文后附录历代《学记》注释者简历及其注释出处、历代学者对《学记》的评述,并选辑国外有关《学记》的译述文献。

  七、本书引用资料,主要依据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部分依据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福建省图书馆藏书。其中有非善本或抄误,引用时仍请查对原文。

  八、本书系就作者原著《学记评注》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补充。
【作者简介】
高时良 191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33—1937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教育系,在校四年均获陈嘉庚奖学金。曾担任福建省教育厅研究室主任兼编辑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新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福州大学副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福州师范专科学校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
【目录】
第一编 《学记》思想考释

 第一章 《学记》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

 第二章 从《礼记》看《学记》

 第三章 《学记》成于战国时期

 第四章 《学记》为思孟学派作品

 第五章 《中庸》——《学记》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基础

  第六章 《黄帝内经》对《学记》思想的启示

第二编 《学记》章句训义(上)

 第一章 化民由学

 第二章 教学为先

 第三章 教学相长

 第四章 古之教者

 第五章 比年人学中年考校

 第六章 教之大伦

 第七章 正业居学 

 第八章 兴艺乐学

 第九章 安学亲师乐友信道

 第十章 使人由诚教人尽材

第三编 《学记》章句训义(下)

 第十一章 教之所由兴

 第十二章 教之所由废

 第十三章 君子之教喻也

 第十四章 长善而救其失

 第十五章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第十六章 择师不可不慎

 第十七章 师严然后道尊

 第十八章 善待问者如撞钟

 第十九章 必也其听语乎

 第二十章 可以有志于学

 第二十一章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第二十二章 此之谓务本

第四编 《学记》的历史评估

 第一章 经学演变历史与《学记》注释

 第二章 《学记》对我国教育学史的影响

 第三章 《学记》在世界教育学史中的地位

 第四章 结论——弘扬《学记》珍贵教育遗产

附录

 一、历代《学记》注释者简历及注释出处简介

 二、历代学者对《学记》的评述

 三、国外学者译述《学记》举隅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