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苑剪影——《世纪》笔记掌故丛书
  • 文苑剪影——《世纪》笔记掌故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苑剪影——《世纪》笔记掌故丛书

6 2.1折 28 九品

仅1件

甘肃张掖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孟庆 主编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孟庆 主编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7
  • 版次 1
  • ISBN 9787532619863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9页
  • 字数 263千字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文史研究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合作创办了文史类杂志《世纪》。这本杂志坚持纪实风格,重视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经过十多年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世纪》诸多栏目中,“笔记掌故”无疑是一道风景、一个亮点。一些同志谈起《世纪》,常提到笔记掌故;在兄弟报刊转载《世纪》的文章中,也以笔记掌故的“点击率 ”为高。尽管它篇幅较小,又以较小的字体排印,却丝毫不减其对读者的吸引力,正合了“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的意蕴。

   笔记和掌故本是两种不同文体。笔记泛指随笔记录,不拘题材、体例。掌故,掌握故事者也。“故”通“古”,古事为文谓之“故”。笔记作文,掌故是史;文以载道,论从史出。笔记掌故既是文与史的结合,就要求写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及表达能力。我们看内容扎实、明白晓畅的大家手笔,看似信手拈来,又都涉笔成趣。叙事简约,如同画师的大写意,细微处亦有工笔勾勒;议论精当,则如画龙点睛,方寸间显现微言大义。今天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宣传媒体高度发达,人们更喜好兼具故事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笔记掌故一类短文章。

   本书汇集了《世纪》1993年创刊至2005年间大部分笔记掌故.计有500 余篇,分《政海拾零》和《文苑剪影》两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涉及的人物包括革命领袖、军政要员、社会名流,乃至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众多撰稿者中既有馆老耆宿、文史高手,也有文坛新秀、热心读者。他们以丰富的阅历和学识一丝不苟地撰写文稿,核实史料。正是这批作者,共同打造了这一受到欢迎的专栏,倡导了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优良文风。书中一篇篇文章,犹如一扇扇窗口,向人们展示时代风貌,聚焦沧桑岁月,读者通过它们窥睹百年风云,透视人生浮沉,借以提高文学修养,增长历史知识;或者从“随便翻翻”(鲁迅语)中增广见闻,在轻松自如的阅读中怡情养性,进一步培养读书兴趣。

   本书反映的主要是20世纪上半叶的人和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是艰苦奋斗、产生可歌可泣故事的年代,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历史篇章。而当代社会生活又是如此丰富多彩,展现的全球化背景何等错综复杂、波诡云谲,并由此孕育、催生一批批与之相适应的风流人物。这为笔记掌故提供了取之不尽、写之不竭的源泉。但过去这方面内容反映尚少。目前笔记掌故的作者大多年事较高,这支队伍也需要充实更新。今天的中青年作者势将成为笔记掌故写作的生力军,肩负着以史资政、传承文化的责任。新时期笔记掌故的内容,必然与过去文人士大夫的笔记小说、野史趣闻大相径庭,也将与反映旧中国的故人轶事大异其趣。新时期呼唤新文史,新任务要求开新篇。比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文史资料研究以及笔记掌故可不可以去涉猎、去深入研究呢?一些专家学者已经提出这个问题。关键是我们如何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力量征集各个历史时期的资料,编辑这一段段世纪风云。这也是文史研究馆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目录】


文坛花絮

  我和鲁迅缘悭一面

  鲁迅与重庆一段文字缘

  柳亚子两次诗颂毛润之

  郭沫若咏故乡山川诗

  钱潮郭沫若携手译《茵梦湖》

  留日学生保护郭沫若

  郭沫若诗词答谢董竹君

  郭沫若两哭张一麐

  郭沫若巧改七绝

  《郭沫若巧改七绝》补正

  郭沫若赋诗贺佳人

  郭氏鬻字条例

  郭沫若联语救人命

  张恨水演京剧

  张恨水请客

  张恨水的补白诗

  严独鹤笔名的由来

  严独鹤遇刺记

  郁达夫生前未发表的诗

  郁达夫怒踩孔方兄

  教我如何不想他

  《子夜》最初署名为“逃墨馆主”

  茅盾骑马阅兵

  茅盾给尤其彬的一封佚信

  茅盾自苏联返沪的欢迎会

  孩子叫老舍“老老师”

  田汉爱唱《击鼓骂曹》

  田汉倚马赋诗赠友人

  田汉盛赞余福星

  田汉轶事三则

  朱自清步行讲学

  俞平伯的病中吟

  冰心冰莹喜“相逢”

  夏衍的笔名

  夏衍没对《义勇军进行曲》作修改

  文学情侣蒋光慈与吴似鸿

  沈从文的章草

  赵景深题赞丰子恺

  李健吾叶公超曾劝周作人南下

  施蛰存难忘乡情

  诗人陈小翠

  一方被误传的邓拓闲章

  萧军笔名的由来

  萧军在美国捍卫鲁迅

  曹禺主演《安魂曲》

  聂绀弩的《韩康的药店》

  周立波的“芳草”与“油漆”奇谈

  许杰的人情味

  一部等了半个世纪才出版的全集

  “模范丈夫”冯乃超

  徐调孚火线救手稿

  姚蓬子“长袖善舞”

  “艾以与罗亭”是什么关系

  马烽怎样成名

  待人宽厚的刘绍棠

  我为金庸当傧相

  我家有张泰戈尔相片

  萧伯纳的上海一日游

  记藕波词社的一次作诗会

学林散记

  方惟一挽杨斯盛联

  严复批诗

  唐文治在无锡中学和“唐调”

  由汪曾祺文想到的

  章太炎“分封五王”趣闻

  蔡元培嗜读书

  蔡元培担保马非百进北大

  蔡元培的家教

  梁启超和乾隆咏猪

  丁福保质书有名气

  林白水撰联讽慈禧

  钱名山与孝女英雄施剑翘

  ……

艺苑钩沉

前尘留影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