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2860 八品

仅1件

河南平顶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4.2 × 15 cm

册数7册

上书时间2024-05-07

  • 最新上架
重装加衬】清嘉庆刻本【淮南子】21卷16册一套全。牌记书“嘉庆甲子重鎸、宝庆经纶堂藏板”。字口清晰、行格疏朗、墨浓纸佳。开本阔大。本书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撰写,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诸子百家精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祖国很多珍贵的神话小说靠此书得以保存。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书品极好,古色古香。墨色浓郁,字大清晰,板式精整,保存完好 。
重装加衬】清嘉庆刻本【淮南子】21卷16册一套全。牌记书“嘉庆甲子重鎸、宝庆经纶堂藏板”。字口清晰、行格疏朗、墨浓纸佳。开本阔大。本书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撰写,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诸子百家精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祖国很多珍贵的神话小说靠此书得以保存。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书品极好,古色古香。墨色浓郁,字大清晰,板式精整,保存完好 。 ¥9610.00
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居士著【论语小言】1册全,此书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总结了传统的训诂学,又开了近现代训诂学的先声。作者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居士著【论语小言】1册全,此书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总结了传统的训诂学,又开了近现代训诂学的先声。作者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400.00
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居士著【古书疑義举例】七厚册全,此书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总结了传统的训诂学,又开了近现代训诂学的先声。作者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居士著【古书疑義举例】七厚册全,此书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总结了传统的训诂学,又开了近现代训诂学的先声。作者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3210.00
重装加衬】清代知不足斋精刻本【北行日录】白纸三册全。楼钥撰,全书以日记体裁,详记每日所见所闻。内容包括天气、行程、道里、城郭、古迹、人物、风俗、饮食、物产、典章等。白纸精刻、自然古旧、印制清晰,保存完好、品相上佳。
重装加衬】清代知不足斋精刻本【北行日录】白纸三册全。楼钥撰,全书以日记体裁,详记每日所见所闻。内容包括天气、行程、道里、城郭、古迹、人物、风俗、饮食、物产、典章等。白纸精刻、自然古旧、印制清晰,保存完好、品相上佳。 ¥1380.00
明代白棉纸】 明万曆十五年刘怀恕刻本【春秋经传集解】卷25原装一册全,字体端庄大气,纸张焦黄颜色已经向中心沁入,但中心依然洁白,这就是明代白棉纸的精华与珍贵。白口,四周雙邊。珍贵异常。卷端题“晋当阳侯杜预注/明吏部考功员外穆文熙编纂/兵部左侍郎石星校阅/河南道监察御史刘怀恕参阅/江西道监察御史沈权同阅”。《中国古籍善本目著录》。可做样本鉴定研究,更可收藏!
明代白棉纸】 明万曆十五年刘怀恕刻本【春秋经传集解】卷25原装一册全,字体端庄大气,纸张焦黄颜色已经向中心沁入,但中心依然洁白,这就是明代白棉纸的精华与珍贵。白口,四周雙邊。珍贵异常。卷端题“晋当阳侯杜预注/明吏部考功员外穆文熙编纂/兵部左侍郎石星校阅/河南道监察御史刘怀恕参阅/江西道监察御史沈权同阅”。《中国古籍善本目著录》。可做样本鉴定研究,更可收藏! ¥1860.00
【明代国子监珍本】明代万历国子监精刻本【南史】80卷96册一套全。古朴经典,字体古拙, 这些古籍都是属于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袭和政治浩劫之后,硕果仅存的神品。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纪传类 。全套罕见珍稀,极具版本研究价值。《南史》是唐朝李延寿所撰的纪传体断代史书,成书于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该书共80卷。包括本纪10卷,列传70卷。合宋、齐、梁、陈四朝共170年的南朝历史。
【明代国子监珍本】明代万历国子监精刻本【南史】80卷96册一套全。古朴经典,字体古拙, 这些古籍都是属于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袭和政治浩劫之后,硕果仅存的神品。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纪传类 。全套罕见珍稀,极具版本研究价值。《南史》是唐朝李延寿所撰的纪传体断代史书,成书于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该书共80卷。包括本纪10卷,列传70卷。合宋、齐、梁、陈四朝共170年的南朝历史。 ¥96100.00
清代木刻小说唱本【碧玉簪】原装2册全,品相上佳
清代木刻小说唱本【碧玉簪】原装2册全,品相上佳 ¥980.00
【重装加衬】明代凌稚隆自刻、初刻初印本【汉书评林】卷53一册全,正宗明代初刻初印,古朴经典,字体古拙, 这些古籍都是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袭和政治浩劫之后,硕果仅存的神品。不避清讳(玄、丘、弘),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纪传类,可做样本鉴定研究,更可收藏!
【重装加衬】明代凌稚隆自刻、初刻初印本【汉书评林】卷53一册全,正宗明代初刻初印,古朴经典,字体古拙, 这些古籍都是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袭和政治浩劫之后,硕果仅存的神品。不避清讳(玄、丘、弘),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纪传类,可做样本鉴定研究,更可收藏! ¥1020.00
清康熙遗清堂刻本【河东全集录】原装3册不全。间附考注。 柳宗元撰。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遗清堂刻本。是书为九行二十五字、黑口左右双边,系清代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辑出,此为康熙间初刻本,此后有光绪间苏州书局本。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公藏寥寥数家。品相上佳!
清康熙遗清堂刻本【河东全集录】原装3册不全。间附考注。 柳宗元撰。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遗清堂刻本。是书为九行二十五字、黑口左右双边,系清代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辑出,此为康熙间初刻本,此后有光绪间苏州书局本。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公藏寥寥数家。品相上佳! ¥186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清代禁书】清代精写刻本【古诗源】十四卷7厚册一套全,写刻精美,是书曾因选编者“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之故,为清代禁书。是书字体为手写上板,刊刻精整,初刻初印,是清代学术界最为知名的古诗选本。

是书 :有破损,最后一页最严重,其余不怎么伤字,已经精修。

此书文字精写精刻,气度高雅。“诗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人源也。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因此,沈氏编《古诗源》,选辑了先秦至隋的诗歌和民谣,共七百余首。内圈点。是书曾因选编者之故,为清代禁书。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初学诗于吴江、叶燮。中年以前授徒为生,并以诗名。曾筑屋居木渎山塘街,著书作述,后归居苏州城区。曾为乾隆帝校《御制诗集》,深受赏识,称为“江南老名士”。其论诗主“格调说”,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也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其诗学深邃,曾选编《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辨析源流,指出名家得失,为研究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著作。后因牵涉文字狱,被剖棺戮尸,全家治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