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常识
书籍均为精品二手图书,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书籍上架都会检测可保证正版,在线咨询商品可自动为您显示当前库存!
¥
12.5
2.2折
¥
5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李津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03512222812471298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本店所售书籍均精品二手正版书书籍,严格审核品相为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由于成本增加,所售书籍价格略高,每天下午2点前订单一般当天发出,最迟48小时内发出,二手书不保证100%没有任何笔记,有时会出现缺货现象(可在线咨询发送商品链接会自助显示当前实时库存,有库存再下单哦!),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您,感谢理解与支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津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7
-
版次
1
-
ISBN
9787801099402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9页
-
字数
420千字
- 【内容简介】
-
以和合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与挫折。这一切,不仅深刻地联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决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且影响着众多其他外国民族和异域文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可以说,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当她进入第六个千年之时,人们在回顾,在反思,在警醒: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我们似乎没有时间打量自己,没有时间回望我们的根,我们的来处,中国社会正兴奋地奔跑在“现代化”的路上,我们说OK、说BYE-BYE、说YES、说NO,可从来不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一个中国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认知中国文化,就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最终会导致自我的迷失。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经典文库》内容丰富而具有代表性,上起三代,下至清末,凡曾对历代经济、政治起过重要作用,而仍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文化常识,都有简要的介绍。本书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深厚的趣味性,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我们选编此书的目的就是让读者肾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文化知识补给,系统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 【目录】
-
文学部分
1.《尚书》在文学史上布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2.历史散文的文学特点
3.诸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4.汉代政论文及由来
5.《史记》的文学贡献
6.司马相如的赋
7.陶渊明的主要名篇
8.《水经注》的文学价值
9.韩愈的“文起八代之衰”
10.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成就
11.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特色
12.欧阳修对散文发展的作用
13.“三苏”散文的特色
14.曾巩的散文风格
15.归有光的散文特色
16.桐城派的理论与创作特色
17.《诗经》的主要内容
18.屈原的主要贡献
19.《孔雀东南飞》的文学价值
20.《木兰诗》引入入胜之道
21.抒情短诗集《古诗十九首》
22.“三曹”和“建安七子”
23.阮籍的《咏怀诗》
24.隐逸诗人陶渊明
25.元嘉三大家
26.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27.“初唐四杰”
28.《春江花月夜》
29.陈子昂在初唐诗坛上的突破
30.高适与岑参的诗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
31.“诗家天子”
32.“诗中有画”
33.诗仙李白的诗风
34.李白写《蜀道难》的缘由
35.“大历十才子”
36.《长恨歌》
37.杜甫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
38.“五言长城”
39.“以文为诗”
40.“郊寒岛瘦”
41.韦应物与柳宗元的诗
42.元稹和白居易的诗风
43.刘禹锡的诗歌特点
44.“鬼才”李贺的诗歌艺术
45.“小李杜”的诗风诗情
46.欧阳修、梅尧臣开创宋诗新格局
47.王安石的诗歌成就
48.苏轼诗歌的特色
49.“苏门四学士”
50.陆游的诗歌成就
51.杨万里的诗风
52.文天祥的爱国诗篇
53.元好问的诗歌特色
54.陈子龙、夏完淳的诗歌风格
55.顾炎武诗歌的特色
56.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思想内容
57.词的形成
58.敦煌曲子词的特点
59.“花间词人”
60.词人李煜
61.“二晏”词的艺术特色
62.柳永在文学上的贡献
63.欧阳修在宋代文坛上的影响
64.苏轼在词风上的开拓
65.秦观词的特色
66.周邦彦词的特色
67.“花间第一流”
68.辛弃疾词的特色
69.吴文英的词对后代的影响
70.“词中之圣”
71.张炎的词与词学理论特色
72.金元时期的重要词作家一
73.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74.清代“浙西词派”的得名
75.陈维崧的词在文学史上的评价
76.清代常州词派的影响
77.元代散曲名家
78.马致远散曲的特色
79.《山海经》
80.《晏子春秋》
81.《搜神记》
82.《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
83.唐代传奇的代表作品
84.小说集《传奇》
85.《夷坚志》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86.《京本通俗小说》的思想内容
87.《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88.《西游记》塑造的人物形象
89.《金瓶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90.冯梦龙“三言”的史学价值
91.凌蒙初“二拍”的主要内容
92.我国文言短篇小说之王
93.《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94.《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95.《官场现形记》
9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97.《孽海花》
98.《老残游记》
99.中国戏曲的形成
100.唐代杂戏的特点
101.宋杂剧的主要特点
102.南戏的发展历程
103.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成就
104.马致远最有影响的杂剧
105.《赵氏孤儿》
106.《西厢记》
107.《琵琶记》
108.《四声猿》
109.《牡丹亭》
110.《浣纱记》
111.《娇红记》
112.《桃花扇》
113.《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114.曹丕的《典论·论文》
115.陆机的《文赋》
116.刘勰的《文心雕龙》
117.钟嵘《诗品》的独特风格
118.刘知几的主要主张
119.皎然的《诗式》四变
120.司空图的主要观点
121.严羽的诗歌理论
122.张戒的主要观点
123.元好问《论诗绝句》的特点
124.李贽进步文学思想
125.王夫之《茎斋诗话》的艺术特色
126.叶燮《原诗》的主要论点
127.清初“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的主要特点
128.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129.金圣叹的小说评论主要主张
130.《四库全书》
哲学部分
1.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2.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3.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
4.中国哲学的发展及阶段特点
5.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
6.史前时期神话含有哲学与科学的萌芽之缘由
7.百家争鸣局面何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8.先秦诸子百家及其主要学派
9.孔子在私人办学方面的贡献
10.儒家的“爱人”与墨家的“兼爱”
11.儒家与道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12.道家与“黄老学派”
13.法家学说与“法术”的关系
14.战国中后期争辩风气大盛的原因
15.先秦“天人之辩”关于哲学问题的争论
16.先秦诸子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做出的考察
17.先秦的“义利之辩”
18.孔子是古代认识理论的开拓者
19.“中庸”思想
20.老子与《道德经》
21.孟子与《孟子》的“性善论”
22.苟子及其“性恶论”的哲学思想
23.庄子的天道观
24.吕不韦与哲学
25.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6.“五行”之说
27.阴阳说的形成及意义
28.“八卦”与巫术
29.“奇正相生”
30.“白马非马”命题
31.“民贵君轻”思想
32.“庄周梦蝶”的哲学思考
33.“矛盾”的来源
3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5.《易经》
36.《易传》与《易经》
37.“六经”
38.《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39.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40.道教的产生时间
41.道家的来源
42.佛教不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43.理学
44.认识与实践在古代的表述
45.玄学
46.“名教与自然之辩”
47.玄奘与《西游记》中的唐僧
48.“风动、幡动、心动”的故事
49.“南顿北渐”之争
50.范缜对“神不灭”的批判
51.“宋初三先生”
52.《梦溪笔谈》的科学方法论
53.王充发展无神论
5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
55.张衡的宇宙论
56.韩愈的儒学主张
57.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
58.《列子》的思想
59.“人皆有恻隐之心”的意义
60.刘禹锡的哲学观
61.柳宗元的哲学观点
62.张载的“关学”
63.“天不变道亦不变”命题的意义
64.王充的哲学思想
65.王夫之的唯物论
66.王夫之“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意义
67.程朱学派
68.程颗的哲学思想
69.程颐的哲学思想
70.“形而上”与“形而下”
71.“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命题
72.永嘉学派
73.叶适的哲学思想
74.扬雄的“太玄”体系
75.“一分为二”中的“一”“二”
76.理学中“格物致和”
77.仲长统的“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78.杨泉的《物理论》
79.荆公新学的内容
80.何谓“清谈”
81.郭象的“独化”、“玄冥”
82.司马光的哲学思想
83.“心学”与“陆王学派”
84.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85.王守仁的“良知说”
86.“心学”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87.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形式
88.王廷相的哲学理论
89.李元阳的哲学观
90.李贽的哲学思想
91.“经世致用”之所指
92.陈亮与永康学派
93.宋应星的思想对经世致用的影响
94.徐光启的哲学思想
95.吕祖谦的理学特点
96.“鹅湖之会”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97.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98.黄震的哲学思想
99.刘宗周之“慎独为宗旨”表达的思想
100.桓谭对谶纬之学的批判
101.陈确的哲学观点
102.朱之瑜的“实理实学”
103.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潮
104.颜元的哲学观点
105.李■的哲学观点
106.颜李学派的功利思想
107.傅山对诸子思想的研究
108.《朱子语类》——研究朱子学的主要资料
109.《传习录》的主要内容
110.何心隐思想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特点
111.何心隐“育欲”说的意义
112.《雅述》对元气说的新发展
113.李贽对假道学的拙判
114.唐甄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
115.唯识宗“三性”说的思辨结构
116.黄宗羲的哲学思想
117.黄宗羲的“盈天地皆气”及“盈天地皆心”
118.黄宗羲的历史主义方法论
119.《明夷待访录》——中国最早的“人权宣言”
120.方以智“合二而一”论的特点
121.《东西均》
122.顾炎武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批判
12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体现的精神
124.顾炎武的治学方法
125.“天下惟器”
126.王夫之对否定和矛盾转化的态度
127.王夫之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
128.王夫之对古代动静观的新突破
129.熊伯龙的主要思想
130.《无何集》对有神论的批判
131.戴震的唯物主义观点
132.“意见”和“真理”的区别与联系
133.“血气心知”
134.西方进化论思想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135.章学诚的历史哲学
136.洪亮吉的人口理论
137.龚自珍的人文思想
138.《明良论》和《乙丙之际箸议》的时代特征
139.“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40.魏源的变革主张
141.“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的提出者
142.《海国图志》
143.洪秀全的宗教神学世界观
144.《天朝田亩制度》的阶级社会理想
145.《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思想因素
146.“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意义
147.“物竞天择”
148.郑观应的“道器观”
149.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
150.《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与“托古改制”的关系
151.谭嗣同的“破对待”理论
152.谭嗣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153.谭嗣同《仁学》的思想体系
154.《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的性质
155.梁启超的史学理论
156.进化观念与孙中山建国的哲学思想
157.孙中山知行观的特点
158.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艺术部分
1.我国古代书法的发展
2.甲骨文与金文
3.大篆、小篆和隶书
4.我国古代的篆刻
5.草书及其分类
6.“飞白”的艺术特征
7.“书圣”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成就
8.王献之的书法成就
9.南北朝的书法风尚
10.隋碑的艺术特征
11.隋唐名家欧阳询的书法
12.虞世南的书法艺术
13.褚遂良的书法艺术
14.小篆名家李斯和李阳冰在书坛的地位
15.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颜真卿
16.柳体字的书法特色
17.文豪苏轼的书法成就
18.黄庭坚的书法成就
19.米芾“刷字”
20.“宋四家”书艺之首
21.宋徽宗赵佶与“瘦金书”的书坛地位
22.姜夔的《续书谱》
23.纤柔秀劲的“赵体”书法
24.明代书法概况
25.康熙时期的代表书法家
26.名臣刘墉的书法技艺
27.“扬州八。怪”的书法艺术
28.书法理论专著《艺舟双楫》
29.康有为在书法上的成就
30.书法名著《淳化阁帖》
31.楷书运笔的基本法则——“永字八法”
32.执笔方法
33.运笔方法
34.临摹的方法
35.印章的小知识
36.中国玺印文字的发展情况
37.挑选印石
38.认识文房四宝之一——笔
39.认识文房四宝之二——墨
40.认识文房四室之三——纸
41.认识文房四宝之四——砚
42.瓦当艺术
43.我国古代的绘画情况
44.古代绘画的种类
45.楚汉帛画情况
46.中国的佛教绘画基本情况
47.人物画家顾恺之创作上的独到之处
48.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历史发展
49.阎立本人物画的特点
50.吴道子何以被称为“画圣”
51.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成就
52.敦煌彩塑的艺术成就
53.仕女画的历史发展情况
54.唐代仕女画的代表名家
55.唐朝《历代名画记》的理论见解
56.花鸟画的历史发展情况
57.花鸟画在唐末五代的代表作
58.徐渭的写意花鸟画
59.五代至北宋的山水画家
60.画院的历史发展情况
61.北宋绘画的“三远”
62.文人画的代表人物苏轼的独创
63.“米氏云山”的绘画风格
64.赵佶在绘画史上的贡献
65.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
66.书法家赵孟兆页的绘画成就
67.元四大家
68.元代梅竹画名家
69.壁画的发展
70.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色
71.元代的壁画艺术
72.明清的主要画派
73.画坛“明四家”的成就
74.明代出水画家董其昌在画坛的地位
75.清代任伯年的肖像画成就
76.洋画法对中国画坛的影响
77.清初“四画僧”
78.清朝花卉画的特色
79.指画
80.扬州八怪的绘画特色
81.“海上画派”
82.吴昌硕的绘画特色
83.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
84.年画发展情况
85.杨柳青年画的特色
86.绘画教育的发展情况
87.中国画的类别和发展情况
88.中国画的装裱工艺
89.中国画的基本画科
90.题画诗的作用
91.款识的基本知识
92.清代以来我国古代名画的收藏状况
93.古画的鉴定
94.秦陵兵马俑的特色
95.我国石窟造像的发展
96.云冈石窟的雕刻特色
97.龙门石窟的代表作
98.中国历史上的“塑圣”
99.晋祠的雕塑名作
100.“礼”和“乐”
101.古乐的标准音
102.十二律
103.雅乐与俗乐
104.伶官为乐官的代称
105.“余音绕梁”
106.“六马仰秣”
107.师旷
108.编钟
109.音乐领域上的乐府
110.琵琶的基本知识
111.九宫十三调
112.教坊
113.《琵琶谱》
114.《胡笳十八拍》
115.《广陵散》
116.琴
117.《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118.《梅花三弄》
119.《阳关三叠》
120.诗作《春江花月夜》
121.乐曲《春江花月夜》
122.《大韶》的“雅”
123.“六舞”
124.八音克谐
125.傩舞
126.“角抵”
127.《九歌》
128.儒、道、法对乐舞态度不一之原因
129.古代乐舞讲究长袖细腰的缘由
130.《公芙舞》
131.汉乐府机构的性质
132.南北朝时的乐伎
133.《霓裳羽衣舞》的艺术魅力
134.敦煌文物中关于舞蹈的记载
135.戏曲音乐
136.戏曲中的舞蹈
137.古代彩陶的制作
138.仰韶文化
139.陶都
140.紫砂陶器
141.瓷器发展的历史
142.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43.识别龙泉青瓷
144.青瓷的发展与代表作
145.白瓷在历史上的名窑
146.白瓷在工艺上的特色
147.青花
148.唐代越窑青瓷的特色
149.“唐三彩”名字的由来
150.“唐三彩”的制造
151.唐三彩的造型
152.宋五大名窑之首
153.我国的瓷都
154.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
155.国礼之器——鼎
156.兽面纹
157.龙、虎纹饰在青铜器上的应用
158.我国漆器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159.俄国古代的玉雕历史
160.玉器的起源
161.玉雕发展的情形
162.青田与寿山石雕的特色
163.潮南、云南与河北的著名石雕
164.“巴林石”与“莱州玉”
165.我国象牙雕刻的特色
166.我国木雕代表作
167.我国古代的刺绣艺术
168.“四大名绣”
169.蜀锦的特色
170.我国丝绸发展历史
171.云锦
172.景泰蓝的制作原理
173.“景泰蓝”名字的由来
174.明代家具的特色
175.剪纸的用途
176.制扇工艺的发展
177.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
178.故宫的建筑特色
179.塔的渊源与形制
180.我国拱桥的独特风格
181.园林
182.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183.盆景
184.扬州与苏州盆景特色
185.岭南盆景的风格
历史部分
1.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及朝代
2.“三皇五帝”
3.古代的“禅让”
4.我国氏族公社的产生、发展和瓦解
5.夏朝是怎么建立和灭亡的
6.商朝的频繁迁都
7.“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
8.烽火戏诸侯
9.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0.掘地见母
11.赵氏孤儿
12.井田制
13.老马识途
14.弭兵运动
15.“鸡鸣狗盗”的历史典故
16.晏婴不辱使命
17.绝缨会
18.“挂牛头卖马肉”的由来
19.卧薪尝胆
20.商鞅变法
21.胡服骑射
22.历史上的孙膑与庞涓
23.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
24.“一字千金”的美誉
25.“火牛阵”
26.“孟母三迁”和“断机劝学”
27.“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28.秦赵长平之战
29.秦始皇的身世
30.焚书坑儒
31.赵高祸乱秦廷
32.破釜沉舟
33.鸿门宴
34.死蚂蚁杀死了活项羽
35.吴楚“七国之乱”
36.汉初的刑罚改革
37.张骞通西域
38.东方朔因“长生”而“不死”
39.立子杀母
40.昭君出塞
41.汉初的“无为”政治
4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43.汉武帝反击匈奴
44.汉朝西域都护
45.绿林好汉
46.强项令
47.党锢之祸
48.三顾茅庐
49.群英会蒋干中计
50.赤壁之战
51.光武中兴
52.东汉年黄巾起义
55.官渡之战
56.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
57.七步诗
58.乐不思蜀
59.三国鼎立
60.八王之乱
61.五胡乱华
62.淝水之战
63.祖逖北伐
64.士族制度士族及其腐朽性
65.北周武帝灭佛
66.梁武帝信佛
67.陈后主荒淫误国
68.北魏孝文帝改革
69.“无愁天子”高纬
70.侯景之乱
71.隋朝的统一和迅速灭亡
72.隋朝大运河
73.隋朝,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74.三省六部制
75.科举制度
76.玄武门之变
77.唐太宗害怕乡巴佬
78.唐太宗给自己列罪状
79.唐太宗智取《兰亭序》真迹
80.“千里送鹅毛”的典故
81.武则天造字
82.玄奘西游
83.鉴真东渡
84.密封卷
85.“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6.文成公主入藏
87.甥舅之盟
88.安史之乱
89.藩镇割据
90.唐亡于黄巢
91.两税法
92.牛李党争
93.南衙北司之争
94.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95.安西四镇
96.渤海督都府和黑水都督府
97.五代十国
98.“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
99.“五代”时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00.历史上第一个“儿皇帝”
101.我国古代妇女的“裹足”
102.载书出征
103.陈桥兵变
104.杯酒释兵权
105.辽政权的建立和“澶渊之盟”
106.西夏政权的建立
107.交子
108.王安石变法及成就
109.宋江和方腊起义
110.金政权的建立和“靖康之难”
111.“老皇历”典故
112.历史上的杨家将
113.宋太祖的“密约三章”
114.岳飞抗金
115.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16.成吉思汗教育部下
117.四大汗国
118.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119.元朝的建立及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120.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
121.元末江中军大起义
122.明朝的建立
123.靖难之役
124.郑和下西洋
125、土木之变
126.皇帝的秘密警察——厂卫
127.戚继光驱逐倭寇
128.海瑞其人
129.一条鞭法
130.资本主义萌芽
131.“东林党”及其政治主张
132.葡萄牙殖艮者侵占澳门
132.明农民起义的原因及意义
134.明朝的两京制度
135.八股取士
136.春节贴“福”字的典故
137.朱元璋杀害徐达
138.朱元璋因“钩”而杀人
139.成功收复台湾
140.“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141.三藩之乱
142.康熙皇帝是封建社会末期最杰出的帝王
143.雅克萨之战及中俄《尼布楚条约》
144.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145.清代的文字狱
146.清朝军机处的性质
147.一笑起祸端
148.嘉庆皇帝除和坤
149.清朝的闭关政策
150.虎门销烟
151.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
152.皇上帝
153.永安建制
154.“辛酉政变”、“垂帘听政”
155.鸦片战争的经过
15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57.洋务运动经过及作用
158.天京事变
159.《天朝田亩制度》
160.《资政新篇》
16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边疆新危机
162.中法战争及“镇南关大捷”
163.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164.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65.公车上书
166.百日维新
167.义和团运动
168.义和团的事迹
169.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单独在中国的侵略活动
170.兴中会的创立
171.中国同盟会
172.三民主义,
173.武昌起义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74.袁世凯和张勋复辟
175.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经过
176.“善后借款”和“二次革命”
177.“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
178.沙俄是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79.五四运动
政治部分
1.政治在中国古代的概念
2.政治实体
3.商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4.周公政治思想中“德”的概念
5.儒家政治主张的基本内容
6.孔子的政治思想体系
7.孟子的政治思想
8.荀子建立的儒学体系
9.杨朱的“贵己”、“为我”
10.墨子的“兼爱”、“非攻”
11.商鞅变法和耕战思想的影响
12.韩非子诠释“法”、“术”、“势”
13.《论语》包含的政治思想
14.《大学》包含的政治思想
15.《中庸》包含的政治思想
16.君权神授理论的发展过程
17.三纲五常
18.李斯的政治思想
19.陆贾的政治思想
20.贾谊的重要政治思想
21.《淮南子》的政治思想
22.晁错的政治思想
23.汉武帝确立儒学统治地位
24.“大一统”的含义
25.董仲舒的天人政治论的基本内容
26.《盐铁论》中的仁义与权利之争
27.王符的政治思想
28.仲长统的治国主张
29.刘劭的政治思想
30.曹操的政治主张
31.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32.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的政治思想
33.鲍敬言的“无君论”表达的政治主张
34.王通的政治主张
35.《唐律》
36.魏征的政治思想
37.韩愈的道统学说
38.柳宗元的政治思想
39.司马光的政治思想
40.王安石变法理论内容
41.苏洵“强政主张”的含义
42.朱熹表达的理学政治思想
43.陈亮功利主义思想的含义
44.邓牧的批判思想和平等思想的特色
45.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46.王守仁建立“心学”体系
47.李贽的政治思想
48.黄宗羲的社会批判思想光辉点
49.顾炎武的政治思想
50.王夫之坚持政治变化观点
51.清明的法律制度
52.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特点
53.洋务派“外须和戎,内须变化”的含义
54.维新派的变革思潮内容
55.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
56.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
57.魏源的改良主义观点
58.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59.严复的政治思想
60.郑观应的“商战固本”思想
61.康有为的政治主张
62.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63.谭嗣同的“仁学”特点
64.邹容的《革命军》
65.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转变
66.王道和霸道理论的发展
67.“修身治平”的含义
68.均平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内容
军事部分
1.战争与军事的关系
2.“涿鹿之战”过程
3.周武王灭商的决胜之役
4.“曹刿论战”中的“战”
5.“假途灭虢”之战
6.“城濮之战”所体现的军事思想
7.“围魏救赵”战法在战役中的体现
8.孙膑指挥的“马陵之战”的战术特点
9.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10.《孙子兵法》与中国古代军事理论
11.孙膑其人
12.《孙膑兵法》的军事理论
13.长平之战
14.白起的军事策略
15.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
16.名将李牧的战绩
17.长城的历史概况
1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19.西楚霸王项羽生平事迹
20.韩信生平事迹
21.韩信破魏之战的过程
22.“不教胡马渡阴山”的“飞将”
23.卫青的卓著战功
24.霍去病军事功绩的表现
25.东汉王朝开创者——刘秀
26.班超对西域的功绩
27.一代雄杰——曹操
28.官渡之战
29.司马懿奠定以晋代魏基础
30.诸葛亮为蜀鞠躬尽瘁
31.“七擒孟获”
32.三国时期吴国奠基者
33.赤壁之战起主要作用的人物
34.陆逊作为军事家的突出之处
35.赤壁之战概况
36.前秦由盛而衰的过程
37.谢玄治军的突出之处
38.“淝水之战”的过程
39.隋朝的开国皇帝
40.“贞观之治”的开创者
41.“安史之乱”发生始末
42.郭予仪的主要战功
43.宋朝开国皇帝
44.岳飞的军事才能在郾城之战中的体现
45.顺昌之战体现的战略
46.“岳家军”的统领
47.“韩家军”的统领
48.成吉思汗的征战史
49.元朝建国者
50.明朝开国皇帝
51.明初被比作“诸葛亮”的人
52.创立明朝的第一功臣
53.常遇春被称“常十万”的原因
54.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原由
55.明军保卫京师并击败瓦刺军的经过
56.明朝抗倭名将统领
57.一代名将袁崇焕含冤而死
58.李自成起义的重要意义
59.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
60.中国满族八旗兵的创建者
61.《六韬》
62.《三略》
63.《吴子》
64.《司马法》
65.《尉缭子》
66.《李卫公问对》
67.北洋军阀
68.湘军的历史意义及作用
69.创建淮军的人
70.左宗棠的军事经历
71.石敢当
72.镇南关的地理位置
73.镇南关大捷的过程
74.丁汝昌领导的北洋海军失败之原因
75.北洋海军“致远”舰的领导者
76.山海关的地理意义
77.居庸关的地理意义
78.雁门关的地理意义
79.玉门关的地理位置
80.潼关的地理位置
81.黄花岗起义的过程
82.黄花岗起义的主要组织者
83.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84.讨袁的战争过程
85.护国的战争过程
86.护法战争的情形
87.直皖战争的过程
88.北伐战争的意义
8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
90.蒋桂战争发生的原因
91.护国战争的发起者
92.《曾胡治兵语录》所包含的军事内容
93.袁世凯与其北洋政府被推翻的过程
94.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化拾遗
1.文化的意义
2.我国古代文化的产生
3.皇帝
4.科举制度
5.我国古代的刑罚
6.我国古代的监狱
7.我国古人开始吃熟食的经过
8.我国古代的照明和取暖
9.火药出现的时间
10.冷兵器
11.我国开始使用火药武器的时间
12.“票号”、“钱庄”
13.我国古代奴婢制度情况
14.我国古代娼妓情况
15.我国古代的家具
16.封禅
17.我国古代主要崇拜的神灵
18.我国古代的离婚制度
19.阴阳五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0.百家争鸣
21.经学
22.十二生肖的形成
23.礼
24.古代“五礼”
25.我国的传统节日
26.粽子的由来
27.我国的传统菜系
28.我国的古代的洗衣用品
29.我国古代的报纸
30.姓和氏的区别
31.名、字、别号的区别
32.中华武术的由来
33.针灸的起源
34.中国戏曲的起源
35.中国佛教的起源
36.唐代评价美女的标准
37.和尚和尼姑
38.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39.汉字的产生
40.我国古代的图书形式
41.道教的创立
42.骈体文的起源
43.古代的杂技情况
44.二十四史
45.我国古人对法律与道德的看法
46.我国开始养蚕的时间
47.悬棺葬
48.古代的“天葬”风俗
49.契丹人的葬俗
50.古人的丧葬形式
51.名菜“涮羊肉”的由来
52.勾股定理的发明者
53.老子其人
54.《左传》的作者
55.《孙子兵法》的作者
56.司马迁之死
57.楼兰古城概况
58.中国开始有棉花的时间
59.杜牧诗中的杏花村
60.二十四桥的地理位置
61.词的起源
62.苏老泉
63.石钟山因“钟”得名
64.白蛇传说
65.《康熙字典》
66.封建士大夫偏爱竹
67.我国古代男尊女卑观点的形成
68.我国古代的房屋特色
69.小乔真墓
70.华佗的医术贡献
71.世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72.我国最早造纸
73.貂蝉
74.李白的祖先
75.李白的出生地
76.“士”所处的社会阶层
77.宦官
78.我国古代铜镜的作用
79.眼镜在我国开始使用的时间
80.我国古代的雨衣
81.香料在我国古代的使用
82.古人的自称
83.古人的称谓
84.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几何印纹含义
85.远古时代我国的原始民族
86.汉族的形成
87.我国现存的古书
88.我国古代的灶神
89.佛藏
90.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91.道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92.基督教传入我国的历史
93.佛寺开始修建的时间
94.中国的寺院建筑
95.我国古代造塔的原因
96.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97.我国古代主要的体育运动
98.我国古代的足球
99.我国古代的摔跤运动
100.古人的“炼丹”
101.我国古代的主要乐器
102.我国古代的“看风水”
103.古代的“算命”
104.古代的“巫术”
105.古人心中的“上帝”
106.古代“祭祀”
107.著名的“图腾崇拜”
108.神话
109.寒食节
110.端午节
111.腊八节
112.清明节
113.殉莽
114.“五服”制简况
115.我国的旅店起源
116.古代皇帝的日常政务活动
117.谶纬
118.“百家争鸣”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119.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
120.陈子昂何以死于非命
121.骆宾王
122.“扶桑国”的地理位置
123.花木兰
124.王羲之与鹅
125.木牛流马
126.中国古代对于飞碟的记载
127.封建社会何以长期延续
128.人类古时最初的记时方法
129.中国古代的记数方法
130.古时开始使用算盘的时间
131.我国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
132.我国古代的粮食作物
133.丝绸之路
134.孔子其人
135.儒家的“亚圣”孟子
136.李世民何以成为帝王楷模
137.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138.香港被租用的历史
139.“中国”之名的来源
140.古代“九州”的划分
141.“十朝古都”——西安
142.“九朝古都”——洛阳
143.“六朝古都”——南京
144.北京做为首都的历史
145.秦始皇的为人
146.“租界”的意思
147.我国古代酿酒方式
148.古代制醋法
149.古代制盐法
150.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
151.我国古代“冠文化”
152.古代制糖的方法
153.我国开始使用煤的时间
154.我国的地图起源
155.古代对地下水的利用
156.古人看病方法
157.近代华人移居国外始末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所售书籍均精品二手正版书书籍,严格审核品相为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由于成本增加,所售书籍价格略高,每天下午2点前订单一般当天发出,最迟48小时内发出,二手书不保证100%没有任何笔记,有时会出现缺货现象(可在线咨询发送商品链接会自助显示当前实时库存,有库存再下单哦!),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您,感谢理解与支持。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