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心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认知心理学

书籍均为精品二手图书品相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书籍上架都会检测可保证正版!!

26.2 2.0折 128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布里奇特·罗宾逊-瑞格勒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541581

出版时间202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28元

货号1313343307635506353

上书时间2024-06-27

粤读二手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本店所售书籍均精品二手正版书书籍,严格审核品相为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由于成本增加,所售书籍价格略高,运费首本5元,每增加一本运费加2元,每天下午2点前订单一般当天发出,最迟48小时内发出,二手书不保证100%没有任何笔记,有时会出现缺货现象,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您,感谢理解与支持。
商品描述
以下信息以网上匹配仅供参考,不支持以此为由退款
内容简介: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相对抽象、也相对有趣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就是思维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语言和推理等方面如何工作。

本书对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组织与整理,并且遵循思维过程设计了写作结构,内容包括信息加工、知觉、意识、记忆机制、即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重构、语言加工、问题解决等 12 个方面。本书在介绍基本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讲解了认知心理学各领域的多元化研究成果和重要实验,并且强调学以致用,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设计了贴近日常的思考与实验栏目。

希望本书能够帮各高校的心理学教师与学生、心理学爱好者了解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更好地工作与生活。                                   
目录:

                                        目录

第 1章 信息加工与认知 // 001

1.1 什么是认知 // 001

1.1.1 跨学科观点 // 003

1.2 前认知心理学时期 // 004

1.2.1 心理物理学 // 005

1.2.2 结构主义 // 006

1.2.3 机能主义 // 007

1.2.4 行为主义 // 007

1.2.5 为认知心理学打下基础 // 009

1.3 认知心理学出现 // 011

1.3.1 S-R 解释大错特错吗 // 012

1.3.2 科技影响力 // 018

1.4 后行为主义时代 // 019

1.4.1 重新审视行为主义 // 019

1.4.2 信息加工与认知 // 020

1.4.3 联结主义与认知 // 020

1.4.4 隐喻之外的大脑 // 022

1.4.5 生态考虑和当前趋势 // 032

第 2 章 知觉与意识 // 035

2.1 知觉的基本问题 // 035

2.1.1 感觉与知觉 // 036

2.1.2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 036

2.2 视知觉的基本任务 // 037

2.2.1 知觉组织过程 // 037

2.3 多感官互动与整合 // 044

2.3.1 联觉 // 044

2.3.2 跨通道对应与相互作用 // 046

2.3.3 知觉与行动 // 051

2.4 意识与认知 // 061

2.4.1 主观意识觉察与认知 // 062

2.4.2 阈下知觉 // 066

第3 章 记忆机制 // 071

3.1 什么是注意 // 072

3.1.1 前注意加工与后注意加工 // 073

3.2 视觉注意 // 074

3.2.1 视觉注意的类型 // 074

3.2.2 视觉注意的限制 // 082

3.3 听觉注意 // 089

3.3.1 选择性注意 // 090

3.3.2 分配性注意 // 093

3.4 自动加工 // 097

3.4.1 斯特鲁普效应 // 097

3.4.2 自动化加工的特点 // 098

3.4.3 自动化解释 // 099

3.4.4 自动化成本 // 100

3.5 驾驶与注意 // 103

3.5.1 驾驶与听觉注意 // 104

3.5.2 驾驶与视觉注意 // 105

第4 章 即时记忆 // 109

4.1 控制执行注意的重要性 // 109

4.2 即时记忆的基本特点 // 112

4.2.1 持续时间限制 // 112

4.2.2 记忆容量限制 // 112

4.3 即时记忆的理论框架 // 115

4.3.1 模态模型 // 116

4.3.2 工作记忆模型 // 117

4.3.3 记忆的整体观 // 125

4.3.4 遗忘 // 129

4.4 谁是老板?执行控制问题 // 133

4.4.1 心智游移 // 133

4.4.2 控制的反讽过程 // 135

4.4.3 压力的影响 // 139

4.4.4 加强执行功能 // 140

第5 章 物体识别的概念与分类 // 147

5.1 识别与分类概述 // 147

5.1.1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识别 // 148

5.1.2 视觉物体识别 // 149

5.1.3 非视觉识别 // 158

5.2 面孔识别 // 161

5.2.1 人脸倒置 // 161

5.2.2 整体加工 // 162

5.2.3 面孔识别“特殊”吗 // 163

5.2.4 个体差异 // 165

5.2.5 自我识别 // 166

5.3 网络与概念 // 168

5.3.1 语义网络 // 169

5.3.2 概念与分类 // 171

5.3.3 关于概念/ 分类学习和表征的观点 // 173

5.3.4 当前问题与趋势 // 179

第6 章 长时记忆的基本过程 // 185

6.1 根本问题与区别 // 185

6.1.1 长时记忆的类型 // 186

6.1.2 用于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描述性框架 // 188

6.1.3 获取和使用的LTM 模式 // 189

6.2 外显长时记忆的编码过程 // 193

6.2.1 注意与重复 // 193

6.2.2 复述 // 197

6.2.3 加工水平 // 200

6.2.4 自我参照 // 201

6.2.5 生存加工 // 203

6.2.6 组织性与独特性 // 206

6.2.7 行动记忆 // 208

6.2.8 迁移适当加工 // 210

6.2.9 测试效应 // 211

6.3 长时记忆的提取过程 // 212

6.3.1 可用性与可获取性 // 213

6.3.2 编码特异性 // 213

6.3.3 内隐记忆 // 219

第7章 记忆的重构本质 // 225

7.1 建构记忆 // 225

7.2 记忆之罪 // 229

7.2.1 疏忽之罪 // 230

7.2.2 所犯之罪 // 231

7.3 目击者记忆 // 233

7.3.1 影响编码和存储的事件相关因素 // 233

7.3.2 影响编码和存储的事件后因素 // 241

7.3.3 提取因素 // 244

7.4 错觉记忆 // 250

7.4.1 简单事件 // 250

7.4.2 复杂事件 // 253

7.4.3 虚假记忆的理论框架 // 262

7.5 记忆恢复之争 // 266

7.5.1 创伤性事件记忆会被遗忘,然后又被想起吗 // 266

7.5.2 创伤记忆过程是特殊的吗 // 268

7.5.3 对创伤事件的虚假记忆 // 271

7.5.4 问题的答案 // 271

第8 章 自传体记忆 // 273

8.1 日常记忆 // 273

8.1.1 研究自传体记忆 // 274

8.1.2 什么是自传体记忆 // 275

8.2 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 276

8.2.1 童年期遗忘 // 277

8.2.2 怀旧性记忆上涨 // 282

8.2.3 遗忘 // 284

8.3 自传体记忆的提取 // 289

8.3.1 自传体记忆的编码特异性 // 289

8.3.2 自传体记忆提取的模型 // 292

8.3.3 无意识自传体记忆 // 294

8.4 情感与自传体回忆 // 297

8.4.1 闪光灯记忆 // 297

8.4.2 压抑与闪光灯记忆 // 303

8.5 自传体记忆的功能 // 304

8.5.1 自我功能 // 304

8.5.2 社会功能 // 306

8.5.3 指导功能 // 307

第9 章 语言和言语加工的基本问题 // 309

9.1 语言的基本原则 // 309

9.1.1 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 // 310

9.1.2 词语与规则 // 310

9.1.3 语言的设计特征 // 310

9.1.4 分析层面 // 312

9.2 音系学 // 312

9.2.1 音素和音位 // 313

9.3 词法 // 317

9.3.1 口语词汇的产生(或“变形”) // 318

9.3.2 口语词汇的感知 // 319

9.4 句法与语义 // 328

9.4.1 转换语法 // 329

9.5 语用学 // 336

9.5.1 会话结构 // 336

9.5.2 性别与会话 // 337

9.6 语言生成与知觉 // 338

9.6.1 言语生成 // 339

9.6.2 言语知觉 // 345

第 10 章 阅读与理解文本 // 349

10.1 阅读的机械部分 // 349

10.1.1 眼动 // 350

10.2 词语识别 // 354

10.2.1 阅读障碍 // 356

10.2.2 阅读应该如何教学 // 358

10.2.3 以英语为中心的语言研究 // 359

10.2.4 关于阅读的传说 // 361

10.3 句子层面的加工 // 364

10.3.1 句子解析 // 365

10.4 语篇理解 // 368

10.4.1 表征层次 // 369

10.4.2 结构与连贯性 // 370

10.5 文本记忆与表征 // 376

10.5.1 语篇记忆 // 376

10.5.2 语篇理解的模型 // 380

10.5.3 元理解 // 385

10.5.4 速读 // 386

第 11 章 判断与决策 // 389

11.1 基本概念 // 390

11.1.1 聚焦错误 // 390

11.1.2 双重过程观点 // 392

11.2 推理 // 393

11.2.1 演绎推理 // 393

11.2.2 归纳推理 // 401

11.3 判断 // 403

11.3.1 可获得性启发式 // 404

11.3.2 代表性启发式 // 408

11.3.3 锚定与调整启发式 // 414

11.3.4 对判断的评价偏向 // 416

11.4 决策 // 420

11.4.1 期望效用理论 // 420

11.4.2 前景理论 // 422

11.4.3 情绪与决策 // 425

11.4.4 决策不是偏向而是适应 // 427

第 12 章 问题解决 // 431

12.1 什么是问题 // 431

12.1.1 定义明确与定义不明的问题 // 432

12.1.2 常规与非常规问题 // 432

12.1.3 问题解决研究中的方法论挑战 // 433

12.2 问题解决的研究方法 // 435

12.2.1 问题解决与联想学习 // 435

12.2.2 问题解决与顿悟 // 436

12.2.3 问题解决与信息加工 // 437

12.3 问题表征 // 438

12.3.1 问题表征中的刻板性 // 440

12.3.2 问题表征中的个体差异 // 443

12.4 问题解决方案 // 446

12.4.1 算法 // 446

12.4.2 启发式 // 446

12.5 专家 // 455

12.5.1 专家优势 // 456

12.5.2 专业优势与年龄相关缺陷 // 457

12.5.3 专家劣势 // 459

12.6 顿悟与创造力 // 460

12.6.1 顿悟 // 461

12.6.2 创造力 // 46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本店所售书籍均精品二手正版书书籍,严格审核品相为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由于成本增加,所售书籍价格略高,运费首本5元,每增加一本运费加2元,每天下午2点前订单一般当天发出,最迟48小时内发出,二手书不保证100%没有任何笔记,有时会出现缺货现象,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您,感谢理解与支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