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康要录笺注(全3册)X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靖康要录笺注(全3册)X

680 5.7折 1200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汪藻原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440698

出版时间20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00元

上书时间2014-12-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靖康要录笺注(共3册)》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二年(1103)进士。北宋时官至太常少卿、起居舍人,拜翰林学士。南宋时,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存词4首。
汪藻早年曾向徐俯学诗,中年以后又拜韩驹为师,然而,他的诗却不沾江西诗派习气而近似苏轼。诗作多触及时事,寄兴深远。如《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四首》中:"百年淮海地,回首复成非"、"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只今衰泪眼,那得向君开",郁愤至深,似得力于杜甫。《桃源行》一首,于王维、韩愈、刘禹锡、王安石同题之后,别开生面。"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足见其立意新颖。写景诗如《春日》,也曾传诵一时。
汪藻学问渊博,绍圣、元符年间有声誉于太学。徽宗时,与胡伸俱有文名,被称为"江左二宝"。汪藻擅长写四六文,南渡初诏令制诰均由他撰写。行文洞达激发,多为时人传诵,被比作陆贽。《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是其代表作。孙觌序其集时推重他为大手笔,说他“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
汪藻撰著,散佚甚多。今传本《浮溪集》36卷,是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的。然遗漏尚多,清代孙星华复辑《拾遗》 3卷。《浮溪集》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四部丛刊》影武英殿本。《拾遗》有《武英殿聚珍版书》福建本、广雅书局本。又有《浮溪文粹》15卷,《四库全书》。

目录
前言
凡例
卷一 《元符三年四月十三日至靖康元年正月三十日》
卷二 《靖康元年二月一日至靖康元年二月十九日》
卷三 《靖康元年二月十九日至靖康元年三月十四日》
卷四 《靖康元年三月十五日至靖康元年三月三十日》
卷五 《靖康元年四月一日至靖康元年四月二十九日》
卷六 《靖康元年五月一日至靖康元年五月十日》 
卷七 《靖康元年五月十一日至靖康元年六月,六日》
卷八 《靖康元年,六月七日至靖康元年六月二十九日》
卷九 (靖康元年七月一日至靖康元年七月二十七日) 
卷一0 (靖康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至靖康元年九月七日)
卷十一 (靖康元年九月九日至靖康元年十月十三日)
卷十二 (靖康元年十月十四日至靖康元午十一月十八日)
卷十三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日至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
卷十四 (靖康元年闰十1月二十六日至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卷十五 (靖康二年正月一日至靖康二年二月十三日)
卷十六 (靖康二年二月十四日至靖康二年五月一日)
引用书目

序言
又名《孝慈渊圣皇帝要录》,是记载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一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关于本书的作者,自宋以来书目皆付阙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云:“不着撰人名氏,自钦庙潜邸迄靖康元年十二月事。”《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七亦云:“不着撰人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日《靖康要录》五卷,不知作者,记钦宗在储时及靖康一年之事,按日编次,凡政事制度及诏诰之类,皆详载焉,其与金国和战诸事,编载尤详云云,是振孙之时,已莫知出谁手矣。”然近代学者余嘉锡先生通过对《宋会要辑稿》等史籍所载有关史料的发掘及分析,认为此书为宋代汪藻任湖州知州时所撰,又名《靖康诏旨》:王德毅先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更精密的考证,认为此书实为《元符庚辰以来诏旨》的续编,成书于绍兴八年至一一十四年之间,初名为《孝慈渊圣皇帝要录》。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余先生的这一结论。我们认为,余、王两位前辈的考证虽然在成书年代的准确性等问题上尚须进一步论证。

文摘
诃藻足以雕皇朴而断帝文。逢辰亨嘉,致位休显。雍容禁橐,有人告之嘉猷;密勿政涂,底缉熙于庶绩。久寄于宣之逸,旋膺分闾之行。当北道之喉襟,掌陪都之管钥。能固守于疆埸,直克儋于威棱。惟折冲边庭,既久劳于硕画,而调穆天宰,竚人赞于丕平。宜亟解于麟符,进参聪于凤沼。朕有命令,克审出纳之司,尔罄忠嘉,蔼闻启沃之益。勉摅素蕴,叶济康功。亡先是,处仁建议乞下诏亲征,而实于王城按兵不动,以张国威。会朝廷已有亲征诏,仍以尚书右丞李纲为行营使,处仁即移书于纲,言备御方略,皆廷议所未决者。以闻,上嘉叹再三,诏褒谕,略曰:“卿首陈忠论,四檄援兵,岂惟谋之具臧!信矣仁者必勇。事平,当以宰相召卿。”至是,遣使趁行。“初,处仁守北门,上闻其老成有士望,方倚以为相,故以中书侍郎召之。”又穴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七:“召徐处仁、唐恪于外郡。处仁字择之,应天人。元丰八年以进士登科第,累官知大名府,至是,召为中书侍郎。恪宣和初为户部尚书,言应奉司之害,忤王黼,遂落职,知滁州,后奉宫祠。七年,召为户部尚书。是岁秋,以延康殿学士知杭州,闻京城被围,遣兵官边顺以兵勤王。太学生陈东上书,乞召恪及处仁置诸左右,而李邦彦亦荐恪,遂召还阙,除同知枢密院事。”又《却扫编》卷上:“初置觐文殿大学士也,诏自今非尝历宰相不除,着为令。宣和七年,先公自北门召为上清实录宫使,忽有此授。方引故事退避,会北鄙之警,有诏复留。明年,京师解严,复召为中书侍郎,遂拜相。时前告犹寄北京左藏库,渊圣遣中使取以赐先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