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君阁道碑拓片
  • 何君阁道碑拓片
  • 何君阁道碑拓片
  • 何君阁道碑拓片
  • 何君阁道碑拓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何君阁道碑拓片

180 九五品

库存3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纸张白棉纸

装帧其他

尺寸90 × 97 cm

数量50册

上书时间2017-07-0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何君阁道碑》系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所刻。这是史有记载,未曾见物的国宝,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家、书法家梦寐以求的古代文物。说它是碑,是因为史书中记载为碑,实际上是摩崖石刻。刻石四周随字体变化凿成一不规则梯形,高65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76厘米。全文共52字,排列7行,随字形简繁,任意结体,每行7字、9字不等。其铭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书法风格极具早期汉隶典型特征。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直,中锋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其章法错落参差,洒脱大度,反映了由篆及隶的演变过程。
    经考证,《何君阁道碑》刊刻时间当为公元57年,超过之前认为最早的《开通褒斜道刻石》(汉永平九年落成,即公元66年),是现存出现最早的东汉摩崖刻石。
商品描述
《何君阁道碑》系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所刻。这是史有记载,未曾见物的国宝,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家、书法家梦寐以求的古代文物。说它是碑,是因为史书中记载为碑,实际上是摩崖石刻。 刻石镌于高约350厘米,宽约150厘米的页岩自然断面上,上面岩石呈伞状向前伸出约2米,形如屋顶,有效地保护了刻石免遭日晒雨淋。刻石四周随字体变化凿成一不规则梯形,高65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76厘米。全文共52字,排列7行,随字形简繁,任意结体,每行7字、9字不等。其铭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元年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字迹清晰完整,最大字径宽9厘米,高约13厘米。书法风格极具早期汉隶典型特征。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直,中锋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其章法错落参差,洒脱大度,反映了由篆及隶的演变过程。
    经考证,《何君阁道碑》刊刻时间当为公元57年,超过之前认为最早的《开通褒斜道刻石》(汉永平九年落成,即公元66年),是现存出现最早的东汉摩崖刻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何君阁道碑》系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所刻。这是史有记载,未曾见物的国宝,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家、书法家梦寐以求的古代文物。说它是碑,是因为史书中记载为碑,实际上是摩崖石刻。刻石四周随字体变化凿成一不规则梯形,高65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76厘米。全文共52字,排列7行,随字形简繁,任意结体,每行7字、9字不等。其铭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书法风格极具早期汉隶典型特征。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直,中锋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其章法错落参差,洒脱大度,反映了由篆及隶的演变过程。
    经考证,《何君阁道碑》刊刻时间当为公元57年,超过之前认为最早的《开通褒斜道刻石》(汉永平九年落成,即公元66年),是现存出现最早的东汉摩崖刻石。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