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69.99 4.6折 152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庚;郭汉城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16

上书时间2024-05-21

称意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庚;郭汉城
  •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9
  • 版次 1
  • ISBN 9787104019671
  • 定价 1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009页
  • 字数 890千字
【内容简介】
我们研究和编写中国戏曲史的工作,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我们正式主持编写现在这部《中国戏曲通史》,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三年,用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全书的编写工作,并于一九六三年开始付排。由于林彪、“四人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破坏,这部戏曲史在当时未能出版,并因此被搁置十多年之久。第二阶段,一九七八年春到一九七九年底,在“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我们才能重新对这部稿子做了程度不同的修订,并把书名正式定为《中国戏曲通史》。

  本书是一部我国古代戏曲历史的专著,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起,到清代的地方戏勃兴止,大致结束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的鸦片战争前后。全书共四编:第一编,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第二编,北杂剧与南戏;第三编,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第四编,清代地方戏。

  本书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我国古代戏曲剧种、戏曲文学和戏曲舞台艺术发展的情况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并且试图通过古代戏曲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探索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工作提供借鉴。
【目录】
中国戏曲通史:上

 编写说明 

 修订说明 

 再版说明

 第一编 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第一章 戏曲的起源 

   第一节 古代歌舞与古优 

   第二节 角抵戏与参军戏 

  第二章 戏曲的形成 

   第一节 从庙会到瓦舍 

   第二节 宋杂剧与金院本 

 第二编 北杂剧与南戏(公元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的戏曲)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本时期内戏曲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北杂剧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北杂剧的作家与作品 

   第一节 北杂剧作家与作品概述 

   第二节 关汉卿及其作品 

   第三节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四节 马致远的作品 

   第五节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第六节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第七节 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第三章 南戏的作家与作品 

   第一节 南戏作品概述 

   第二节 《白兔记》 

   第三节 《拜月亭记》 

   第四节 高则诚的《琵琶记》 

  第四章 北杂剧与南戏的舞台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北杂剧的音乐 

   第三节 北杂剧的表演 

   第四节 北杂剧的舞台美术 

   第五节 南戏的音乐 

   第六节 南戏的表演 

   第七节 南戏的舞台美术 

中国戏曲通史:中

 第三编 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初叶的戏曲)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本时期内戏曲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昆山腔的产生、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弋阳腔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第二章 昆山腔的作家与作品 

   第一节 昆山腔的作家与作品概述 

   第二节 汤显祖及其“四梦” 

   第三节 沈 及其作品 

   第四节 李玉的作品 

   第五节 李渔的戏曲作品与理论 

   第六节 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第七节 洪升及其《长生殿》 

  第三章 弋阳诸腔作品 

   第一节 弋阳诸腔作品概述 

   第二节 《破窑记》 

   第三节 《金貂记》 

   第四节 《珍珠记》 

   第五节 《荔镜记》 

  第四章 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的舞台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昆山腔的音乐 

   第三节 昆山腔的表演 

   第四节 昆山腔的舞台美术 

   第五节 弋阳诸腔的音乐 

   第六节 弋阳诸腔的表演艺术 

   第七节 弋阳诸腔的舞台美术 

中国戏曲通史:下

 第四编 清代地方戏 (公元十七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戏曲)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本时期戏曲发展概况 

   第二节 地方戏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昆弋诸腔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清代地方戏作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雷峰塔》 

   第三节 《黄金印》 

   第四节 《缀白裘》中的地方戏曲剧本 

   第五节 楚曲《祭风台》 

  第三章 清代地方戏的舞台艺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清代地方戏的音乐(上)——多种戏曲声腔的出现 

   第三节 清代地方戏的音乐(下)——板式变化结构体系的形成 

   第四节 清代地方戏的表演(上)——多种脚色体制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 清代地方戏的表演(下)——综合性表演形式的进一步戏剧化 

   第六节 清代地方戏的舞台美术 

   第七节 宫廷戏曲的舞台美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