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签名+钤印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120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6.00

活动满99元包邮(快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荣祖 等

出版社台湾东大图书 等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货号30000491908

上书时间2025-04-08

评价12563好评率 99.86%

  • 包装仔细 2705
  • 物流很快 2608
  • 发货速度快 2496
  • 品相不错 2386
  • 非常满意 2069
  • 值得信赖 2054
  • 服务态度好 1938
  • 物超所值 1434
  • 品相超预期 1406
  • 价格实惠 1345
查看全部评价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汪荣祖签名+钤印 · 台湾东大图书《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

內容簡介

郭嵩燾是清末第一任駐英法公使,身後留下大量日記。作者根據這份可貴的原始史料,配合郭氏文集、奏稿,重現出這位十九世紀走在時代前面的人物。本書述及他的起居、旅行、交友、應試、見聞以及籌辦洋務時,出使國外 接觸到西方文明後的感受。他是一個識見遠遠超過儕輩的士人.早就洞悉中國不能再繼續關閉自守,而應走向世界。然而這種認識卻受到舉國人士的譏嘲和辱罵。他一生中不公的遭遇反映了當時中國因不能順應國際形勢的挫折。


汪荣祖(1940-),男,安徽旌德人,生于上海,长于台湾。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1961年获台湾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台湾嘉义中正大学讲座教授。2003年2月起就任台湾嘉义中正大学讲座教授。2008年任台湾中央大学讲座教授。

著作介紹

汪氏是早期少數研究陳寅恪的專家之一,著有《史家陳寅恪傳》一書,對陳寅恪的學術成就作了全面評述,且文采不凡。由於早期關於陳寅恪的史料不多,無法深入討論,此書草草帶過之處甚多。另外,汪總站在陳一邊,對其學術甚少批評,論據往往是「亦人情之常」。經三十餘年不斷增修,《史家陳寅恪傳》從最初本之7萬字,再到15萬字,現在版本有20萬字。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是汪荣祖20多年不斷收集史料的成果展現,也是他的重要作品。

與汪合著《蔣介石評傳》的李敖對汪榮祖如此評價:“台大歷史系老同學汪榮祖是我最佩服的歷史學者。在我眼中,成為歷史學者除了對歷史在行外,還得有偉大的正義感——兩者兼備者,榮祖要列前茅。”

但2009年李敖在【李敖語妙天下】節目中也曾批評過汪「迴避」美國歷史相關的主題、「不願」與李合著批判美國歷史的書,甚至開玩笑地說:「榮祖在這一個單項上,是我李敖的敵人。」

著作

《史家陳寅恪傳》,香港:波文,1976;台北:聯經,1984初版、1997增訂。2005年由北京大學出版。

《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台北:聯經,1984;另題《從傳統中求變:晚清思想史研究》。

《康章合論》,台北:聯經,1988。

《史傳通說》,台北:聯經,1988、1994。

《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台北:東大書局,1991。

《章太炎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91;陸版《章太炎散論》有刪節。

《康有為》台北:東大,1998

《蔣介石評傳》(與李敖合著),台北:商周,1995

《學林漫步》,天津:百花文藝,1998。

《史學九章》,台北:麥田,2002。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台北:麥田,2004。

《詩情史意》,台北:麥田,2005。

《書窗夢筆》,台北:麥田,2006。

《學人叢說》

《蕭公權學記》,黃俊傑合編,台灣大學出版,2009年6月

《安娜史學八十年回顧與反思》,《台法霸權史學八十年》,盧建榮主編,時英出版,2009年11月

《一個歷史學家的歷史:何炳棣著《讀史閱世六十年》書後》,《傳記文學》,2004年9月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晞《史學方法與論文寫作》(锁线胶订)1996年10月版

本书定价新台币100元

宋晞(1920-2007),浙江省丽水县人,教授、台湾史学家。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曾获浙大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韩国建国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历任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第四任校长。

1937年从省立处州初级中学(现为丽水中学)毕业后,即考入省立杭州高级中学;

1941年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毕业;

1941年抗战期间,又考入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中国文学系,学习两年后,长途跋涉到了贵州遵义浙大总校转入史地系继续学业;

1944年秋,他开始师从陈乐素教授做学士论文,次年以优异成绩升入史地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1946年秋,回到杭州浙大原校继续跟乐素师作硕士论文;

1947年夏,毕业于浙大史地研究所,留校任史学助教,负责调查京沪、沪杭南铁路沿线的名胜史迹,写成《西湖图景》,供上海铁路局开展旅游事业之用。次年秋,应国立海疆(专科)学校之聘, 赴福建泉州任史学副教授。以近一年时间,走访当地古迹,写成《宋泉州南安九日山石刻之研究》专文;

1949年8月,他应原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其昀先生之邀,赴宝岛台湾工作,至今已50余年。其间,宋师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与讲学,访问过亚、欧、美、澳四大洲。1954年冬奉派赴美任台湾在美教育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秘书,同时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史学所研究欧美近代史,获硕士学位。在美时考察美国各地名胜古迹。1957年夏,奉调任台湾驻美大使馆文化参事处文化专员。于翌年返台,协助张其昀先生在台北市阳明山华岗创办中国文化学院(后改为中国文化大学),先后担任史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博士班导师、所长、第四任校长以及文学院院长等职,致力于教育事业,造就了众多高级人才。1974年,韩国建国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

2007年3月22日,因车祸于台北松山国军总医院离世。

宋晞早年追随国民党党国大老,地理学者张其昀来台,任职于革命实践研究院、国防研究院,并曾赴美担任中国台湾地区“教育部文化参事”。稍后则协助张其昀参与筹组中国文化学院一事,历任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第四任校长,著作颇丰,为知名的宋史学者。

宋晞为著名学者陈乐素(陈垣之子)之高足,长于宋史研究,旁及史学史、方志学,其代表作品有《宋史研究论丛》《旅美论丛》《中国现代史论丛》等十余种,发表论文近百篇。


徐子明《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1975年出版;自然旧

本书定价新台币200元

徐子明先生是宜兴最早的留美学子,精通六国文字,学贯中西,执教五十余年,桃李成群。无论是古罗马史、西欧文史,还是传统儒学、先秦百家,无一不精,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也有诸多建树。先生仙逝后,中国文化学院为推崇其学养德业,特建“子明堂”资以纪念。遗稿由其子徐弃疾、爱女徐令音(台湾著名画家、徐悲鸿学生)编辑成《宜兴徐子明先生遗稿》,分中文、外文两类,1975年在台湾正式出版。

1888年农历九月十五出生于宜兴城徐氏望族。叔父就是参与戊戌变法的徐致靖父亲徐斐英也是有卓识之士。幼时是宜兴有名的“神童”,11岁时已经读完五经并能待笔作文,14岁时,赴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南洋公学、复旦公演,与陈寅恪是同学。所习课业以英语、数学为主,每次月考,几乎者名列前茅。学习之余,遍猎先秦诸子典籍,尤好两汉史传,潜心研读,学业日精,深受校督严复大师的器重。20岁毕业后,北上清华,参加留美甄试,以第一名入选。

1908年进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专攻欧洲近代史及德国文学。

1911年夏毕业后,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欧洲中古史。

191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14年,一战爆发,转道荷兰回国。回国后,任上海复旦大学德文教师。期间与同乡徐悲鸿交谊甚笃,并帮助其进复旦学习。

1915年应国立北京大学之聘,北上执教,讲授希腊罗马文学史及英国、德国文学,与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交往。因与陈独秀政见不合,辞职离校。

1926年,北洋GOVERNMENT岌岌可危,遂南下隐居上海。

1929年,应中央大学之聘,任西方史教授,历时7年。抗战爆发后,举家迁云南、四川,历任中央军官学校德文教官、东北大学教授。日本投降后,回中央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徐子明先生虽然多年留洋,而且曾讲授西洋史,但力主保持中国国粹,与辜鸿铭等北大大儒如出一辙,反对“五四”运动及白话文运动,与当时革新派领袖胡适抗衡。徐子明曾写《胡祸丛谈》,痛斥“五四”运动是毁弃儒家传统文化的灾难,自行出版“挽拦”,意欲挽传统国粹于即倒,但终究徒然。先生也因此在“五四”运动蔚然成风后,被视为保守派。

1948年,渡海到台湾,觉得此地“草木葱青,山水清幽,颇堪怡悦。而图书蕴藏之富,尤内地所难方。苟志在进修,则东西典籍大都皆备。不尔,则历朝笔记饶衍盈阁,往往为书肆所罕见,亦足以资陶写。”便开始在台湾的执教生涯。开始在台湾大学主讲西方史,后又兼任东吴大学教授,主讲《左传》、《史记》。台湾许多学者李敖、汪荣祖等都曾受教于他。

徐子明先生家学渊远,深为儒家思想浸淫,在学术思想、为人处事方面都有所体现。

1958年,因与胡适在学术思想、为人志趣等方面不合,曾出版《胡祸丛谈》一书,据说《胡适与国运》一书也是其大作,终与胡适成“死对头”,常受胡的党羽排挤。因其学识过人,为人刚正,仍受学生喜爱和钦佩。

1971年,在台湾大学退休,受聘为中国文化学院教授。

1973年逝世,享年86岁。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

满包邮

活动内容

满99元包邮(快递)

包邮地区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内蒙古、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福建省、海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重庆市、云南省、四川省

活动时间
从2024-01-01 10:52:05开始,到2026-01-01 23:59:59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