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台湾东大版 庄申《扇子與中國文化》(16开 锁线胶订)1992年4月版

本书定价680台币

163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活动满99元包邮(快递)

运费快递 ¥6.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庄申

出版社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1903293

出版时间1992-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9789571903293

上书时间2025-04-02

评价12584好评率 99.86%

  • 包装仔细 2707
  • 物流很快 2605
  • 发货速度快 2497
  • 品相不错 2390
  • 非常满意 2064
  • 值得信赖 2044
  • 服务态度好 1926
  • 物超所值 1432
  • 品相超预期 1398
  • 价格实惠 1335
查看全部评价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定价680台币


本書不但資料豐富、圖片精美、文筆流暢,並且特別討論了日本摺扇如何以韓國為媒介,在我國文人生活中廣泛流行;以及摺扇如何以我國為中心,傳入歐洲,在十七、八世紀的上流社會普遍發展。從文化史的觀點來討論摺扇 在中國與歐洲的發展,匠心獨運,既是本書的重心,也是本書的特色。


庄申(1932—2000)

字申庆,北京人,享誉国际的中国艺术史专家。庄申家学深厚,其父为台湾“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庄严。庄申少年时期曾随父辈们见证原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青年时期先求学于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后专攻中国艺术史,并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中年时期在香港大学任教22年,是该校艺术系的创始人,后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他是中国艺术史学的重要开拓者,著有《中国画史研究》、《中国画史研究续集》、《王维研究》(上)、《元季四画家诗校辑》、《扇子与中国文化》、《从白纸到白银——近代广东书画收藏史》、《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等作品,另有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自序
第一章 原始的扇
第二章 儀仗的扇
第三章 一般的扇
(一)竹扇
(二)羽扇
一、白羽扇
二、雕翎扇
三、鵝毛扇
四、其他
(三)紈扇
一、絹扇
二、羅扇
三、紗扇
(四)其他
一、蒲扇
二、麥扇
三、檳榔扇
四、象牙扇
五、檀香木扇
第四章 中國的摺扇
(一)歷史
(二)面積
(三)紙質
一、金紙
甲、泥金箋
乙、冷金紙
丙、灑金紙
丁、附論─金花紙
二、素紙
甲、素面紙
乙、鏡面箋
丙、礬面紙
丁、有色素紙
戍、黑紙
三、明清時代的入口紙
甲、側理紙
乙、鏡面箋
丙、雞林紙與蠻紙
(四)扇骨與扇墜
一、扇骨
二、扇墜
第五章 扇在我國的收藏史
(一)紈扇的收藏史
(二)摺扇的收藏史
第六章 扇的西傳
第七章 餘論
(一)扇上寫作書畫的歷史
(二)我國羽扇與紈扇在造形上的若干特例
一、羽扇扇形的特例
二、紈扇扇形的特例
甲、南宋的腰形紈扇
乙、南宋的橫式紈扇
丙、清代的橢圓形彎身紈扇
丁、清代的五角梧桐葉形扇
(三)麈尾─一種似扇而非扇的文人器物
(四)中國扇史上的混亂時期與衰退時期
(五)摺扇面上二十世紀的新題材
(六)摺扇的新用途
(七)摺扇西傳之餘波
(八)結語
《扇子與中國文化》之徵引書目




自 序


一九七七年之春,香港藝術館舉辦「清末上海名家畫展」,展出執扇與摺扇畫蹟一百六十六件。當時我不但正在香港大學擔任三種中國藝術課程的講授,也是香港藝術館的顧問。當該館的負責人邀我為這批畫扇撰文介紹,我覺得是義不容辭的。在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寫成的長約一萬五千字的介紹文字,後來曾以〈中國扇史〉為題,而發表在由香港藝術館為那次畫展而特別編印的《清末上海名家扇畫》的專刊之中。

 

從一九七七年的暑假開始,我根據陸續得到的資料,而把〈中國扇史〉重新改寫。改寫稿對於原文的結構,雖然沒有重大的改變,可是字數卻已由一萬五千字擴充到將近十萬字。大概在一九八○年左右,有一次,我由香港到臺灣省親。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遇見任職於中國時報的高上秦先生。經過他的介紹,我那部剛剛改寫完成的〈中國扇史〉的原稿,就由時報叢書的負責人與我簽訂了出版的合同。據高先生說,簽約以後,書是很快就可以出版的。可是後來不知由於什麼原因,儘管這部書的版樣已用鉛字排好,卻始終未見問世。搬過幾次家之後,現在連當年由時報叢書排好的版樣也已不存。這件事就這樣從一九八○年一直拖到一九九○年。十年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一九九○年之春,在一次閒談之中,劉振強先生知道我保存了〈中國扇史〉的原稿的副本,就慫恿我趕快把副本交給他。他說,如果我能把插圖補全,東大圖書公司是願意出版這本書的。得到這樣的承諾,我才花了不少的時間,找到了當年的手寫原稿之副本的一部份。於是我就以這一部份為基礎,再配合在這幾年內得到的一些新資料,而把〈中國扇史〉的舊稿,整理成一部約有三十七萬字的新稿;經過印刷與設計,成為目前的現狀。

 

我近年的研究興趣,大致是綜合文字與圖片而去重建古代中國日常生活方面的原有面貌。具有這種性質的研究,也許應該說是一種文化史的研究。譬如透過中國的扇子,不但可以瞭解扇面上的書畫藝術的技巧,還可以瞭解到書畫藝術的主題的變化、紙與絹的出產、以及明清時代的收藏家的藏品的建立,如果再作進一步觀察,更可瞭解到,自從十二世紀的北宋文人從高麗引進日本的摺扇,經過十五與十六世紀的明代文人的喜愛,日本的摺扇早已經過徹底的漢化而成為中國日常生活用品裡的一種。還有,自從歐洲的海權的發展與商船的東來,摺扇的使用,又由中國為中心而傳播到歐洲各地。所以在十七與十八世紀,當「中國風味」(chinoirie)在歐洲風靡一時,變形的摺扇也就成為歐洲上流社會之貴婦的新寵。要說明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與其說這本書的內容是對藝術史的研究,恐怕毋寧說是對文化史的研究,更為恰當。我把這本書的書名由《中國扇史》改為《扇子與中國文化》的主要原因,也正在此。

 

前面說過,這本書的雛形是在一九七六年的十一月十五日寫成的。今天我為《扇子與中國文化》寫序的時日也正是十一月十五日。屈指算來,在這兩個十一月十五日之間的時距,竟然已有十五年。我從一九六五年開始在香港大學任教,到一九八八年從該校提前返休,前後二十三年。另一方面,我從一九八八年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以迄於今,瞬息之間,也已超過四年。如果這本《扇子與中國文化》能對中國文化史的研究具有些許貢獻,那這一點點研究的心得,正與東大圖書公司在一九八八年為我出版的《根源之美》一樣,也應該視為我在最近的十五年之內,身在港、臺兩地研究的綜合成果。寫到這裏,我要向與我同年的劉振強先生和比我年輕的蔡季吟小姐同時致謝,如果沒有劉先生在精神上的鼓勵與在經濟上的支持,還有,如果沒有蔡小姐在版面上的細心設計,這部書稿能以如此精緻與豪華的形式迅速問世,實在是不可能的。

 

一九九一、十一、十五,臺北,燈下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

满包邮

活动内容

满99元包邮(快递)

包邮地区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内蒙古、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福建省、海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重庆市、云南省、四川省

活动时间
从2024-01-01 10:52:05开始,到2026-01-01 23:59:59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