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定价608港币
¥ 478 全新
库存2件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葛兆光
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
ISBN9789620759611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货号9789620759611
上书时间2025-03-25
评价12591好评率 99.86%
本书定价608港币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重訂增補本)中国经典十种 (修订本)
内容简介
在当下,传统中国经典还是有阅读需求的,也需要有学者给读者传授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本书是葛教授给大学生讲“通识课程”时写的讲义。这次出版是重新修订过的第四版。内容是介绍《周易》《论语》《淮南子》《三礼》《史记》《说文解字》《道德经》《黄庭经》《心经》《坛经》等十种经典古籍文献。
【核心卖点】
(1)此套葛兆光讲义系列是进阶式的,对应不同层次的受众,内容深度、广度和角度不同。
(2)本书是作者给给大学生讲“通识课程”时写的讲义。面向的是大学本科文、理、工等各专业的学生,所以内容浅显易懂,可作为中国传统经典的普及性读物。
(3)如今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还需要对传统中国经典的阅读,也还需要对“甚麽才是中国经典”这个问题的解释,也还需要对“正确理解传统经典意义”的引导。
目录
“葛兆光讲义系列”•说明
新版序
2008年版序
《周易》:占筮与哲理
一、《易经》:“卦象”“卦辞”“爻辞”
二、《易传》:让《周易》从占卜变为哲理的“十翼”
三、考古发现:《周易》之谜的破解
四、《周易》之流(一):占卜术
五、《周易》之流(二):哲理
【文献选读】
【参考书目】
《论语》:礼与仁
一、瞧,那个人是孔子!
二、《论语》其书
三、从“礼”到“仁”
四、流变与影响
五、孔子•中国•中国人
【文献选读】
【参考书目】
《老子》:“道”的哲思
一、《老子》其书
二、何谓“道”
三、“道”之用(一):人生
四、“道”之用(二):社会
五、附说庄子:逍遥的游荡者如何在“无”中超越?
【文献选读】
【参考书目】
三《礼》:规范、秩序与理性的生活
一、《仪礼》:古礼仪集成
二、《周礼》:治国安邦蓝图?
三、《礼记》:礼的阐释
四、三《礼》:价值何在
【文献选读】
【参考书目】
《淮南子》:牢笼万象的体系
一、刘安与《淮南子》:一部奇书
二、庞大的体系与结构:中国古人宇宙观念
三、自然、社会与人:三位一体的交感世界
四、垃圾马车,还是思想体系:回到历史中看《淮南子》
【文献选读】
【参考书目】
《史记》:伟大的历史著作
一、《史记》:两代人的心血
二、书名与体例
三、“通古今之变”与“究天人之际”
【文献选读】
【参考书目】
《说文解字》:认识汉字之门
一、内容与体例
二、怎样读《说文》
三、功用何在
【文献选读】
【参考书目】
《黄庭经》:寻求永恆生命
一、甚麽是道教
二、道教经典的构成
三、《黄庭经》解说
【文献选读】
【参考书目】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袖珍宝典
一、从三藏结集说起
二、佛经的基本思想
三、《心经》来历之谜
四、《心经》思想的阐释
【文献选读】
【参考书目】
《坛经》:中国禅的宣言
一、从印度禅到中国禅
二、《坛经》解说
三、围绕《坛经》的争论及其他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東部亞洲海域為中心》
內容簡介
【核心賣點】
(1)此套講義是進階式的,對應不同層次的受眾,內容深度、廣度和角度不同。本書是由為博士生講課的講稿整理而成,專業性和研究性較強,涉及的領域也較寬。
(2)本書重點是通過案例討論亞洲史的研究途徑,也討論如何把中國史放在亞洲史的大背景中。從中國角度觀察周邊,進一步通過中國、東部亞洲海域、整個亞洲,理解歷史的交錯、聯繫和融匯。
(3)全書每個單元都從“問題”開始,討論亞洲史研究的必要性,以“討論”結尾,作為進一步研究的起點。
(4)本書不僅是一門針對研究生的歷史課,而且是有關區域史研究的方法論。
【一句話推介】
本書重點在於研究亞洲東部,也就是環東海南海這個區域的互動與聯繫,比如明清中國、朝鮮、日本、琉球、安南之間,加上東南亞的呂宋、暹羅、爪哇、滿剌加諸國,以及從南海過來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西洋諸國的互動。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葛兆光講義系列之一,全書分為四個單元十三講,從亞洲史研究的可能性,東西方有關亞洲史的學術史,重點講到近世東部亞洲海域史的研究,並把“東部亞洲”或者“東海/南海”作為一個區域,充分研究這一區域內諸多國家之間(如明清時期的中國、朝鮮、日本、琉球、安南等等)的互動和聯繫,以及從南海過來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西洋諸國的互動。
目錄
“葛兆光講義系列”·說明
繁體版序
自序
開場白 “亞洲史的研究方法”課程要旨
第一單元 亞洲史/東部亞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問題:亞洲作為一個歷史世界,可能嗎?
第一講 從“元寇/蒙古襲來”事件說起
引言 同一個歷史事件,在不同的區域、角度和影響
一、“元寇/蒙古襲來”的前前後後
二、“蒙古襲來”及其對東北亞諸國的直接衝擊
三、“元寇”事件的歷史意義:世界史的開端?
第二講 亞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引言 不要畫地為牢:把中國放進亞洲
一、“亞洲”或“東部亞洲”,憑甚麼成為一個歷史世界?
二、所謂亞洲或東部亞洲海域:它與歐洲的不同歷史與文明
三、近世東部亞洲海域:幾個故事
四、超越國境:交錯與糾纏的區域史
第三講 亞洲/東部亞洲史的研究方法
引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歷史學的變化趨勢
一、仍然是歷史、考古與語言:亞洲史研究在中國
二、物品:物質文化史的途徑
三、人物:族群與文化融合的歷史
四、書籍:圖書中的亞洲史
五、事件:涉及亞洲不同國家的歷史事件研究
討論:文獻、歷史和語言
建議閱讀論著
第二單元 亞洲史的學術史:歐洲東方學、日本東洋學與中國的亞洲史研究
問題:為甚麼要討論學術史?亞洲研究與日本東洋學的興起
第一講 從歐洲東方學、日本東洋學到亞洲史研究
引言 趨向現代:明治以來的東洋學
一、何為東洋?明治、大正時代日本對中國周邊之研究
二、“與歐人爭勝”:歐洲東方學之刺激
三、“有如國土”:明治、大正時代日本的侵略野心與學術取向之關係
四、明治、大正時代:東洋史研究領域的重要日本學者
五、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諸領域所受日本之影響
第二講 個案:近代東西學術中之南中國海及東南亞研究
引言 關於環南海或東南亞的歷史研究
一、東西學術史上的“南海”
二、法國東方學家的南海研究:以費琅、馬司帛羅和伯希和為例
三、日本東洋學家的南海研究:以藤田豐八和石田干之助兩部著作為中心
四、東西學術影響下的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學界:以馮承鈞為例
五、“南海”:歷史課題與政治問題
六、有關南海的歷史文獻,以及《塞爾登地圖》
討論:通向亞洲史或東部亞洲史的途徑
。。。。。。
《學術史講義給碩士生的七堂課》
內容簡介
【核心賣點】
在當下,傳統中國經典還是有閱讀需求的,也需要有學者給讀者傳授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出版此書,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一句話推介】
學術史研究的意義,既不是“懷舊”(批判現實),也不是“表彰”(見賢思齊),而在於知道“一代有一代的問題和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凡八講,是葛教授十年間給碩士研究生講授“古代中國學術史研究”課程的講義結集,主要涉及古代中國學術研究的歷史、應當掌握的學術方法,以及中國學術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化歷程重點講述思想史若干大關節上的研究史,以此呈現學術史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以及應讀的基本文獻。
目錄
“葛兆光講義系列”·說明
繁體版序言
開場白
一、重新給“學術”/“學術史”確定邊界
二、甚麼才是學術史?九十年代學術史熱中的問題
三、如何學習中國學術史?讀基本文獻和經典論著
四、本課程的內容:古代和現代的兩個線索
第一講 經學史的研究方法
引言:經學衰,經學史興
一、甚麼是經學?
二、傳統經學史三類著作的檢討
三、經學史中值得注意的大關節
四、甚麼是中國經學詮釋的特色?
五、經學史研究方法釋例(一)
六、經學史研究方法釋例(二)
七、經學史研究方法釋例(三)
。。。 。。。
第三講 《魏書·釋老志》與佛教史研究
引言:從《魏書·釋老志》的研究史說起
一、魏晉以後佛教興盛之原因
二、《魏書·釋老志》的背景解說
三、《魏書·釋老志》佛教部分之意義
四、佛教百年:《魏書·釋老志》與《隋書·經籍志》中有關佛教史論述的比較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四講 關於《老子想爾注》的文獻學研究
引言:我想討論的問題
一、關於《想爾注》:敦煌文書中道教文獻的意義
二、考證古書年代和真偽的原則及其問題
三、關於《想爾注》成書年代的各種說法
四、《想爾注》的內容及其成書年代的關係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五講 禪宗的歷史學與文獻學研究:以神會為例
引言:禪宗史上的神會和尚
一、關於神會的傳統禪宗文獻
二、敦煌文獻的發現及其啟迪
三、對神會在禪宗史上意義的重新發掘
四、重新檢討的結果:方法和結論之間
五、在胡適的延長線上:文獻學與歷史學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附錄1:7—8世紀之間禪門大事記】
【附錄2:《唐中嶽沙門釋法如禪師行狀》簡注】
【附錄3:胡適有關禪宗史研究年表】
【附錄4:胡適有關禪史的兩段論述】
第六講 《明儒學案》以及明代思想與社會研究
引言:明代思想史的基本脈絡及其定型
一、明代思想史的背景(一)
二、明代思想史的背景(二)
三、明代思想史的背景(三)
四、區域研究的意義與局限
五、結語:研究方法上的問題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七講 有關戴震研究的學術史
引言:思想史中的人物研究
一、同時代人關於戴震的記憶和理解
二、漢學還是宋學,考據學家還是哲學家,民族主義者還是啟蒙主義者?戴震的研究史
三、梁啟超和胡適:1920年代對戴震的解釋
四、放回歷史背景中:重新理解戴震
五、結語:取代顧炎武?戴震作為新思想的典範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附錄:現代學術史部分·閱讀篇目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重訂增補本)
內容簡介
【核心賣點】
(1)此套講義是進階式的,對應不同層次的受眾,內容深度、廣度和角度不同。
(2)本書出版於十五年以前,2020年,作者對此書進行了大規模的增補修訂。增添了相當數量的插圖,期望有“左圖右史”的效果。還在每講後面增加了閱讀文獻和參考論著,以供讀者延伸閱讀。
(3)作者帶領讀者感受一個早已隨著時間遠去的古代中國文化世界,同時也為讀者在記憶與現實、傳統與現代、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樑。
【一句話推介】
這是一本簡明的古代中國文化史。希望通過閱讀本書,可以激活每位讀者的記憶、體驗與經驗,反身體驗自己的周圍、自己所處的社會、自己所熟悉的文化,調動心底的儲備,重建“中國文化”這個大概念。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葛兆光講義系列之一,是《古代中國文化講義》的重訂增補本。內容凡十三講,包括了漢字如何形塑中國、婚禮喪儀、家國秩序、儒釋道三教的影響、風水與陰陽五行、民間信仰、傳統天下觀與世界觀等。
【參考論著】
第一講 漢字型塑了“中國”?
引子:為甚麼是筆談?
一、從圖畫到文字:從甲骨文時代說起
二、說“文”解“字”:何謂“六書”?何謂“部首”?
三、通過漢字:傳統中國人的思維與表達
四、書同文:“中國”的形成
五、書法與詩文:漢字的文學藝術
六、漢字文化圈?“中 國 化”與“去 中 國化”
七、普通話與簡化字:兩難的選擇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二講 紅白喜事:在婚禮喪儀中理解古代中國
引子:想象古代,如何想象?
一、從高延(Groot)在廈門看到的葬禮說起
二、未知死焉知生:“葬禮是給活人看的”
三、複雜的稱謂:漢族中國人的親族分別
四、內外有別:同姓與不同姓
五、合兩姓之好:古代漢族人的婚禮
六、大觀園裏小社會:從林、薛、史、王與賈寶玉的關係說起
七、長幼有序:孝和悌
八、家庭、家族與家族共同體:同心圓的逐級放大
九、喪禮與喪服:衣冠絕不僅是衣冠
十、五服制:認同、等差與區別的標誌
十一、近代中國的葬禮:俗世的改變
十二、家譜、族譜和祠堂祭祀:蔭及子孫
十三、說“同”:家族與地方在傳統漢族中國的意義
十四、從傳統到現代:衰微中的傳統家族、倫理與儀式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三講 家國秩序:國家、社會與儒家
引子:從“家”到“國”,從“禮”到“法”
一、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從家庭、宗族到國家
二、國家還是家國?國在家之上
三、國家與秩序的需要
四、儒家的禮:禮貌、禮節與禮制
五、儀式:靠象徵建立秩序、合法性
六、甚麼是“儒”?“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也”
七、穿衣戴帽,不僅僅是穿衣戴帽
八、從禮到法的提升:家庭秩序到國家秩序
九、名分:“必也正名”
十、“敬”與“仁”:和睦、等級與尊卑
十一、儒家學說的制度化、常識化和風俗化
十二、儒學的確立與瓦解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四講 佛祖西來?眾說紛紜的佛教傳來途徑
引子:1900年斯文•赫定的發現
一、“發現”,甚麼是“發現”?
二、進入話題:中外交流的通道
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路在何方?
四、樓蘭:古道西風
五、佛教自西來:普遍的看法
六、真的是這樣麼?伯希和、梁啟超與胡適的疑問
七、另闢蹊徑:猜測和可能
八、西南通道:想起了馬幫和史迪威公路
九、南海通道:《牟子理惑論》的啟迪
十、數路並進:佛教如何傳遍亞洲
十一、結語:條條大路通世界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五講 佛教征服中國,還是中國征服佛教?
引子:從山門逛到藏經閣
一、印度佛教的傳說
二、佛教對人生的基本判斷:十二因緣
三、解脫之道:“苦集滅道”四諦
四、解脫之法:“戒定慧”三學
五、佛教傳入中國
六、異域的禮物:新思想和新知識
七、天下更大、時間更長:佛教的宇與宙
八、沙門不敬王者,可以嗎?
九、佛教啟示錄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六講 似佛還似非佛:話說《壇經》與禪宗
引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六祖之爭的思想史意義: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
二、說“空”:空空如也
三、漸修:神秀代表北方的禪
四、頓悟:惠能代表南方的禪
五、《壇經》的故事
六、胡適的發現:《壇經》的著作權出了問題
七、《壇經》的關鍵詞之一:自淨
八、《壇經》的關鍵詞之二:無念、無相、無住
九、《壇經》的關鍵詞之三:不立文字
十、《壇經》的關鍵詞之四:頓悟
十一、禪宗影響中國:文化、藝術與生活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七講 大慈大悲觀世音:民眾的佛教想象
引子:大慈大悲與救苦救難
一、佛教經典裏的觀世音菩薩
二、有關觀世音菩薩來歷的傳說
三、觀世音菩薩的各種形象及其故事
四、古代中國關於觀音菩薩的另類想象
五、觀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觸問題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八講 古代中國的道家:從老子到莊子
引子:道家與道教
一、道可道:那個關心身外事的時代
二、非常道:道家也不同
三、不得不說的,和“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
四、模棱三可:“道”的多重涵義
五、虛玄的與實在的
六、同是道家:老子、莊子也不同
七、無待:渾沌鑿七竅的故事
八、蝴蝶、骷髏與烏龜
九、無心是道:心齋與坐忘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九講 永生,如何永生?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上)
引子:這是“中國的”宗教?
一、從秦漢到明清:兩千年道教簡史
二、九轉還丹:為永生的煉丹術
三、憑甚麼相信外丹能給你永恆?
四、經歷九轉方成丹:丹爐與丹藥的炮製原理
五、內丹:古代中國思想世界的產物
六、氣:內丹的根本道理
七、內丹的基本方法
八、永生的追求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十講 幸福,如何幸福?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下)
引子:神靈佑我得平安
一、多神與一神:從永樂宮三清殿壁畫說起
二、神仙系譜:三清、玉皇與眾仙
三、齋醮儀式:溝通神鬼人
四、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之一:唸咒
五、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之二:畫符
六、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之三:守庚申
七、解決世俗困厄的法術之四:用法器
八、道教是一種宗教,是一種中國的宗教
【參考論著】
【閱讀文獻】
第十一講 分流與混融:古代漢族中國的民間信仰世界
引子:實際的和書本上的
一、上下分流:兩個不同的觀念世界
二、大傳統與小傳統
三、不分儒、道、佛:混融的信仰世界
... ...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读过赵老师的书,这次遇见毛边本《留作他年记事珠》很是喜欢,亲签钤印加藏书票,限量精装本,用的铜版纸,简单大气,书香四溢,甚爱甚爱。
纸质书真的够便宜了,一套这么好的书,包邮到家一百块不到(2006年印的书,当年定价就28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