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馬拉美 著;莫渝 翻译、导读
出版社台湾桂冠版
ISBN9789575518622
出版时间1995-02
装帧精装
货号9789575518622
上书时间2025-01-10
內容簡介
馬拉美的一慣主張:詩是不可解的,詩是神秘,詩是迷語。也因此當他從早期的巴拿斯派風格演變成全然新詩體的創作者時,詩人已在一種幻覺下表現出他的心靈狀態,詞句之間與音調、色澤的凝聚力都十分和諧。由於他是以作曲的程序來創作詩歌,也因此一首詩即是一支交響曲;繁複晦澀卻同時也是精緻的。這位象徵主義的文學大師在他羅馬街的寓所每週二晚上的文學沙龍凝聚了同時期的文藝菁英,更影響了不可勝數的文學後進(紀德、梵樂希…)。而他那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牧神的午後》,透過德布希的改編譜曲,更是測底俘虜了你我的心。
斯特芳·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1842年-1898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散文家。1896年,诗人被选为“诗人之王”,成为法国诗坛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生于巴黎一个官员家庭。1876年作品《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此后,斯特芳·马拉美在家中举办的诗歌沙龙成为当时法国文化界最著名的沙龙,一些著名的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是这里的常客,如魏尔伦、兰波、德彪西、罗丹夫妇等等。因为沙龙在星期二举行,被称为“马拉美的星期二”。与阿蒂尔·兰波、保尔·魏尔伦同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
斯特芳·马拉美作品不多,著有《诗与散文》、诗集《徜徉集》等。长诗《希罗狄亚德)(1875)、《牧神的午后》 (1876)诗人晚年的诗作《骰子一掷,不会改变偶然》(1897)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莫渝,本名林良雅,1948年1月24日出生于台湾省。
莫渝先后毕业于台中师专、淡江大学,1982-1983年间至法国进修。加入过后浪诗社诗人季刊、台湾省儿童文学协会、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会,为笠诗社同仁、台湾笔会会员·
莫渝自1960年代接触文学之后,一直与诗文学为伍。六零年代写新诗,七零年代翻译法国诗,八零年代译第三世界文学诗歌与译诗研究,八零年代末回到台湾文学。曾获优秀青年诗人奖 (1978)、新诗学会新诗创作奖(1981)、笠诗社诗翻译奖(1984)
莫渝有诗集《无语的春天》 (1979)、《长城》(1980)、《土地的恋歌》(1986)、《浮云集》(1990)、《水镜》 (1995)等;散文评论《走在文学边缘》(1981)、《读诗录》(1992)、《现代译诗名家鸟瞰》(1993)、《暗夜的星芒》(1994)、《爱与和平的礼赞》(1997)、《彩笔传华彩--台湾译诗二十家》(1997)、《河畔草》(1997)等;翻译《法国古诗选》(1977)、《法国十九世纪诗选》(1979)、《比利提斯之歌》(1984)、《恶之华》(1985)、《香水与香颂》(1997)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