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冯尔康 、 常建华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平装
货号30000491976
上书时间2025-01-08
冯尔康、常建华双签名+钤印 · 限量精装毛边本 《清人社会生活》(长城砖系列,精装一版一印)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清代社会、清人生活的万花镜;
一部立体多元的清代社会史奠基之作。
从清人生活的细节读懂大清的繁华与隐忧;
廓清维护中国末代皇朝社会秩序的底层逻辑。
————————————————————
本书从家庭宗族、社会结构、等级制度、人口变迁,到衣食住行、婚嫁丧葬、时令节日、文化娱乐、社会救济,走进清代人的日常 生活。
冠服、发型等生活小事,似乎无关历史发展的宏旨,而清代,尤其是清初的历史证明了它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作用。而尊祖敬宗、男尊女卑、主仆名分等传统习惯和意识,紧紧地束缚人们的思想而难于改变,致使清代社会只能缓慢地向前发展。事实说明,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融为一体,共同起作用,既体现历史的面貌,又是历史演变的动因。
————————————————————
※中国社会史专家冯尔康、常建华教授经典合著
※社会史入门读物
※全面修订 新增4000+字清人生活实景
作者简介 · · · · · ·
冯尔康,南开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创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中国社会史,著有《雍正传》《清史史料学》等,主编有《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等。
常建华,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史、明清史。著有《日常生活的历史学》《社会生活的历史学》等。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章 清人在等级中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特权等级
第二节 社会成分复杂的平民等级
第三节 社会地位处于变化中的雇工与“雇工人”
第四节 贱民及其部分解放
第五节 非等级的等级现象及社会流动
第二章 公开社团活动的萎缩与秘密团体活动的兴盛
第一节 松散的四邻社团活动
第二节 同乡组织的局部发展和文人组织的衰微
第三节 北方秘密宗教活动的频兴
第四节 南方秘密结社活动的开展
第三章 清人宗族生活
第一节 聚族而居和祠堂的设立
第二节 祠堂强化管理下的族人生活
第三节 宗祠和政府的相互依赖及清代宗法社会的特点
第四章 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
第一节 以小型家庭为主体的家庭结构
第二节 父家长制与家内等级关系
第三节 家庭功能和排斥妇女的诸子继承制
第四节 清代家庭的特点及家国关系
第五节 家庭与等级结构
第五章 衣食住行的习尚
第一节 服饰发型制度与俗尚
第二节 饮食风俗
第三节 居住与交通
第六章 婚姻
第一节 清人的婚配与青年争取婚姻自主
第二节 婚姻仪式
第三节 特殊的婚姻形态
第四节 婚姻中的社会问题
第七章 丧葬与祭祀
第一节 丧葬制度和仪式
第二节 迷信风水与停丧不葬
第三节 火葬
第四节 祭先人
第八章 娱乐生活
第一节 民众追求各种形式的娱乐
第二节 艺人生活
第三节 清朝的娱乐政策与社会效果
第四节 清人娱乐方式的形成与状态
第九章 人口与社会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徙
第二节 妇女、儿童与老人
第十章 社会救济
第一节 灾荒与抢米、抗粮
第二节 赈灾、社仓与善堂
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占人口少数的统治民族——满族
第二节 草原游牧生活的蒙古族
第三节 伊斯兰教影响下的回族
第四节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第五节 政教合一社会制度下的藏族
第六节 服饰多样化的苗族
第七节 黑白二彝的社会生活
第八节 壮族的社会生活
第九节 生活在台湾的高山族
第十节 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特征
第十二章 清人社会生活与清代历史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生活表现出的清代历史特点
第二节 影响社会生活的诸因素
后记
丛书信息 · · · · · ·
长城砖(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宋代的身分与审判》《血拼的海路》《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钱穆《宋明理學概述》(锁线胶订)自然旧
本书定价新台币200元
书成于1953年,材料大多来自全祖望《宋元学案》特别是黄宗羲《明儒学案》,理学人物几乎都涉及了。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以诸儒为主体、各家思想体系为重,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之迹,溯源穷流,作简明扼要之叙述。“人物代表着思想,我们却不必放轻了思想演进,来争人物间之门户是非。”
钱先生在本书序中提到,其寝馈宋明理学三十年之久,所以治学以来得力至深者莫如宋明儒。无论他或蛰居穷乡僻壤,或横遭离乱困厄,或经历名利毁谤,未尝废学、颓志、动心、气馁。钱先生在本书中,不仅聊示读者研习理学的门径,而且把自己研习宋明理学的心得分享出来。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汉族,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七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