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玉法
出版社台湾三民书局
ISBN9789571477879
出版时间1993-01
印刷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货号9789571477879
上书时间2025-01-03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史大家——张玉法教授经典著作新校版重磅上市
一场推翻中国两千年帝制、牵动社会改革的开始
【为何要了解辛亥革命?民主政体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
辛亥革命绝非教科书简单几句话可以概括,它是十几次武装革命及革命宣传所凝聚之结果,是革命志士倾尽所有、无惧于牺牲及挫败的结果。如同打开潘朵拉的盒子,这场革命引领各地革命狂潮,从下到上,全面颠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来的帝制,造就共和政体,推动中国展开全新的历史进程。如此具有“革命性”且深具意义的革命,怎能不进一步认识?
【从辛亥革命相关人事时地全面分析,建构辛亥革命之全貌】
作者藉由探索辛亥革命的性质与意义,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契机与影响,让读者重新认识参与革命的志士及其自我实现,透过解读革命各时期理论宣传论战,了解知识份子的“救亡图存”之道,并进一步深入探讨西力入侵以来的南北问题,不再侷限于定义辛亥革命之成败,全方面审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之前众多场武装行动皆以失败收场,何以辛亥革命可以成功?革命以地方武装之力,点燃全国各地可燎原的星星之火,成为渐趋颓丧的清帝国最致命一击。本书全面分析与辛亥革命相关人事时地等诸多原因,清晰勾勒出辛亥革命之全貌,至今仍为必读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张玉法
山东峄县人,1935出生,1949年来台。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后兼任副所长、所长之职。并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1992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主要著作有《先秦时代的传播活动及其对文化与政治的影响》、《清季的立宪团体》、《清季的革命团体》、《中国现代史》、《历史学的新领域》、《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民国初年的政党》、《中国现代政治史论》、《历史讲演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中华民国史稿》、《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中华通史》。另发表论文二百馀篇、书评四十馀篇,编辑书籍二十馀种。
目录
再版序
自序
第一篇总论
一、辛亥革命的性质与意义
二、大陆学者位辛亥革命的看法
第二篇革命领袖
一、孙中山在夏威夷
二、孙中山的欧美经验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黄兴与孙中山之关係
第三篇革命参与
一、学者对清季立宪运动的评估
二、光复会与辛亥革命
三、会党与辛亥革命
四、外人与辛亥革命
第四篇革命理论
一、兴中会时期的理论与宣传
二、同盟会时期的理论与宣传
三、革命与立宪的论战
第五篇革命目标
一、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制度的建立
二、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自由主义运动
三、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党
第六篇二次革命
一、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问题
二、二次革命的根源
三、二次革命:国民党与袁世凯的军事对抗
跋
收回
序
自序
最近五十年,学者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有意无意地投下许多心力。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学者而言,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有资产阶级革命而后有无产阶级革命,故需对此第一阶段的革命加以研究。对台湾地区的学者而言,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也是中国现代史的起点,研究中国现代史,了解中华民国的由来,自然从研究辛亥革命史开始。对外国学者而言,被中共逐出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其前身是辛亥革命的主导者,而辛亥革命又被大陆学者指为不彻底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内涵如何,必然引起广泛的关注。在这种情形下,关于辛亥革命的专书、论文、和史料的大量出版,以及学术会议的不断举行,一直是史学界的盛事。
个人在此学术热潮中,自一九五四年进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即以辛亥革命为主要研究范围,先后完成《清季的立宪团体》、《清季的革命团体》和《民国初年的政党》三本专书。在三书撰写的过程中及其以后,陆续发表有关辛亥革命的论文约三十篇,除改写成专书者外,尚有独立发表价值之论文二十馀篇,本书选编十八篇,题名〈辛亥革命史论〉,以方便读者阅读。
十八篇论文,彼此连贯,可以窥知辛亥革命的梗概。如能进一步阅读前述三书,当不难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十八篇论文分为六篇,第一篇“总论”,选载论文两篇,一篇是总结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论述辛亥革命的性质与意义;一篇是评介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藉以了解大陆学者研究辛亥革命的基本观点。第二篇“革命领袖”,选载论文三篇,一篇探讨孙中山在夏威夷,一篇探讨孙中山的欧美经验,一篇探讨黄兴与孙中山的关係。第四篇“革命理论”,选载论文三篇,分别论述兴中会、同盟会时期的革命理论与宣传,以及革命与立宪的论战。第三篇“革命参与”,选载论文四篇,一篇有关立宪派,一篇有关光复会,一篇有关会党,一篇有关外国人;革命参与尚有其他势力,请参考《清季的革命团体》一书。第五篇“革命目标”,选载论文三篇,一篇有关民主主义,一篇有关自由主义,一篇有关社会主义,第四篇之“革命理论”论文三篇,可与此三篇论文相参证。第六篇“二次革命”,选载论文三篇,分别论述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问题、二次革命的根源,以及二次革命的经过。二次革命实为辛亥革命的馀波,故美国学者研究辛亥革命,如玛丽.莱特(Mary C.Wright)、路康乐(Edward J. M. Rhoads) 等,均以一九一三年为辛亥革命的终点。
十八篇论文中,八篇为会议论文,六篇为期刊论文,四篇已收入他人主编之专书。〈辛亥革命的性质与意义〉,原为会议论文,用英文撰写,兹译成中文。书籍编印期间,承韩静兰小姐协助,特致谢意。
一九九二年十月十日
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再版序
《辛亥革命史论》出版已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台海两岸及世界各国的学者,对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领袖、革命理论,以及参与革命的各区域、各阶层,已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书所集,为个人在学术界研究辛亥革命的洪流中,对辛亥革命的一些探讨,虽为单篇论文的结集,实涵盖辛亥革命的全面。
近代中国的革命有两大主流,一为被中国大陆史家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辛亥革命,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一为标榜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该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将在中华民国执政的中国国民党,逼退到台澎金马地区。台海两岸及世界各国的学者,每以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革命,而中共的革命则是成功的革命,这是就形式上言。
事实上,所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无产阶级革命”,都是自我标榜或别人论定,每种革命都在历史演变中发生变化。以国民党的革命而论,除经过军政、训政时期外,在进入宪政时期数十年以后,始真正实行民主政治。就共产党的革命而论,于一九四九年建立政权以后,初时把拥有财富视为罪恶,打倒地主、打倒走资派;后来在“建立小康社会”的旗帜下,发展资本主义,并有很大成就,虽然仍然称为社会主义国家。
从阶级的立场研究近代中国历史有其局限。就辛亥革命而论,无论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还是章炳麟领导的光复会,都是为革命制造气氛,真正推倒清朝的是清朝所练的新军。甲午战后,清廷委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新军,先后练了六个镇(师),因为袁世凯做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所以叫北洋军。北洋军之练,目的在增强国力,保卫国家,不意竟成为袁世凯的私人军队。武昌革命爆发,各省响应,孙中山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为促使革命早日成功,以礼让总统之位为条件,使袁世凯倾心革命,袁所练的北洋军即逼使清帝退位,孙中山亦将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袁任总统后,师心自用,渐走上恢复帝制之路,孙中山不得不再起革命。
本书以若干论文,分论辛亥革命的原委,幸为读者爱好,因出版已久,坊间已少见此书。儘管近年网路流行,纸本书的出版大为减少,一卷在手,仍有读书之乐。三民书局有鉴于此,乃将本书重新排版精校,以报答读者的厚爱,本人特致最大的谢意。
二〇二四年四月
于翠湖尾
收回
详细资料
ISBN:9789571477879
规格:平装 / 672页 / 15 x 21 x 3.36 cm / 普通级 / 单色印刷 / 再版
出版地:台湾
本书分类:人文社科> 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
内容连载
第一篇 总 论
一、辛亥革命的性质与意义
一 前言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迄今已八十一年。在此八十一年中,世界各国的学者、评论家、政坛中人,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或目的,对辛亥革命不断加以讚扬或批判。关于辛亥革命的许多论题被提出,特别在一九四九年中共在大陆建立政权以后。
在一个政治挂帅的时代,对于辛亥革命的许多观点,很难辨别出何者是为了政治的目的、何者是学术见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