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港币定价228元。
¥ 209 全新
仅1件
作者[英] 哈耶克 著;滕维藻、朱宗风 译;张楚勇 审订
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
ISBN9789620767425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精装
货号9789620767425
上书时间2024-12-31
【内容简介】
紀念《通向奴役之路》出版八十周年
燙金皮面精裝開本 還原經典面貌
《通向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riedrich A. Hayek) (1899-1992) 最廣為人知、歷久常新的政治哲學經典。英文版一推出銷售量逾35萬冊,摘要單行本發行達百萬份
出版已逾八十年,為何人們繼續閱讀此書、繼續研究海耶克的思想?
海耶克在書中指出,福利主義國家並非自由主義在太平盛世的延續,而是朝着專制的方向進發。所以他認為,追求計劃經濟的結果定必是極權主義。海耶克一再重申其堅信的古典自由主義,並反對各種形式的計劃經濟。他不反對政府的行為,但認為這些行為必須是適度的,且要符合他的法治觀念。他又同時指出,一個良好的社會需要一套建全的法律制度,以及一個道德的框架,才能有效維持。
本書出版逾八十年,惟其影響至今未衰。可以說《通向奴役之路》有着永恆的意義。
《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化”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后于1931年迁居英国并于1938年获得英国国籍。他一生从事教学和著述,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先后执教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德弗莱堡大学等著名学府,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和商业盛衰周期性》(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1928?)、《价格与生产》(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货币民族主义与国际稳定》(Monetary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tability,1937)、《利润、利息和投资》(Profits,Interest and Investment,1939)、《资本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1944)、《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1948)、《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哈里特・泰勒》(John Stuart Mill and Harriet Taylor,1951)、《科学的反革命》(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1952)、《感觉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1952)、《自由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1960)和《法律、立法和自由》(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1973-1979)等。1974年,鉴于哈耶克“在经济学界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和冈纳・缪尔达尔(Cunnar Myrdal)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享有巨大的世界性声誉,然而,他的这种声誉却是随着时代倾向的变化经历了几起几落之后才得以确立的。作为30年代奥地利经济周期理论的杰出倡导者,他在关于凯恩斯《货币论》(1920)的论战中败下阵来,从此,他丧失了一流经济学家的地位。但这一经历却使他转向政治哲学、法律理论和思想史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极大的成就,他作为一个“自由意志论者”名声又传播起来,其影响远远超出经济学领域,成为一名不容忽视的大思想家。不过,作为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其地位却是晚至70年代之后才得以恢复的。当时,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国家走向低潮,福利国家政策实践的结果令人反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凯恩斯主义坚定的反对者,哈耶克自然应运再起,他的经济学说也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1974年哈耶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以此为背景。此后,哈耶克无论是作为经济学家,还是作为政治哲学家,都一直处于一生中最辉煌的地位,而且他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美国,他成为正在兴起的“公民拥有充分自由权”运动的领袖;在英国,连公认最保守的撒切尔夫人也自称是哈耶克的信徒。
譯者簡介
滕維藻(1917-2008),江蘇阜寧人,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和教育家。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農業經濟系,1944年西南聯大學經濟學碩士。1946年開始在南開大學工作,1981年至1986年擔任校長。滕維藻曾任中國美國經濟學會會長,且是中國第一位獲聯合國委任為高級顧問的專家。2008年在天津逝世。
朱宗風(1893-1974),重慶巴縣人。早年在重慶廣益學校就讀,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預科畢業。回重慶後先後在廣益學校、美國駐重慶領事館工作,亦曾任職於湖北宜昌鹽務稽核處,及在重慶民生公司任盧作孚的英文秘書。抗戰後長期在重慶中國銀行從事英文翻譯工作,曾任該行英文組長,負責該行金融和經濟資訊資料編譯工作。1950年退休後長居天津,1960年離津返川,1974年在四川宜賓病故。
審訂者簡介
張楚勇博士,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高級講師。
目录:
代序 林毓生
導讀 張楚勇
原書序言
前言
引論
第一章 被委棄了的道路
第二章 偉大的烏托邦
第三章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第四章 計劃的「不可避免性」
第五章 計劃與民主主義
第六章 計劃與法治
第七章 經濟管制與極權主義
第八章 誰戰勝誰?
第九章 安全與自由
第十章 為甚麼最壞者當政
第十一章 真理的末日
第十二章 納粹主義的社會主義根源
第十三章 在我們當中的極權主義者
第十四章 物質條件和理想目標
第十五章 國際秩序的展望
第十六章 結論
原文摘录 · · · · · ·
一般说来,各个人的教育和知识越高,他们的见解和趣味就越不相同,而他们赞同某种价值等级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少。这或许是事实。其结果必然是:如果我们希望找到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相似性的观念,我们必须降格到道德和知识标准比较低级的地方去,在那里比较原始的和“共同”的本能与趣味占统治地位。
—— 引自第154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