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台湾三民书局版 何修仁《九十九朵曇花 ─三民叢刊162》(锁线胶订)

本书定价新台币160元

41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修仁

出版社台湾三民书局

ISBN9789571427195

出版时间1998-01

装帧平装

货号9789571427195

上书时间2024-12-26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書是作者近年發表於副刊的散文結集。內容分為三部份:「父母」寫作者對父親的孝思, 以及對母親的追憶;「故鄉」寫作者對生長的屏東家鄉的懷念,包含可親可感的人事物,細緻而 帶有淡淡的愁緒;「田園」寫已日漸消失的臺灣溫暖鄉土,委婉中略帶批判意味。全書文字不作 華麗雕琢,只求真性情的流露,不論是文學研究者或一般讀者,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體會,進而 對我們的親人有更深的情思,對我們的土地有更大的關懷。

【作者简介】
何修仁
臺灣省屏東縣人。1964年出生於大武山下的農村,自幼接受質樸無華的傳統教育與敦厚老實的人格養成。長成以後,進入中央大學中文系及研究所就讀,專攻中國文學及藝術理論,閒暇並從事散文創作。現任教職,服務於國立聯合工商專科學校。著作數種,計有佛學類、繪畫欣賞類、文學理論類、遊記類等。

序    

王邦雄


長久以來,只寫哲理性的文字,偶而在報刊翻閱文學性的散文,由於太現代新潮,或太都會迷幻,讀來總不相契,好像跟自家生命有隔,可以旁觀品味,卻難以觸動心弦。

這十幾天瀏覽了《九十九朵曇花》的三十二篇敘事兼抒情的文字,真是充滿了驚喜讚歎之情,好似久別的知己重逢的親切,這才是真正的鄉土文學,沒有意識形態的堅持,純然是生命真情的寫照。

作者何修仁先生,是我應聘到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的第一班學生,他當班代表,一臉鄉土,樸質無華。只聽聞余傳韜校長很喜歡他,說是大一報到入學,徘徊在校門口,流露不知何去何從的青澀惶惑,校長親自接引,就此展開了一個農村子弟的成長蛻變歷程。

做為他大四階段的導師,又在碩士班帶他們的道家哲學課程,說來慚愧,對他一路走來的心情故事,竟是所知有限;甚至兩度帶領「趙廷箴文教基金會」所支持的訪問團前往大陸觀光旅遊,朝夕相處前後有二十八天之久,也未能深入談心。他在聯合工專任教,校長邀請我連續做了四個講次的週會人文講座,由他引領校長座車接送,一路上也敘舊聊天,或許是做為學生的謙退,老是請益受教,師生間的雙向溝通之門,一直未充分開啟。

這樣的遺憾,在讀了他發表在各報副刊的鄉土親情系列,總算解消。師生十年,正如孔子所謂的「吾無隱乎爾」,彼此不做隱藏,真誠相見,卻被自己的學問進路與生命風格遮蔽,這是人與人間親情友好的無奈傷痛,總要在悲情痛感的時刻,才會有真情實感的生命對話。

他在屏東大武山下的龍泉村長大,六公里外的三地門,風光幽美,有如桃花源般,給出兒時歡笑的寬廣空間。三十二篇文字,構成一大幅鄉野圖畫,為失落的臺灣鄉土,留下了歷史的見證,讓失憶流落的現代人,保存年少根深的成長軌跡。

他寫紅瓦厝、木板屋的老家,寫黃泥路、後花園的童年天地,寫樵夫樵歌、灶火炊煙、大秤出豬的風土人情,寫伯勞鳥、白鷺鷥、麻雀的田園交響曲,寫父母教畫的樸拙野趣,寫姑婆妯娌的閒靜話語,寫醉酒小叔的狂歌,做山小嬸的壯碩,表妹美雲的破碎,與故土鄉情的失落,寫堂哥堂嫂的同甘共苦,無怨無悔,寫阿嬤的箱奩、父親的熱水瓶,在在都「在平淡中見出海闊天空」,讓人回味無窮。

或許是他的幸運,寫作路上出道稍晚,一者避開了寫男女愛情的濃冽黏著,二者深化了人生歲月的感受體驗,才能把親情鄉土寫得如此生動傳神,有如一幅幅活生生的畫面在眼前映現。寫得最溫馨的是〈九十九朵曇花〉,寫得最真摯的是〈鄉情是一間搖墜的木板屋〉,寫得最有趣味的是〈後花園〉的想像時空,寫得最富哲理的是〈沒有心靈界限的地方〉。

他寫的是親情跟鄉土,正是臺灣社會快速流失的兩大品質,讀其書如見其人,不僅打開了師生間心志溝通的大門,也為故土鄉情與家人親情,留下了群體的記憶。我個人深受感動,也願與天下有心人共同分享,盼望他在往後的歲月,仍以樸質無華的文筆,寫出野趣厚實的鄉土篇章,為臺灣文學開拓另一清新的天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