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著名版本学家陈先行签名+钤印+日期+手写编号1-100 · 限量布面精装版 · 陈先行 《古籍善本》豆瓣9.6(16开布面精装,2024年7月一版一印, 全彩印刷)

带你走进古籍版本的辉煌殿堂

458 9.5折 48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先行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8884

出版时间2024-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定价480元

货号9787208188884

上书时间2024-12-18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新版升级

◇ 作者再次精心校订,内容更为完善

◇ 内文纸张升级,呈现更为细腻


一百余种珍稀古籍善本

近三百幅高清全彩书影

真伪鉴别·价值判定·美感赏析

带你走进古籍版本的辉煌殿堂


◇ 布面精装,典藏气派

◇ 烫金压印,精致工艺

◇ 高清图版,全彩精印

◇ 沉浸式体验翻阅善本的美感





内容简介  · · · · · ·

陈先行先生积几十年古籍善本研究的丰富经验、深厚功力和研究心得,精选最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珍稀古籍善本一百余种,以个案解析的方式,丝丝入扣地讲述古籍的真伪该如何鉴别,价值该如何判定,艺术美感该如何欣赏。不仅可使读者获取丰富的古籍善本收藏、鉴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解答了收藏爱好者们在日常的鉴定与赏析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本书初版于2003年,一经出版即广受好评,此后多次重版。202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修订版,修订内容包括:(1)补充了作者近十余年来对于版本学的新认识、新见解,并对书中所收古籍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助于鉴定版本的品种,使本书更具参考价值与实用性;(2)修改了初版时的讹误;(3)鉴于辨识字体在鉴定版本时的重要作用,特地增加了相应的内容;(4)针对当前一些典型的版本鉴定错误,增加了相应品种与文字进行重点揭示。此次新版,系在2020年版的基础上再次修订,以更为完善的面貌呈现于读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先行,1951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溧水。1973年入职上海图书馆,从顾廷龙、潘景郑先生习版本、金石之学。长期司事古籍、碑帖考订与编目,先后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图馆藏部分)编纂、《中国丛书综录》修订,并主持编纂上海图书馆普通古籍目录。曾为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访问学者。编著(包括与人合作)有《中国古籍稿抄校本图录》《打开金匮石室之门——古籍善本》《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明清稿抄校本鉴定》《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辑录附版本考》等。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



目录  · · · · · ·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 一

—— 《古籍善本》修订版说明

玄笈秘囊芸香馥郁 一

—— 古籍善本漫话

上编印本挹秀 一

印本概述 三

唐刻本《金刚经》 五〇

北宋刻本《杭州西湖昭庆寺结莲社集》 五五

北宋刻本《长短经》 六四

北宋刻本《释氏六帖》 七三

宋蜀刻大字本《春秋经传集解》 七六

宋蜀刻本《杜荀鹤文集》 八一

宋蜀刻小字本《嘉集》 八九

宋蜀刻本《新刊嵩山居士文全集》 九三

宋浙刻本配建康郡斋刻本《杜工部集》 九八

宋浙刻本《会昌一品制集》 一〇五

宋浙刻元公文纸印本《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一〇九

宋浙刻本《王建诗集》 一一五

宋浙刻本《丁卯集》 一二一

宋浙刻本《诸儒鸣道》 一二五

宋浙刻本《集韵》 一二九

宋浙刻本《唐鉴》 一三六

宋浙刻本《重彫足本鉴诫录》 一四〇

古籍善本

宋浙刻本《艺文类聚》 一四四

宋浙刻本《东观余论》 一四七

宋刻本《东莱先生诗集》 一五九

宋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 一六三

宋安徽刻本《宛陵先生文集》 一六九

宋安徽刻本《金石录》 一七四

宋江西刻本《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一八〇

宋江西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 一八四

宋江西刻本《资治通鉴纲目》 一八七

宋江西刻本《曹子建文集》 一九二

宋江西刻本《古灵先生文集》 一九五

宋江西刻本《欧阳文忠公集》 一九九

宋江西刻本《倚松老人文集》 二〇五

宋刻本《韵语阳秋》 二〇九

宋建刻本《钜宋广韵》 二一三

宋建刻本《邵子观物篇》《渔樵问对》 二二〇

宋建刻本《周髀算经》 二二五

宋刻本《孔丛子》 二三〇

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 二三四

蒙古刻本《歌诗编》 二三八

元刻本《农桑辑要》 二四一

元大德茶陵陈氏东山书院刻本《梦溪笔谈》 二四四

元刻本《顺斋先生闲居丛稿》 二四八

元刻本《诗童子问》 二五二

明司礼监刻本《五伦书》 二五七

明刘洪慎独斋刻本《群书考索》 二六〇

明吴元恭刻本《尔雅》 二六三

明刻本《春秋经传集解》 二六八

明顾氏世德堂刻本《六子全书》 二七五

明苏氏通津草堂刻本《诗外传》 二八〇

明万历刻本《玄玄棋经》 二八七

明崇祯刻本《二十一史文钞》 二九四

清康熙刻本《宋稗类钞》 二九八

清林佶写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 三〇二

清雍正汪亮采刻本《司马氏书仪》 三〇五

清乾隆刻本《冬心先生续集自序》 三一〇

清乾隆刻本《梅谷十种书》 三一三

清乾隆刻本《吴越所见书画录》 三一九

清黄丕烈刻本《士礼居丛书》 三二三

宋刻本《梅花喜神谱》 三二六

明凌濛初刻本《西厢记》 三二九

清康熙刻本《凌烟阁功臣图》 三三二

明刻彩色套印本《程氏墨苑》 三三六

明刻五色套印本《文心雕龙》 三三 九

明刻版拱花本《萝轩变古笺谱》 三四二

明铜活字本《岑嘉州集》 三四五

明华氏会通馆铜活字本《容斋随笔》 三四八

清武英殿聚珍版《直斋书录解题》 三五三

古籍善本

下编写本揽翠 三五七

写本概述 三五九

明钱手稿本《吴都文粹续集》 三七六

清曹溶手稿本《德藻堂诗集》 三七九

清顾嗣立未刻稿本《元诗选》 三八一

清沈大成稿本《学福斋诗文集》 三八五

清戴震稿本《声韵考》 三八九

清翁方纲稿本《四库提要》 三 九二

清焦循手稿本《忆书》 三 九七

清臧庸稿本《韩诗遗说》 四〇一

清朱锡庚辑校稿本《笥河文集》 四〇五

清顾千里手稿本《释〈梧溪集订讹〉》 四〇九

四库底本《三朝北盟会编》 四一二

北魏写本《维摩诘经》 四一五

明内府抄本《三国志》 四一八

明柳佥手抄本《渑水燕谭录》 四二〇

明姚咨手抄本《春秋五论》 四二三

明杨氏七桧山房抄本《支遁集》 四二六

明祁氏淡生堂抄本《养蒙先生文集》 四二九

明末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南宋六十家小集》 四三三

清初抄本《均藻》 四三 九

清吴焯手抄本《玉照堂词钞》 四四二

清郑燮手抄本《丙丁龟鉴》 四四五

清马氏小玲珑山馆抄本《雪溪诗》 四四八

清钱氏潜研堂抄本《中兴馆阁录》 四五一

清陆时化手抄本《江村销夏录》 四五四

清内府彩绘本《卤簿图》 四五八

清内府四色精抄本《进瓜记》 四六一

清严元照手抄本《仪礼要义》 四六四

清张氏小嬛福地抄本《营造法式》 四六八

清陆贻典校本《乐府诗集》 四七二

清何焯批校本《唐音戊签》 四七六

清卢文校本《流铅集》 四八一

清鲍廷博校本《胡澹庵先生文集》 四八四

清吴骞批校本《霏雪录》 四八八

清丁杰校本《尚书全解多方篇》 四九三

清陈鳣批校本《学津讨原》 四九七

清黄丕烈校本《青城山人诗集》 五〇一

清劳权劳格校本《近光集》《扈从诗》 五〇六

附录 五一五

1.常见版本种类 五一七

2.常见古籍印本纸张 五二三

3.常见古籍装帧形式 五二五

4.明清名家稿抄本用纸特征列表 五二八

原文摘录   · · · · · 

1983年12月,顾廷龙先生抱恙在无锡大箕山华东疗养院撰写的《影宋抄本〈集韵〉跋》一文(见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钱氏述古堂抄本《集韵》),以为两部影宋抄本虽从同一底本出,但钱抄系出自原版印本,而毛抄则出自修版印本,因为两本文字有异同。其实顾老并未经眼毛抄,而是令其所指导的华东师大学生前往天一阁作校勘之役……由于该学生未能看明白毛抄的真正面貌,径将文字异同情况报之顾老,顾老遂有如此之说,非他老人家之误也。 

—— 引自章节:宋浙刻本《集韵》 一二九

杨守敬、余嘉锡的题跋,都涉及抄校本的鉴定。杨守敬说:“忆此书前年(1884)在上海醉六堂书店余曾见之,以索价稍昂未购。当时匆匆阅过,实不知为竹汀手抄、荛圃手校之本也。今为顾卿所得,出以示余,如寐初觉,始叹‘伯乐一过冀北遂无良马’未易言也。”余嘉锡则说:“鉴藏书籍,于前人钞校之本,苟不识其手迹,而第检所著目录、题跋以为据,未有不失之交臂者。”两位先哲就辨认手迹的不易与重要,讲了这番发自内心、实事求是的话,使我辈读来平添一分崇敬之情,深受教益。 

—— 引自章节:清钱氏潜研堂抄本《中兴馆阁录》 四五一



辨识字体与版本鉴定


对于初学者来说,迫切想了解的是如何鉴别版本,因此有必要作一些基本的介绍。但鉴别版本十分强调实践与经验。此外,同样要有“功夫在诗外”的素养,即需要掌握相应的文史知识及目录、校勘、文字学等方面的知识,方能成为行家里手。


由于至今没有一种高科技手段能解决鉴定版本问题(用碳14进行纸张测试,仅提供一种相对参考,不能作为直接或唯一的鉴定凭据。因其只能测试出纸张的大概年代,却无法断定版本的刊刻年代),人们通常根据古籍的形制鉴定版本。古籍刻本的形制包括字体、牌记、刻工、避讳、版式、行款、纸张、装帧等。真正以形制鉴定版本,而且最先落实于对宋版的鉴定,发生在明代中后期。起初人们仅注意字体、版匡、纸墨,至明末清初又注意到避讳字,后来更注意到行款、刻工,总之,鉴定之法在辨识版刻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些都是前人鉴定版本的经验所得,十分可贵。这些经验见诸文字似乎很简单,但要掌握却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倘若自己没有一定的实践,是难以领悟前人这些经验的。许多迫切想掌握鉴定版本本领的人总会问:有无捷径可走?看哪些著作会使鉴定水平得获迅速长进?说实话,没有“快捷方式”可提供使用,只有老老实实尽可能多地摩挲原本,多看多比较,方能逐步提高认识(若不能接触原本,则多看各种版本图录、书影以及仿真影印本也有一定效果)。前人的经验虽见诸文字,有的或许能直接拿来为自己所用,如利用行款、讳字、刻工等进行鉴定版本(当然要以明了系原刻本抑或翻刻本为前提),但有的必须自己积累经验方能有所体会,比如说字体,如果自己没有经验,单凭理论文字是很难看明白的。我们在各种讲版本的书或文章上常可看到这样形容字体以定夺宋版的说法,如“字样朴直,留有北宋之遗风”,“字画方整,望而知为浙刻”,“字体秀丽,锋棱峭露,为建本之至精者”,“字体结构精严,镌刻工整,洵蜀刻之佳者”,等等,对一个缺乏经验的人而言,凭诸如此类的语言能看明白版本吗?


鉴定版本固然不能仅仅根据版本形制,往往还要从版本源流、书的内容等方面作相关考订。但根据形制作出大致判断是鉴定版本的首要步骤。如果连形制都看不出个名堂,还侈谈什么考订呢?而书一开卷,最夺人眼球的就是字体,因此辨识字体乃鉴定版本第一要紧之事。仅以字体定夺版本,或许不够准确,但倘若不辨字体而曰鉴定版本,则是无稽之谈。


宋版或有佛经采用苏东坡行楷者,如上图所藏北宋崇宁刻本《妙法莲华经》(原藏吴江东关华严院塔),一式苏体小字,极为神似。台北“国图”藏有南宋初年刻本(原藏秀州惠云院舍利塔,后为蒋汝藻所得,有民国十一年徐乃昌等影印本),行款与上图本相同,也是苏体小字,结构点画与上图本几无二致,颇疑即从上图本翻刻者。又,京都博物馆藏有宋刻本《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亦是地道的苏字,字形较大,白麻纸精印,卷末有“左藏库西潘阆巷内李三二郎印行”小长方戳记,似亦刻在北宋。按宋李之仪《姑溪集》、清沈复灿《鸣野山房帖目》等有东坡书写该经的著录,或该本即据东坡墨迹上版也未可知。


北宋崇宁刻本《妙法莲华经》


然而,出于实用之需,宋版大多采用唐楷。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书法受到宋代刻书者推崇,尤其是欧、颜、柳字体流行于宋版,这固然是三家楷书登峰造极的影响所致,可能也是宋代缺乏与之媲美的楷书大家的缘故。前人就所见存世宋本(请注意:主要是南宋刻本),总结出其字体具有浙欧、蜀颜、闽柳的地域风格(并不绝对,因为既有时代前后之变化,又有写、刻人员流动等因素),相对而言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必须对欧、颜、柳之书体特点,乃至对宋代浙、蜀、闽三个最有影响的刻书中心的字体有一个大概了解。


先说欧字。欧阳询(557—641)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大家,其楷法严谨而不刻板,峭劲而不姿媚。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等。版本学家们所谓“字体方整”,多指南宋浙刻欧字本。以我的理解,辨别宋版是否欧字,看其弯钩处最为分明,其弯钩曲圆较长,外方内圆,即所谓欧字融隶于楷的鲜明特点所在。



南宋浙刻欧字本《武经龟鉴》


次说颜字。颜真卿(709—785)是盛唐时期的书法大家,作品多且富于变化。其43岁所作的《多宝塔碑》结体严密,端庄秀丽,但不是颜书典型。63岁作的《麻姑仙坛记》,以圆代方,肥瘦匀称,庄严大气,被称为颜书之冠,也是其代表之作。其他类似《麻姑仙坛记》书体的著名作品还有《八关斋》《中兴颂》《颜家庙》《颜勤礼》等碑。过去有的版本家描述宋版字体有所谓“蚕头燕尾”之说,应当是指南宋蜀刻颜字本。但“蚕头燕尾”是否为颜字特点,在宋代就有不同看法(参见米芾《海岳名言》及《宣和书谱·颜真卿》)。若就蜀刻本的面貌而言,其起笔并无“蚕头”现象。我认为辨识宋版颜字可注意两个特征,一是其重点的竖划略呈圆弧状,另一就是捺脚收笔出锋处分成叉式如燕尾状,今存《杭州西湖昭庆寺结莲社集》《妙法莲华经入注》等北宋本最为典型,而南宋蜀刻本之燕尾状已不明显,但意蕴犹在。



南宋蜀刻颜字本《春秋经传集解》


再说柳字。柳公权(778—865)是唐代最后一位书法大家,代表作有《金刚经》《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等。他的字吸收了欧的严谨、颜的遒劲,点划挺秀,均匀瘦硬,自成一体。版本学家们所谓“字体隽丽,锋棱峭厉”,就是指南宋建刻柳字本。


南宋建刻柳字本《张丘建筭经》


我觉得柳字取法颜字更多,尤与《多宝塔碑》相近;甚至偶尔还有颜字“燕尾”痕迹,所以要细加分辨。鉴别宋版是否柳字,就要抓住挺秀、瘦硬这两个特征,这是与颜体颇为鲜明的区别。


按碑刻虽是书法家手书上石,但一经凿刻,与墨迹多少会有出入;而拓本有早晚,拓手的技术有优劣,难免又有走样。至于雕版,字体虽曰仿自欧、颜、柳云云,其实已经是写工与刻工的作品,何况其水平既有高低,刊刻遂有精粗之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版本字体大多与书法家的原迹存在差异,只能去领会其有无某一书法家的特点与意蕴,而不能刻板地与碑帖硬作比对。如果你所见的碑版拓本是一个拙劣的翻刻本,那更会跌入云里雾里。


当然,倘若你有点书法基础,便可发现宋本字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多以露锋或半藏锋起笔,因而观其横划,每呈起笔轻落笔重之状。该特点于南宋福建刻本尤为明显,故与当地元代及明代前期书坊刻本的字体不难区别。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