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东大版 姚式川《論語體認》(精装)
  • 台湾东大版 姚式川《論語體認》(精装)
  • 台湾东大版 姚式川《論語體認》(精装)
  • 台湾东大版 姚式川《論語體認》(精装)
  • 台湾东大版 姚式川《論語體認》(精装)
  • 台湾东大版 姚式川《論語體認》(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台湾东大版 姚式川《論語體認》(精装)

本书定价700台币

173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式川

出版社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1915395

出版时间1993-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货号9789571915395

上书时间2024-12-18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定价700台币


《論語》是記述孔子和他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不朽著作。它所展現的孔子思想,絕大部分蘊含真知卓識,超越時空界限,適用於任何時代、任何社會制度的國家和民族,具永恆價值。為了方便讀者得益,著者作了大膽探索,使得本書有如下三個特色: 一是把《論語》原二十篇約五百章,按不同義理別為十章,重予結構。這樣,既能有條理、有系統、有層次地展現了孔子偉大思想和崇高形象;又能一目瞭然地辨識出哪些是至今閃耀出智慧的光輝,可以古為今用的精華。

二是著者以〔按〕的形式進行闡釋。內容包含自己從《論語》文句中體認出的孔子思想,並思索其與今日生活的關連。如此一來不但內容富有親切感,也能作為運用於時世的借鑒。

三是文字通俗易懂,文筆流暢易讀,極具可讀性。是值得人手一冊的一部通俗讀本。


姚式川

又名式洲,浙江东阳人,1922年生,江苏科技大学退休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福建水吉中学、政和师范学校教师,上海经世中学、政和师范学校教师,上海经世中学教导主任,奉化中学教师。建国后调任乐群中学教导主任。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前身――上海大公职业学校、机电工业学校、船舶制造学校教师。退休后,曾应聘担任上海市劳动管理职工中专学校语文教师五年。


自 序
凡 例
第一章 為 人
 一、少也賤
 二、好 學
 三、志於道
 四、貧富觀
 五、自 謙
 六、從善如流
 七、疾惡如仇
 八、言行一致
 九、過則勿憚改
 十、日常生活
  (一)行君臣上下之禮
  (二)飲食、衣著
  (三)日常生活
  (四)禮待鄉朋
  (五)時哉之嘆
第二章 為 政
 一、政治理想
  (一)憲章文武
  (二)祖述堯舜
 二、為政以德
 三、治國之道
 四、何為則民服
 五、政者,正也
 六、正 名
 七、庶富教
 八、尚德不尚力
 九、慨嘆天下無道
 十、孔子的從政態度
第三章 施 教
 一、教育思想
 二、教育目的
 三、教育內容
 四、教學態度
 五、教育方法
  (一)學思結合
  (二)因材施教
  (三)侍坐之教
  (四)舉一反三
  (五)教學相長
  (六)時評、人評(另列一章)
 六、親密無間的師生關係
第四章 時評、人評(教育方法之一)
 一、評時政、論古今人物
 二、評弟子(知人、育人)
  (一)知人的方法
  (二)評弟子
   1.顏 回 2.子 路 3.子 貢 4.冉 有 5.仲 弓 6.閔子騫 7.宰 予
   8.子 游 9.子 夏 10.公冶長、南容 11.子賤、漆雕開、申棖
第五章 思想核心:仁
 一、仁的含意
 二、仁者不憂
 三、為仁由己
 四、不輕易許人以仁
第六章 行為準則:禮
 一、吾從眾
 二、禮之用
 三、禮之本
 四、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五、反對僭禮
第七章 道德規範和道德修養
 一、道德規範
  (一)孝 悌
  (二)忠 信
   1.事君以忠 2.信則人任焉 3.交友之道
    (三)知 勇
   1.知 2.勇
  (四)義 恥
   1.義 2.知 恥
 二、道德修養
  (一)崇德辨惑
  (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三)中庸之為德也
第八章 君子、聖人、賢者、成人、善人、有恆者、士
 一、君子──道德完人
  (一)問君子
  (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三)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四)君子病無能焉
  (五)君子義以為質
  (六)君子不以言舉人
  (七)君子憂道不憂貧
  (八)君子有九思、三戒
  (九)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十)君子與小人
 二、聖人、賢者
 三、成人、善人、有恆者
 四、士
第九章 天命觀
 一、知天命
 二、問事鬼神
第十章 對孔子的評論
 一、社會人士和隱者的評論
 二、弟子的評論
【附錄】
 一、孔子弟子簡介
 二、論語原文與本書章節對照表



自 序

 

孔子是一位有世界意義和影響的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論語》則是記述孔子和他部分弟子的言行,在孔子逝世後,由門弟子及再傳弟子相與編次而成的一部不朽著作──千古奇書。時代產生並造就了孔子成為偉大思想家,《論語》則充分展現了孔子的偉大思想。

 

謂之為「不朽」,是因為《論語》所展現的孔子思想,其中絕大部分蘊含真知卓識,雖迄今已二千餘年,猶熠熠生輝,閃耀出智慧的光芒。謂之為「千古奇書」,是因為《論語》所蘊含的真諦,見仁見智,代有大儒注釋、疏證,可謂巨著浩瀚如海;而孔子歿後,儒分八派,更各所發揮,且其中一些篇章,縱後儒終一生探索其精義,猶感意所難盡;至於由不同觀點而引發思想界的爭辯,則至今難求共識者,數也不少,其中為尤著者,如「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孔子死後,墨翟、莊周昌言天,孟軻、荀卿昌言性,孟主「性善」,荀主「性惡」等,都足說明「千古奇書」之為奇,當非誇張之言。

 

如實說:以列七十二賢之首的顏淵──孔子最心愛的門生──如此「聞一以知十」的聰明才智,和「簞食瓢飲不改其樂」的探求態度,尚且有「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雖欲從之,末由也已」之嘆,則後儒之欲窮其道之真諦、奧蘊,又豈容易!

 

特別是,《論語》內容廣泛,思想深邃,所闡述的孔子學說,其精華部分,不但今天仍具強大生命力,即在明天,直至遙遠的將來,也仍然會具強大生命力,能為提高全民族和全人類的道德素質而發揮積極作用;而且,它所表現的,大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反映了人類社會所共同嚮往的美好品德,為古今中外所同然的精神。如: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十五‧五)

 

這說明:「忠、信、篤、敬」四種美好德性,是人人所嚮往,人人所歡迎。因而前者可以走遍天下,後者卻寸步難行。以此例彼,則一個「不仁、不義、不智、不信、又無禮」的人,應該說,到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都是扔貨!沒有不被人們所鄙夷、不齒,甚至唾棄的!因此,經後儒改造了的,所謂人倫「五常」的仁、義、禮、智、信,按《論語》原義回復,是完全可以古為今用。

 

其實,人際的和睦共處,群體的歡愉同樂,都有一些必須共同遵守,相互約束的道德規範。這是基於人性、理性所形成的共識,諸如:溫、良、恭、儉、讓等等德目,均為人心之相同、相通,正直的人絕不會因為境遇的困厄而違心改變,更不會因為權勢或暴力的強制而泯心屈從!

 

這該正是孔子偉大思想所以超越時空而永放光彩,也正是人們喜讀《論語》歷二千年而經久不衰的箇中原因吧!

 

 

事實上,從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術取得獨尊地位,《論語》也就被歷代帝王欽定為人人必讀的經典,明清兩代更以朱熹《四書集注》取士。這樣,孔子學說成為長達二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也就不足為奇;而其中許多有益的箴言、警句、醒世之語,經過人們世世代代的實踐和潛移默化,逐漸積澱而成我們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傳統和風尚,更可謂源遠流長!如:好客、好學、謙遜、禮讓、寬容厚道、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交友以信、人際以和、重義輕利、尊師重道、敬業樂群、言行如一等等,有的融化為民風習俗的生活準則,有的成為自覺遵守的道德規範,更有的是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等格言的薰陶、哺育下,昇華而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永遠值得自豪的民族氣節,高尚情操,和岸然屹立的硬骨頭精神!

 

到今天止,這仍然是我們民族作為一個正直、有為的有識之士所仰慕、所追求,並終生為之砥礪、陶冶的精神境界和修養所在。

 

而孔子以對人生的深邃洞察,提出了以仁為思想核心,以禮為行為準則的道德規範體系:表現在為政治國安邦是關心平民,行「仁政德治」;施教培育賢才是「有教無類」;為人立身處世是以仁為綱,「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就更為恢宏博大了!

 

可以說:一部《論語》所蘊含的主要內容,其實質就是如何為人,如何修身,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所謂人字大寫的「人」。這樣的人,同情、關心人民,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善其身」,至少做一個精神豐盈,有益於社會的人。

 

從這個意義說:孔子偉大思想的主旋律是一種規範型的「人學」,即闡發如何堂堂做人的學問。其設想具體而微,周詳、細密、完整;其所見高瞻遠矚,至深、至廣、至遠;其所言慎思明辨,坦誠、懇切、真摯。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說:孔學對西方工業發達國家面臨「原子巨人與倫理侏儒」矛盾所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是能夠提供有探索意義,可以從中吸取智慧,作為補偏救弊的借鑒。現實亦正是這樣:在西方社會,一方面是高科技一日千里發展,繁榮昌盛,豐富的物質財富和應有盡有的生活享受同步前行,儼然天之驕子;另一方面,有些人則唯個人至上,金錢萬能,人欲橫流與日俱增,色情泛濫未有已時,而相當一部分人的內心世界、精神狀態,卻不同程度存在空虛、貧乏感,從而導致一些人的頹廢、墮落,甚至走上犯罪深淵,給社會帶來麻煩和不安寧。

 

這就不能不引起西方社會的關注和憂慮,有的飽學之士且已喊出:回頭二千五百年以前,從孔子那裡去尋找智慧。並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亞洲儒學文化圈的時代等等,的是遠見卓識。

 

應該說:現在已是到了能夠重新認識孔子的時代了!

 

 

當然,要重新認識孔子,非一日之功,需得花大力氣:一是經歷了「五四」時期「打倒孔家店」的大風暴,孔子的偉大思想和形象都被嚴重地扭曲和損害了;二是注釋《論語》義理的巨著汗牛充棟,以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和氣質、喜好、興趣等因素,可能很少有人會去啃這樣的大部頭著作,如何普及?

 

所幸,經過近七十年的歷史性反思,許多有識之士已逐漸認識到:由於與儒術定於一尊地位的同時,孔子被逐漸神化了,儒學的某些方面被後儒改造了,因而當時對那些禁錮人們思想的、形形色色的封建舊禮教,諸如「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從一而終」、貞節牌坊,以及假道學、偽君子之類的醜惡現象,進行一次狂飆暴洪式的大滌蕩,不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檢驗,也為實事求是重新評價,還孔子的布衣面貌創造了條件。只是如果僅止於少數學者從事學院式的研究,固然有助於研究水平的提高,為不可或缺;但就根本說,當前更為重要和迫切的,則是人們的重新認識和道德素質的普遍提高。而這,首先需要一部既有可讀性,又具一定水平的通俗讀本;否則,提高只是一句空話,擔心人們道德素質的下降,也不過徒憂而已!

 

我是浙江東陽南上湖人,在鄉風崇尚孝道、講信守義、人人尊師好學這環境的薰陶下,自幼喜讀《論語》,但囫圇熟背,不求甚解。要真正有所理解,還是在經歷了半個世紀風風雨雨的人生實踐後,經過重新反覆精讀,進行了甚至是逐字、逐句、逐章、逐篇地反覆琢磨,細細體會玩味其中所蘊含的精義,這才有了比較全面的理解,和較為深刻的認識,從而萌發了要把這些感受寫下來的強烈願望。

 

正是懷著這強烈願望,並深信孔子偉大思想必將為全人類所重新認識的堅定信念,我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以苦行僧的生活態度,和以探索《論語》真諦為樂的精神狀態,八年如一日,默默地、辛勤地耕耘在這園地上,終於寫成了本著作。可以說:「八年辛苦不尋常」,它是我由「知之、好之」到「樂之」這境界,經過不懈努力獲致的一點心得體會,藉以拋磚引玉,企期能在普及工作上起一點哪怕是漣漪作用吧,於願已足!

 

 

然則,面對古今卷帙千萬的《論語》注釋巨著:究竟該以何種方式闡釋,才能更為讀者所喜愛並得益呢?我別無選擇,不能不另闢蹊徑,作了大膽的探索:

 

一、重予結構:把《論語》原二十篇約五百章(本朱熹《四書集注》),按不同義理,別為十章。體例是:先「原文」、次「譯文」、又次「注釋」,而後以「按」形式逐章闡釋表述,最後偶列「備考」,引古籍中有關事例作疏證,末附〈孔子弟子簡介〉及〈論語原文與本書章節對照表〉,以便查考。

 

在研究方法上,這可能是一個有創新意義的突破:從形式上看,它違離了舊注「重義理的注釋,重名物的考證,重文字的訓詁」的傳統模式;但,就實質言,通過不同義理作了以類相從的重予結構,反能有條理、有系統、有層次,而又鮮明地顯示出《論語》的豐富蘊含,既表述了孔子的偉大思想,又展現了孔子為人的崇高形象,更能清晰而又一目瞭然地辨識出哪些是至今仍然閃耀出智慧的光輝,具有強大生命力,可以古為今用的精華。重予結構本身,就是一個極為細緻的分類相從工作,需要反覆比較和深刻理解其中奧蘊,方始有成。這樣,不僅使青年一代能夠了解孔子偉大思想和學說的內容,以及所以成為長達二千多年封建社會正統思想的箇中原因,也可以讓國外人士能夠概知中國文化傳統的源遠流長,及其精神所在。

 

二、通過「按」語,以體認方式表述,既可以開闊視野,方便選擇內容,更能將身受、耳聞、親見的各類眾生相,和形形色色的人性、心態放到一定位置加以比照、鑒察,就更凸顯出孔子洞察人生的深邃,燭照心跡的隱微,令人拍案叫絕。譬如:有關君子、小人道德差別的學說:前者品德崇高,有如巍巍高山,讓人景仰不已;後者人品卑下,卻似一具發霉軀殼,使人作嘔難於自已。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時代如此,今天一樣,且更過之;中國存在,外國也不例外;可以說,舉凡同類人相比,同層次互量,縱二千五百年以後的將來,這種道德差別,猶恐莫能外!

 

孔子,這位封建時代的思想巨人,其智慧、其灼見,超越時空界限竟至於無盡期、永恆,能說不偉大?能說思想過時了,是迂腐?為什麼不能吸取其智慧,作為運用於時世的借鑒呢?正如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岡田武彥先生在〈孔學的運用〉一文中所說「……究竟到什麼時候才能產生萬世不易的注釋書呢?與其如此,也許倒不如很好地理解《論語》的宗旨,體認自得其中所敘述的道德而運用於時世。」(《孔子研究》一九八九年第三期第二八頁)

 

這別具一格的闡釋方式,如能較好地體現《論語》真諦於萬一,而有益於讀者,則幸甚!幸甚!

 

三、寫作上,我力求探索其中本意、精義,深入淺出,把它寫得文字通俗易懂,文筆流暢易讀,多一點情趣,具可讀性;也儘可能擺脫舊格套、陳濫調,少一些說教,使具中學文化程度的人,都能人手一冊,既可增長才識,又能發人深思,迪人智慧,在重視個人德養方面起一點催化作用。如果說:因本著作而能在普及工作和提高人們道德素質方面發揮點積極作用,進而在全人類重新認識孔子偉大思想上作出自己的菲薄貢獻,那就萬幸萬幸了!

 

只是限於才識和水平,不免會有片面,甚至錯誤之見,懇望廣大讀者和儒學大師們不吝賜教並匡正。感甚!幸甚!

 

 

最後,借本書出版機會,謹向曾經給我以大力支持和幫助的傅春齡先生,傅允文、夏志平、趙海平、昌雪峰同學致衷心謝忱:他們或關懷、鼓勵,或提供大量有關圖書,或代查資料、謄抄、校核,甚至襄資複印等等。特別是:承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金耀基先生無微不至的關懷,更在百忙中鼎力薦介出版,盛情厚誼、高風雅德,不僅充分體現了「故舊不遺」(他先尊春山公是我青年時的忘年之交)這優良傳統的高尚品德;而且更表現了弘揚孔子思想,擴廣中國文化的責任感,這道義相助的精神風貌,尤彌足珍貴!謹致最真摯、最深情的謝忱。

 

其實,這正是他雙親身傳言教之所賜,也正如金先生自己所說:他們的慈愛、寬厚與公正使我永遠感到人生的豐富。從雙親的身上,我體認到中國傳統文化有其永不可磨的價值。(《從傳統到現代‧自序》第四一頁)

 

這「有其永不可磨的價值」,實際上,正是蘊指儒學而言。因此,這就從一個側面說明:孔學的許多方面,特別是在培育子女成才強調重視德養上,始終具有十分誘人的魅力,不僅能為天下父母所贊賞,也必然能為全人類所重新認識。

 

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於上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