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代科学是出现于西方而非中国?本书对此困扰国人百馀年的根本问题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本书初版于2009年,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并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今增订版为作者重新修订补充,将原来十二章扩充为十五章,佔全书近半篇幅。增订版无论篇幅或内容均极具份量,值得细心阅读及思考。
¥ 3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陈方正
出版社香港中华书局
ISBN9789888758197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05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973页
货号9789888758197
上书时间2024-12-14
内容简介:
資料詳盡:從埃及到牛頓,備極詳細
深入淺出:內容豐富多樣,化繁為簡
圖文並茂:圖表配合內文,有助閱讀
為何現代科學是出現於西方而非中國?本書對此困擾國人百餘年的根本問題給出了一個明確答案:它是西方科學在二千多年前經過革命性蛻變而建立大傳統,這傳統發展至十七世紀又再度發生劇烈革命,而產生的結果。本書對此大傳統以及它前後兩次革命作了詳細闡述和分析,藉以說明它與中華文明的分野是在大傳統建立之初而非近代,從而顯示「李約瑟問題」背後預設之不能成立。本書初版於2009年,出版後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並獲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今增訂版為作者重新修訂補充,將原來十二章擴充為十五章,佔全書近半篇幅,除增加醫學及地理學之發展梗概外,並詳述討論自哥白尼以迄牛頓多條導致現代科學革命之發展脈絡。增訂版無論篇幅或內容均極具份量,值得細心閱讀及思考。
本書初版於2009年,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獲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今增訂版為作者重新修訂補充,詳述文藝復興到牛頓對科學的繼承與叛逆,無論篇幅內容均極具份量。
作者簡介
陈方正,广西岑溪人,1939年出生于重庆,1949年随家人迁港,中学毕业后,1958年赴美深造,先后在哈佛大学(Harward University)及拔兰大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分别获得物理学学士及物理学博士学位。1966年返港,任教于当时新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并从事理论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1980年出任大学秘书长;l986年出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2002年8月退休,转任该所名誉高级研究员;2004年聘请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
学术工作包括现代化历程之比较研究、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之探讨、民族主义理论、科学哲学、科学发展比较史等。
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紀的門坎上》、《在自由與平等之外》、《當時只道是尋常》、《大逆轉與新思潮》等數部文集,並編校《陳克文日記1937-1952》。此外又曾經創辦及主持《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主編《現代化衝擊下的世界》叢書,並負責「中國古代文獻電子數據庫」之建立及相關古籍逐字索引之出版。
目錄
余英時序
自 序
增訂版序
前 言
導 論
一、本書緣起
二、中國科學落後原因的討論
三、李約瑟問題與思想體系
四、李約瑟的影響與批判
五、本書基本觀念
六、整體構思與主要結論
第一章 遠古科學傳統
一、遠古文明輪廓
二、埃及數學手卷
三、陶泥板上的數學
四、巴比倫代數學
五、代數型幾何學
六、希臘文明的淵源
第二章 自然哲學傳統
一、愛琴海的世界
二、自然哲學概觀
三、米利都學派
四、愛奧尼亞哲人
五、從大希臘到雅典
六、自然哲學的成熟
七、自然哲學以外:醫學與地理學
第三章 永生與宇宙奧秘的追求
一、籠罩科學誕生的迷霧
二、畢達哥拉斯其人
三、從奧林匹克諸神到奧菲士
四、畢氏教派的組織與信仰
五、宇宙奧秘的探索
六、教派理念與科學傳統的建立
附錄:費羅萊斯的音樂理論
第四章 西方科學第一場革命
一、畢氏教派的傳承
二、柏拉圖的思想歷程
三、從教派到柏拉圖學園
四、新普羅米修斯革命
五、遠古與希臘天文學
六、以數學建構宇宙模型
七、學園傳統的延續
第五章 希臘科學的巔峰
一、從雅典到亞歷山大
二、亞歷山大機械學與醫學
三、歐幾里德:承上啟下的大師
四、阿基米德:度量幾何學
五、阿波隆尼亞斯:圓錐曲線
六、數理天文學的發展
七、天文學大師喜帕克斯
八、地理學的發展
第六章 羅馬時代的科學與教派
一、希臘世界的破滅
二、天文學與機械學傳統的延續
三、希臘-羅馬的學術傳承
四、畢達哥拉斯教派的重生
五、柏拉圖主義的地下世界
六、新柏拉圖學派及其轉向
第七章 古代宇宙觀的完成
一、亞歷山大科學的最後光芒
二、托勒密與《大彙編》
三、天體運行理論
四、恆星的研究
五、行星理論
六、廣博的科學成就
七、古代地理學傳統的確立
八、西方醫學大宗師
九、傳統的迴響與終結
十、大時代的沒落
附錄:托勒密月運行模型之修訂
第八章 伊斯蘭世界的新科學
一、希臘文明的移植
二、阿拉伯翻譯運動
三、新科學前緣:代數學
四、天文學的發揚與創新
五、實用與實驗科學
六、伊斯蘭哲學巔峰
七、安達魯斯的托勒密批判
八、異軍突起的馬拉噶學派
九、撒馬爾罕的輝煌成就
十、伊斯蘭科學為何沒有現代突破
第九章 歐洲文化之復興
一、新時代的來臨
二、歐洲文化的傳承與復興
三、翻譯運動:興起與高潮
四、希臘世界的回歸
五、大學體制的出現
六、法學傳統與專科大學
七、經院哲學與綜合大學
八、大學體制的擴散
第十章 中古科學:實驗精神與動力學
一、從奮進到分裂的教會
二、科學與神學的衝突
三、蒙古帝國的衝擊
四、三位教會科學家
五、實驗精神:光學
六、實用精神:磁學與航指圖
七、中古數學與天文學
八、科學小傳統:煉金術
九、動力學與分析學先驅
十、旗鼓相當的巴黎
附錄:布拉沃丁的速度比例理論
第十一章 文藝復興時期:醞釀與突破
一、從中古進入近代的關鍵
二、文藝復興與希臘熱潮
三、中歐新氣象:奠基的三代天文學家
四、哥白尼革命
五、柏拉圖熱潮與魔法
六、實用科學的轉向
第十二章 數學復興與遠洋探險
一、宗教改革所造成的百年混亂
二、在藝術與科學之間
三、歐洲數學的復興
四、代數學的突破
五、探究無限:解析學的開始
六、遠航壯舉:從海洋奔向世界
七、英法兩國的遠航
八、地圖學的飛躍發展
附錄:費羅解三次方程途徑的猜想
第十三章 混沌中醞釀的科學革命
一、從第谷到開普勒
二、貫通天上與地下科學
三、實驗科學的兩大突破
四、實驗哲學大旗手培根
五、從牛津圈到皇家學會
六、歐陸科學中心的形成
七、理想主義宗師笛卡兒
八、挑戰無限的大軍
九、動力學的進展與困惑
第十四章 牛頓與科學革命
一、大自然的神奇之子
二、登上歐洲學術舞台
三、隱秘的其他工作
四、不朽巨著
五、《 原理》是怎樣的一部書
六、《 原理》的數學和哲學基礎
七、從教授到偉人
八、牛頓與科學革命
第十五章 從科學革命到啟蒙運動
一、學界對《原理》的反應
二、微積分學的發展和傳播
三、哲學家的爭戰
四、萬有引力在歐陸的命運
五、十七世紀的異端思潮
六、啟蒙運動的開端
七、啟蒙高潮:百科全書運動
八、理性時代的來臨
總 結
一、西方科學大傳統
二、希臘科學:起源與停滯問題
三、伊斯蘭與歐洲中古科學
四、促成現代科學革命的因素
五、整體外部因素說
六、萬里外的另類科學革命
七、李約瑟問題的消解
八、西方與中國科學的比較
九、西方科學發展的特徵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索 引
區域地圖
1 希臘與東方古代文明地圖(公元前1600-500)
2 古代希臘世界地圖(公元前1200-400)
3 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地圖(公元800-1200)
4 中古與近代歐洲地圖(公元1200-1600)
彩頁圖版
1 埃及林德數學手卷
2 巴比倫陶泥板 YBC 7289
3 巴比倫陶泥板 Plimpton 322
4 畢達哥拉斯雕像
5 阿基米德被害情景鑲嵌畫
6 圖西《天文學論集》書頁
7 拉斐爾「雅典學園」壁畫
8 比薩航行指南圖
9 三威赫墨斯畫像
10 維薩里人體肌肉解剖圖
11 丟勒版畫「憂鬱」
12 卡泰隆世界圖
13 毛羅教士世界圖
14 貝海姆地球儀
15 芬尼心形世界圖
16 汶島烏蘭尼堡繪圖
17 伽利略《星際信使》原稿手跡及所見月球表面繪像
18 波義耳真空泵及配件圖解
19 牛頓贈予皇家學會的反射望遠鏡圖像
20 牛頓完成《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後的畫像
21 莫泊忒手按扁平地球的畫像
作者简介
陳方正,物理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學系名譽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前所長、現任名譽高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竺可楨科學史講席教授。學術工作包括現代化比較、科技與現代化關係以及科學哲學,近年則致力於科學史研究。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紀的門坎上》、《在自由與平等之外》、《當時只道是尋常》、《大逆轉與新思潮》等數部文集,並編校《陳克文日記1937-1952》。此外又曾經創辦及主持《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主編《現代化衝擊下的世界》叢書,並負責「中國古代文獻電子數據庫」之建立及相關古籍逐字索引之出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