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定价3550台币
¥ 836 全新
仅1件
作者(清)屈大均
出版社台湾学生书局
出版时间1968-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货号10000525
上书时间2024-11-08
本书定价3550台币
《广东新语》卷一至五为天、地、山、水、石五语,分别记载广东的气候、地形山貌、湖泊泉池、名胜古迹和诸山石质优劣。卷六至九为神、人、女、事四语,分别记广东民间传说和神话、历代名人、孝女烈妇、民间风俗等。卷十至十三为学、文、诗、艺四语,记广东理学名人、诗文大家及其著作、书画印章等。卷十四至十六为食、货、器三语,记稻麦豆茶油盐、金银铜铁珠玉和刀剑钟鼓战车等。卷十七至十九为宫、舟、坟三语,记广东台馆祠庙园林、船舶战舰、陵墓冢塔等。卷二十至二十四为禽、兽、鳞、介、虫五语,记广东各种动物杂类。卷二十五至二十七为木、香、草三语,记广东花木、香料、花草等。卷二十八怪语,记神怪报应。
《广东新语》内容广博庞杂,它与一般的地方志不同。屈大均处明清交替之际,痛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在论述之中,特别着重于经济效果与民生关系,随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及其种种苛政。例如卷七《疯人》条,记载官府为了征催粮饷,竟用麻风病人来恐吓欠粮农家,“使之亦成恶疾”,手段之毒辣,令人发指。又如卷八《二烈妇》揭露顺治十年、十一年间番禺知县彭襄污辱二名农妇,使这两名女子一位“碎瓦罂自割死”,一位“触阶石而死”,暴露了封建社会官吏的无耻与残暴,并对两位守节而死的农家女子进行了歌颂。
《广东新语》记载了许多有关广东物产民俗方面的材料,这些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广东地方民俗史都是相当有价值的。如卷九《事语》中的《放鹞》一文记佛山九月十日的放鹞会;《拾灯》叙海丰元夕于江干放水灯事,以及广州八月十五之夕诸般灯火盛况;《吹田了》记“东莞麻涌诸乡以七月十四日为田了节,儿童争吹田了以庆,谓之吹田了”,中含祝岁、望丰收之意。卷十四《食语》、卷十五《货语》、卷十六《器语》则记载了广东的地方特产,如《食语》中的《荼蘼露》、《糖梅》、《紫窝菜》等篇,对这些食品的制法、滋味等都详细叙述。《货语》则记载了《珊瑚》、《琥珀》、《龙脑香》、《勾漏砂》等物品。至于《器语》,则记录更杂,例如《钟》、《鼓》、《机铳》、《水车》、《履》、《酒器》诸篇,包容甚广。卷十一《文语·士言》,记广州方言土语及其来源。卷十二《诗事·粤歌》记录广东许多民歌歌词的特色和创作歌唱情况,反映了东西两粤男女青年好以歌声唱和、彼此相恋的风俗。文中所录的许多民歌歌词,都是研究地方民间文学的重要材料。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屈大均的前半生致力于反清运动,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之孙郑克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眷归番禺,终不复出,著述讲学,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和编纂。屈大均为言志,弃传统的“岭南”称谓而不用,采用“广东”作书名,著有《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等作品。其中,《广东新语》一书为屈大均的传世之作。
“岭南三大家”中首屈一指的屈大均,在诗学理论、诗歌创作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出了独特贡献。在诗学理论方面,屈大均秉承儒家思想,提倡以诗言道,主张诗人要有高洁的人格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行;强调诗歌要以“丽”为美却不失其“则”,以比兴入诗,寻求诗歌诗画结合的艺术境界和中和朴素之美。在诗歌创作上,屈大均实践其诗学理论,创作出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诗歌佳作,既具有忧国忧民的侠骨,又不失情真意切的柔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