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定价新台币20000元
¥ 4500 全新
仅1件
作者吴敢、胡衍南、霍现俊 主編
出版社台湾学生书局
ISBN9789571516158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货号9789571516158
上书时间2024-11-04
本书定价新台币20000元
内容简介 · · · · · ·
金學叢書第一輯收書16種,由魏子雲先生領軍,其中俱是台灣年輕學者專書性質的金學著作。內容多以文本研究與文化研究為主,這16種著作,足以看見金學研究事業在台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而多數年輕學者則嶄露頭角,正見其成長茁壯。
目录 · · · · · ·
金學叢書 第一輯
1 《金瓶梅》原貌探索 魏子雲著
2 《金瓶梅》的幽隱探照 魏子雲著
3 小說《金瓶梅》 魏子雲著
4 《金瓶梅》演義:儒學視野下的寓言闡釋 李志宏著
5 《金瓶梅》的時間敘事與空間隱喻 林偉淑著
6 《金瓶梅》敘事藝術 鄭媛元著
7 說圖:崇禎本《金瓶梅》繡像研究 曾鈺婷著
8 《金瓶梅詞話》之詩詞研究 傅想容著
9 崇禎本《金瓶梅》回首詩詞功能研究 林玉惠著
10 《金瓶梅》飲食男女 胡衍南著
11 《金瓶梅》之身體感知與性別辯證:一個漢字閱讀觀點的建構 李欣倫著
12 《金瓶梅》鞋腳情色與文化研究 李曉萍著
13 《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研究 張金蘭著
14 《金瓶梅詞話》女性身體書寫析論:以西門慶妻妾為論述中心 沈心潔著
15 後設現象:《金瓶梅》續書書寫研究 鄭淑梅著
16 《金瓶梅》詮評史研究 李梁淑著
· · · · · ·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是魏子雲先生1988 年《金瓶梅》研究論文結集。本書圍繞《金瓶梅》的成書問題立論,從《萬曆野獲編》與袁氏兄弟等史料,推測《金瓶梅》的成書年代、初期抄本與後期抄本時間,分析《金瓶梅》十卷本與二十卷本的刻本問題與異同。以及呼應黃霖先生提出的屠隆說,以〈別頭巾文〉揣測屠隆寫作《金瓶梅》的可能性與動機。最後詳述馮夢龍的文學生涯,論斷馮夢龍為《金瓶梅》十卷本的改寫者與出版者,同時也是二十卷本的出版者。
作者简介 · · · · · ·
魏子雲,1918 年出生於安徽宿縣,小名清漢。於抗日戰爭中從軍,未受完大學教育。惟自幼習經,於國學頗有根基。在軍中擔任編審工作多年,退役後轉任教職,曾任中興中學與育達商職國文教師、臺北師專兼任副教授,以及國立藝專戲劇科兼任教授。2005 年病逝於臺北,享壽八十八歲。重要著述包括《金瓶梅》研究、八大山人探研、文藝評論、戲曲劇本、國文教學及長短篇小說創作等共七十餘種,近一千萬字。著述之勤,其中尤以《金瓶梅》研究,相關論著近二十種,除帶動兩岸學術界研究風潮,糾正前人誤說頗多,更建立其國際間特出之地位。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中關於「鞋腳」的研究,主要可以由三個方面來探討:第一個是屬於與情色有關的鞋腳──三寸金蓮的部分;第二個是作為禮物的鞋腳;第三個則是作為巫術用途的鞋腳。潘金蓮是《金瓶梅》中的第一女主角,在她和西門慶交往的過程中,「三寸金蓮」是她的利器之一,西門慶對於潘金蓮的小腳十分迷戀的,在兩人的床笫之間,蓮鞋也扮演了其他調情的作用,可見「三寸金蓮」與情色床笫之間的密切。在送禮的文化中,鞋腳」也成了女子送禮時的禮物之一,作為禮物意涵的鞋腳,通常都是出於女子自己之手,只有自己親手製作的鞋腳,才能更加表達出自己的心意。鞋腳在《金瓶梅》中也被用作巫術的用途,只要拿到對方穿過或接觸的鞋子,便可以進行一些巫術的操作。
作者简介 · · · · · ·
李曉萍,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曾任東海大學、靜宜大學、臺中教育大學兼任講師。現為國立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内容简介 · · · · · ·
二十世紀末,臺灣文壇興起一股飲食書寫和情欲書寫之風,學界也逐漸蘊釀物質研究、文化研究的熱潮。本書直視《金瓶梅》文本最凸出的兩大元素──飲食和男女,既探索各自的文化意涵又思考相互的辯證關係,誠為兩岸金學之先。2004 年,作者據博士論文修改後以《飲食情色金瓶梅》題名出版;2014 年,列入「金學叢書」第一輯,另收兩篇涉及《金瓶梅》飲食及情色書寫論文以為附錄,改名《金瓶梅飲食男女》出版。
作者简介 · · · · · ·
胡衍南,清華大學文學博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東亞漢學研究學會、中國金瓶梅研究會(籌)理事。學術專長為明清小說,研究重心集中於《金瓶梅》、《紅樓夢》等明清長篇世情小說,著有專書《知識的推手》、《飲食情色金瓶梅》、《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現代文學》(合著)。在臺灣師大國文系所開設明清小說、紅學、中國文學史、文學社會學等課程。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討論十七世紀的男性讀者張竹坡和丁耀亢,以及二十世紀八〇、九〇年代的男女讀者蒲安迪與田曉菲,探討他們如何看《金瓶梅》的身體及閱讀時的身體感知。張竹坡示範了「明眼人」的閱讀法,留心《金瓶》中多層次的身體;自稱「盲史」的丁耀亢則以「作注之法」讀寫《金瓶》,其《續金瓶梅》更藉由「冷」、「熱」、「酸」、「癢」的技法,將閱讀視為修行。蒲安迪的儒式研讀法更實踐了閱讀即修身的理想途徑,田曉菲則示範了慈悲讀法,並從潘金蓮殘酷的「纖手」中讀出有別於古典詩詞的立體佳人。從張竹坡、丁耀亢到蒲安迪、田曉菲,讀寫者從「我為《金瓶梅》作注」演變為「《金瓶梅》為我(的觀點、說法)作注」,整體體現了遊戲的歷程。
作者简介 · · · · · ·
李欣倫,中央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為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學術研究與寫作關懷多以藥、醫病、受苦肉身為主,研究著作包括《戰後臺灣疾病書寫研究》、《《金瓶梅》之身體感知與性別辯證:一個漢字閱讀觀點的建構》,散文集則有《藥罐子》、《有病》、《重來》與《此身》,作品曾入選年度散文選及數種大學國文選本。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結合評點及敘事學,整合《金瓶梅》的敘事原則,分析特定敘事筆法反覆出現之用意,有系統地探究《金瓶梅》的藝術成就。在此一論述架構下,「文章章法」並非僵化的批評術語,而是作者、評點者及讀者理解小說和現實世界的共通原則。《金瓶梅》所以有別於其他小說,在於以長篇小說的體制,深入挖掘社會黑暗、心性放縱等議題。因此,雖然它沿用舊有的講述格套,但各敘事要素間,已然出現新的張力。是以,除文獻與文化研究外,分析敘事筆法,實為理解此書再現藝術真實之樞紐:不僅能探知讀者如何出入小說內外,以及評點者如何以評論章法為名,避開此書誨淫的道德危機;也能見出讀者及書中人物如何相互窺視。此皆引發讀者思索人生哲理之契機。
作者简介 · · · · · ·
鄭媛元,1978 年生。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目前就讀於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研究領域為明末文化與小說。
内容简介 · · · · · ·
《金瓶梅》是一部世情小說,或可稱為家庭小說。個人是存在於家庭中、家庭又包含於社會群體及國家組織之中,《金瓶梅》書寫家庭生活的瑣碎時光,寫生活裡的煩、悶、閒、愁,生活裡的種種細節。時間命題上包含生日、死亡、歲時節慶,並以一個過去的皇帝年號作為小說的故事時間,以寓寄褒貶。時間和空間是小說構成的要素之一,身體又寓於時間空間之中,因而我們生活在自身與歷史互相定義的時空裡,也因此,身體受到社會文化的凝視與限制。《金瓶梅》的空間書寫,透過人物的身體、居處的空間,展現了男性的、女性的身體空間與文化的指涉關係。家庭宅院往往是人物心理、性格、權力的展現,如花園、酒館、門窗、閣樓、箱奩等。本書試圖釐清時間、空間在小說的敘事文本中如何被建構,以及其所表現的象徵意義及文化隱喻。
作者简介 · · · · · ·
林偉淑,屏東人,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輔仁大學中文所博士班、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德國MAINZ 大學(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Mainz)大學語言班進修德文,通過中級德文檢定。曾任輔仁大學、空中大學等多校兼任助理教授。碩士論文為《《現代文學》小說創作及譯介的文學理論的研究1960-1973》,博士論文則研究明清長篇小說。著有《明清家庭小說的時間研究——以《金瓶梅》、《醒世姻緣傳》、《林蘭香》、《紅樓夢》為對象》、《樂知學院──金瓶梅》。
内容简介 · · · · · ·
在中國小說史上,《金瓶梅》與《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並稱「四大奇書」。自明清以迄現代,歷來論及《金瓶梅》的題旨和寫作表現時,往往因其「誨淫」書寫問題,持論可謂毀譽參半。不過此一解讀問題,正凸顯了《金瓶梅》一書的特殊性。從「演義」的觀點來說,《金瓶梅》寫定者對於歷史與現實的觀照,主要立足於世情與政治互文交涉的時空背景中建構家國同構的寓言,並在家反國亂的一系列情節建構中,反覆宣告儒家世界秩序面臨逐漸走向解體的危機。本書立論的目標,即試圖通過重讀「經典」(canon)的方式,對於《金瓶梅》的文化身分和歷史含義進行反思。整體研究徑路乃通過儒學視野的考察,針對《金瓶梅》一書進行癥候式的寓言闡釋,希冀深入探析寫定者如何通過「演義」以敷演敘事,並在通俗取義的敘述過程中表達個人的政治關懷。
作者简介 · · · · · ·
李志宏,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專任教授。學術專長與研究領域為明清小說、敘事理論與批評。著有《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
内容简介 · · · · · ·
在《金瓶梅》的研究史上,有「集體創作」和「個人獨創」等成書過程之辯,針對作者身分又有「大名士」及「下層文人」等疑義。種種論辯莫衷一是,也讓這本奇書始終蒙著一層神秘色彩。其中詞話本《金瓶梅》蘊含豐富的詩詞,這些詩詞構成小說的骨幹之一,是認識《金瓶梅》成書過程的珍貴材料。經由考察發現,《金瓶梅詞話》中為數不少的徵引詩詞,展現作者在構思《金瓶梅》時,無論在情節或思想上都借鏡了這些現成材料。而分飾另一角色的原創詩詞,則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作者的價值判斷及美學表現。整體而言,這些詩詞的運用雖然分雜,卻也別具一格,透過分析和認識,對於《金瓶梅詞話》的成書過程亦能提供另一種研究角度。
作者简介 · · · · · ·
傅想容,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明清小說,碩士論文為《金瓶梅詞話之詩詞研究》,曾發表〈《金瓶梅詞話》徵引詩詞考辨〉、〈《續金瓶梅》的家國書寫──「李師師」的形象衍義及隱喻〉等單篇論文。
内容简介 · · · · · ·
小說繡像的出現原本只是做為書坊銷售手法,然而文字與圖像的表現特性不同,使繡像極可能是含讀者意識的再創作。《金瓶梅》小說本身的風月筆墨、大量窺視場景,以及人物語言和市井主題都造就了作畫之難度,崇禎本《金瓶梅》繡像卻能嘗試突破困難,以大量留白和多變視角、新增窺視人物等,展現畫工閱讀態度,並帶領讀者領會隱藏主旨。繡像因此隱含畫工的道德及審美判斷等讀者意識,具備了評點性質,在諸家評點外,提供另一種形式的觀看角度與閱讀態度。本書因此以繡像主要限制條件「回目」作為主要分界,討論崇禎本《金瓶梅》繡像於回目之內的詮釋,甚至不惜突破回目限制的再創造。藉此論證畫工是否是聰明的讀者,若是,其觀點與同行的崇禎本評點,甚至其後的張竹坡、文龍評點,是否有異同之處,藉此論證繡像既是《金瓶梅》由俗而雅的出版環節之一,又同是讀者意識的展現,乃晚明《金瓶梅》讀者接受與批評不可忽視之材料。
作者简介 · · · · · ·
曾鈺婷,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畢業,現為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專長為明清小說及圖文研究。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就《金瓶梅》兩大版本系統回首詩詞的對照,點出「詞話本」與「崇禎本」分屬不同的思想主旨──「詞話本」意在勸世;「崇禎本」意在抒情。因而在此基礎上詮釋崇禎本《金瓶梅》的回首詩詞,並探究「崇禎本」回首詩詞以何種樣貌揭示其主題思想,怎麼關注女性議題,又是如何照應正文敘事。崇禎本《金瓶梅》通過回首詩詞從文體特質(韻文)、敘事策略(以女性為中心書寫)、意象隱喻(為女性困境發微)等,作為文本的詩性觀照。本書除了從女性視角切入,印證崇禎本《金瓶梅》作者藉回首詩詞以突顯其進步的女性觀外,更以文學批評的角度,歸納出崇禎本《金瓶梅》回首詩詞之於文本的貢獻──與明清諸家評點共同建構出《金瓶梅》批評史的完整版圖。
作者简介 · · · · · ·
林玉惠,1970 年生,臺灣嘉義縣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現服務於國立陽明大學學生事務處。曾任致理技術學院專案國文講師、僑務委員會遴派海外文化教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