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光庆、刘玮
出版社台湾东大
出版时间1996-02
印刷时间1996-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货号3000049806
上书时间2024-11-02
漢語與中國新文化啟蒙
在一個尚待開拓的領域裡,本書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追蹤二十世紀初中國語言與文化變遷的軌跡,以詳實的材料,嚴謹的態度,比較的方法,描述了漢語書面語從詞語演變到文體解放的真實過程,論證了白話文運動,國語運動發生的歷史緣由和文化內涵,進而探討漢語變化過程背後所隱含之深刻的文化演變,從而闡明了漢語與中國現代化啟蒙的內在關係及此一關係所留下的歷史啟示,顯示出一定的理論深度。全書語言流暢,論證細緻,可讀性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化語言論著。
周光庆,1944年生,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开始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6年晋升教授,2001年被评聘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历史词汇学、文化语言学和中国古典解释学。
1.《古汉语词汇学简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汉语与中国新文化启蒙》(合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版。
3.《文化语言学》(增订本)(副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汉语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潮》,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
思辯錄
本书定价新台币280元。
【内容简介】
本書乃勞思光教授近年論著之選集,內容包括勞氏在國際學術會議中之重要講詞,及有關中國哲學與思想史之論文數篇。案勞氏早期思想以文化哲學為主。此一階段之作品已編為《少作集》。勞氏之《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要 義》、《歷史之懲罰》等書,則代表其中期思想。近年勞氏致力於哲學功能之全面研究,其代表作尚在撰寫中。本書所載專論及講詞,雖屬一鱗半爪,然亦足透露勞氏近年哲學思想之方向,故以《近作集》為副題,以供探究勞氏晚 年思想之學人參考。
【作者简介】
勞思光先生(1927年—2012年10月21日),出生于陕西西安,本名荣玮,字仲琼,号韦斋,祖籍湖南长沙,当代汉语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年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1949年转赴台湾,1952年于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4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历任哲学系讲师、高级讲师及教授,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1985年于哲学系荣休。1989年应台湾清华大学之邀回台任哲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94年起出任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
劳思光学贯中西,著作极丰,无论文、史、哲学,乃至金石考证等方面,皆有论述,其中尤以1980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出版以后被港台大专院校广泛采用为指定教材。
著作包括《中國哲學史》三卷四冊、《康德知識論要義》、《歷史之懲罰》、《中國文化要義》、《中國之路向》、《思光少作集》七卷、《解咒與立法》、《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思辯錄》、《思光詩選》等約三十餘種。
2012年10月21日,劳思光在台北逝世,享年85岁。
劳思光著作遍及文、史、哲学、考据、时论等,尤以一九八零年代所出版之《新编中国哲学史》望重于时,其中独创基源问题研究法认为哲学史不只是“历史”,还要有思想,也就是哲学问题意识。他认为身为一个知识分子就是有承担精神,肩负时代使命,因此著作颇多针对时政而发。劳思光亦喜欢写诗自娱,诗中常可见与诗友及同道交往,也流露对国家社会的所思所感,其诗作因延续同光体的风格,而好用典,中文学界对其诗有系列研究。
1957年7月:《康德知识论要义》(香港:友联出版社初版,1974年5月再版)
1971年:《历史之惩罚》(香港:大学生活社; 1993年台北:风云时代出版社台一版)
1981年5月:《中国之路向》(香港:尚智出版社,2+107页)
1984年—1986年:《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四册 (台北:三民书局)
1988年:《变革与传承》(台北:幼狮)
1999年:《文化问题论集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1年:《家国天下-思光时论文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1年:《存在主义哲学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3年:《虚境与希望-论当代哲学与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目录】
自 序對於如何理解中國哲學之探討及建議從「普遍性」與「具體性」探究儒家道德哲學之要旨王門功夫問題之爭議及儒學精神之特色《方以智晚節考》及〈補證〉讀後感試論當代反儒學思潮──理據與功能的雙重檢討由儒學立場看人之尊嚴──問題與奧密附錄一:傳統主義與反傳統主義附錄二:文化變革與中國現代化運動附錄三:悲情、悲劇與生命之悲涼──聞梁漱溟先生逝世書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