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全新
仅1件
作者林翠凤 主编
出版社台湾文津出版社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货号30000491402
上书时间2024-09-21
林翠凤 主编《鄭坤五研究【第一輯】》(仿皮精装)
本书定价新台币500元
内容简介:
鄭坤五(1885-1959)是日治時期以來,台灣文壇知名的多產作家,光復初年曾任屏東女中國文教師。他以詩人為其本色,以小說、文戰而知名,可惜除小說曾經出版外,其他作品則散見各報刊雜誌,資料既零散又不完整。本書係編者經高雄縣文化基金會獎助下與數位小組成員共同就鄭坤五哲嗣鄭麒傑所供其父生前手稿所作之研究。內含二部份:一為鄭坤五作品集(包括〈九曲堂詩草〉、〈九曲堂詩集〉、〈坤五詩話〉、〈活地獄〉、〈火星界探險奇聞〉、〈華胥國遊記〉等)、二為鄭坤五研究論文集四篇。
作者简介:
郑坤五(1885年—1959年),中国历史小说的先驱。曾以文言写成多部长篇小说,是旧文学时代重要的作家。曾提出“乡土文学”的口号,主张以台湾语写作,是“台湾话文运动”的主要支持者。其长篇小说,除了知名的《鲲岛逸史》还有《活地狱》、《爱情的牺牲》及未完成的《大陆英雌》等。
一九三○年九月九日,连雅堂主编的《三六九小报》创刊时,郑坤五曾获聘为顾问。亦在该报发表不少文章。曾以文言写成多部长篇小说,是旧文学时代重要的作家。
一八八五年出生于楠梓,幼年时返回中国的福建漳州府漳浦县就学,毕业于漳浦中学。其父为清国五品蓝翎武官,其母“文学涵养颇深”,文学武艺皆得到熏陶。其后又举家返台定居,返台后设藉凤山郡大树庄九曲堂。战后迁籍于高雄市,一九五九年去世。
三○年代,台湾话文运动兴起时,郑坤五曾提出“乡土文学”的口号,主张以台湾语写作,是“台湾话文运动”的主要支持者。此运动不仅消极地主张保存台语,而且主张文学语言台湾化,以取代日语或文言文及中国白话文,同时扑灭文盲,以扩大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曾经在一九三二年元月出版的《南音》第二期发表《就乡土文学说几句话》表达他拥护“乡土文学”及台湾话文写作的意见。这篇文章显示他有写白话文的能力,亦擅日语,两者可能都靠自修学得。
一九二○年,台湾总督府调整地方行政区域,凤山郡下的第一任大树庄长,即由郑坤五出任。战后,一度应聘为高雄中学国文教师及屏东女中教师,并参与若干小报之创办、编务或艺文讨论,与地方上之旧文人,如陈春林、陈皆兴等亦时相往还,为一贯穿新旧文学,连结日治至战后,活动面广阔,地方上少见之活跃文人。
高雄地方史家林曙光说,郑坤五“不仅是乡土文学的首创者,并能以身作则从事创作,允为乡土文学的先驱。”同时又认为,日本政府在统治台湾期间,对有功名的举人,秀才无不礼遇有加,极尽笼略之能事,旧文人能抗拒其宠幸,拒写歌功颂德之诗文者,郑氏是少见的凤骨嶙峋者,所以,他也是“台湾旧文学的殿军”。
后二者不见出版,亦不见文学史家论及其内容,仅据其后人转述,《活地狱》是写参与日治时代非武装抗日运动的知识分子,被日警逮捕后,遭到严刑拷问的经过。郑坤五虽曾任日人的官派庄长,却据说因写诗批判日本政府欺压台民而遭郡守革职。两者相互印证,或许郑氏亦有具抗日意识之作品。
《爱情的牺牲》“是描写一对男女,如何为爱情牺牲;如何忍辱负重地尽忠、尽孝、尽义。”也是战后唯一的小说作品。
《鲲岛逸史》是一部以浅近文言与白话文并用文体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也是台湾文学史上首见的以地方史为背景写成的历史素材小说。
一九四四年三月,由“南方杂志社”出版,六○年代人有人擅改为《台湾逸史》翻印,台视曾改编为《凤山虎》连续演出,任意窜改情节又不提原著作者。郑坤五四子郑麒称:“先父曾花一年多的时间,搜集数据而成《鲲岛逸史》。
当时担任九曲堂公学校家长会长,负责监建四栋教室,由台风来袭,建筑全毁;为了重建工作,因而卖了《鲲岛逸史》的版权。”这是一部写清乾隆末年迄咸丰年间,山贼海盗在南台湾欺压良民,民间忠义侠骨之士起而抗贼惩匪的故事。
作者自言:现代小说不是言情便是冒险,不然就宣传迷信。“窃谓人生不幸为文人,已不能上马杀贼,下马作露布,落笔岂可不慎!纵不能为国干城,又何忍以无稽之文字贻害社会乎!”所以作文的目的,就在“奖励忠孝,杜绝奸狡;破除迷信,宣传科学;维持公道,惩戒匪类。”“引导青年尚武,指使妇人雄飞”。是一部集合文以载道思想与宣扬忠孝节义戏剧效果的传统通俗小说。不过,他也“广引各地县志,采录故老口碑”,因此,丰富的地方史背景,呈现了台湾早期开发阶段的民众生活面貌,自然也是台湾小说的创举。
撇开郑坤五深厚的旧文学背景,以及他个人特有的昭忠彰义的固定文学功能认知,就保存先民生活遗迹,反映乡土民情而言,他仍然是立足台湾土地而创作的文学的先驱者。
韩升《日本古代的大陸移民研究》(锁线胶订)
本书定价新台币320元
内容简介:
【1992年廈門大學博士論文】
作者简介:
韓昇,1957年生,江蘇省海安人,1982年春畢業於廈門大學外文系,留校任教,同年赴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留學。1985年考取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碩士研究生,1986年任廈門大學外文系講師,翌年轉任歷史系講師,同年因成績優秀,經選拔考試,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并於1990年被選拔為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赴日本從事研究,先後擔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明治大學文學部客座研究員,獲1991年度日本外務大臣「優秀賞」。1992年起任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同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自1981年以來,用中、日兩國文字先後在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發表論著譯文八本、數十篇,主持兩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目前從事魏晉隋唐史和東亞國際關係史的研究工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