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特价 · 香港中华书局版 余光中《古堡與黑塔》

本书定价港币128元

7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光中

出版社香港中华书局

ISBN9789888290666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343页

货号9789888290666

上书时间2024-06-22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定价港币128元 


内容简介:
遊記不但是旅行經驗的紀錄,也是所見所聞的知性整理;不但是感性的享受,好奇的滿足,也是一種生動而活潑的自我修煉。──余光中遊記需要捕捉感性,蘊含知性才可超脫「觀光客」的視野。余光中的遊記能將知識與思想配合抒情與敍事,讓知性與感性自然而生動地匯入文章的流勢中。文章中一個元氣充沛的「我」遊走於山水和文物之間,這個「我」觀察犀利,知識豐富,想像高超,讀者可跟隨這個恰如其分的「導遊」身歷其境,感若與他同遊歐、美、亞洲多國,經歷一趟完整的、動感的旅程。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福建永春人,一九二八年生,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因孺慕母鄉常州,神遊古典,亦自命江南人,曾謂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歷任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間曾赴美講學四年,一九八五年起定居高雄西子灣,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及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退休後受聘為中山大學講座教授。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寫作的四度空間,先後主編多種文學刊物,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在華文世界已出版著作上百種,成為當代華文世界經典作家之一。2014年榮獲台灣「文化部」第三十四屆「行政院」文化獎,肯定其終身文化成就和貢獻。



古堡與黑塔 自序 

余光中



 詩、散文、評論、翻譯,是我一生寫作的「四度空間」,可以呼應前進,也可以輪流互補,所以我的寫作很少有什麼「瓶頸」。最早奔赴我筆下的當然是詩,其次才是散文,兩者相距約為十年。中國文學的傳統常有「詩文雙絕」之說,西方文學卻少如此強調,prose常和verse對立,卻不完全是指中文的「散文」,所以往往是指「小說」,而把「散文」,尤其是抒情的小品文,說成essay。開始我全心向詩,把散文只當作副產,所以把第一部散文集稱為《左手的繆思》。


兩岸開放交流之後,大陸開始出版我的書,詩、文都有,但是我的文集似乎讀者更多。大陸的媒體一致稱我為詩人,一大原因是〈鄉愁〉一詩不但進入了教科書,而且廣被引證,甚至多人譜曲。但是像〈聽聽那冷雨〉和〈我的四個假想敵〉等散文同樣遍被課本選用,也贏得評論家的肯定。近幾年來,這情況幾乎逆轉,詩人之詩真的贏得廣大的讀者,在朗誦會上,〈鄉愁〉成為誦材的也漸多起來。


早年我自況「右手寫詩,左手為文」,將詩置於文上。後來散文成了氣候,好評竟逾詩作,我對自己的詩文也同等看待,並說譬如雙目,必須並用,才能看出立體的世界。更後來,我們夫妻遊興增高,行蹤漸廣,先是屢因參加國際筆會而去歐美,後則由於兩岸交流頻頻,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回大陸講學竟已多近七十次,所以散文作品之中遊記漸多,據陳幸蕙統計,當已超過六十篇了。這數目,在我兩百多篇的散文之中,所佔比例約為四分之一。


遊記不但是旅行經驗的紀錄,也是所見所聞的知性整理;不但是感性的享受,好奇的滿足,也是一種生動而活潑的自我修煉。所以真正的旅行家一定見多識廣,心胸寬闊,不會用本鄉本土的觀念來衡量世界。說得高些,旅遊甚至可以是一種比較文化學。有心人不但行前要做功課,對將遊之地有所認識,不但身臨異域要仔細觀察,多留資料,並拍照片、記日記,而且回家之後還要消化資料以補走馬看花之不足,好把囫圇的印象沉澱成思想。如果行前沒有準備,當場草草張望,事後又不反省,則旅遊不過是散心而已。


觀光客不足以言遊記。要寫好遊記,先得認真做個旅人。沒有徐霞客的才學與毅力,怎寫得出《徐霞客遊記》?三十二年前在香港讀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印行的《歷代游記選》,不無心得,乃廣蒐中國古今的遊記,詳加研究。後來我一連寫了四篇長文,依次是〈杖底煙霞-山水遊記的藝術〉、〈中國山水遊記的感性〉、〈中國山水遊記的知性〉、〈論民初的遊記〉。


遊記的藝術首在把握感性,也就是恰如其分地表現感官經驗,讓讀者身歷其境,分享逼真的所謂「臨場感」。這種場合不能避重就輕,用一些陳腔濫調打發過去。散文家能通過這一關的,其實不多。所謂散文家,大多善道人情世故,能夠抒情、敍事、議論,但是要他們摹擬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往往就無法到位。因為此處需要一點詩才,是強求不得的。


遊記需要捕捉感性,但也可以蘊含知性。遊記的知性包括知識與思考:名勝的地理與人文,是知識;遊後的感想,是思考。有知識而欠思考,只是一堆死資料。思考太多而知識不足,又會淪於空想。上乘的遊記應將知識與思想配合抒情與敍事,自然而生動地匯入文章的流勢裏去:這就要靠結構的工夫了。蘇軾的豪放與方苞的迂闊,用遊記來印證,最有對照。拿〈石鐘山記〉和〈遊雁蕩山記〉來對比分析,當知吾意。


遊記有別於地方誌或觀光手冊,全在文中有「我」,有一個元氣充沛的行者走動在山水或文物之間。這個「我」觀察犀利,知識豐富,想像高超,讀者跟隨着他,感若同遊。地方誌或導遊手冊是靜態,遊記才有動感。〈後赤壁賦〉裏,若換了竟是二客奮勇攀登而「蓋予不能從焉」,我們就不想讀下去了吧。


我這本遊記選集,涵蓋的地區包括歐洲(七篇)、美國(四篇)、泰國(二篇)、大陸(一篇)、台灣(四篇)。其實書中的遊記共為二十二篇,有幾篇所述遊迹甚廣,不限於一國一區而已。親愛的讀者,請讓我做你的導遊。

二○一四年六月於左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