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考古学大家、 “中研院”院士 张光直 · 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限量100册)台湾联经版《考古人類學隨筆(二版)》(16开布面精装)

有助於讀者了解考古人類學,對民族文化、歷史文物有更正確的認識和尊重。本书定价新台币650元

172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光直

出版社台湾联经出版社

ISBN9789570871234

出版时间2024-01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168页

货号9789570871234

上书时间2024-06-20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十五岁的船长》上下册
《十五岁的船长》上下册 ¥39.00
《拿破仑文选》下卷
《拿破仑文选》下卷 ¥45.00
捡漏微瑕书3本合售:台湾贯雅文化版 王利器《耐雪堂集(訂補本)》 (封皮有水渍,霉斑等)+随机发 晚清陈卿美签名钤印+限量毛边本《1900:庚子剧变》(毛边本,16开 一版一印,封皮有凹痕等)+陈子善 《張愛玲叢考》仅上册(组合内含书籍均为瑕疵书)
捡漏微瑕书3本合售:台湾贯雅文化版 王利器《耐雪堂集(訂補本)》 (封皮有水渍,霉斑等)+随机发 晚清陈卿美签名钤印+限量毛边本《1900:庚子剧变》(毛边本,16开 一版一印,封皮有凹痕等)+陈子善 《張愛玲叢考》仅上册(组合内含书籍均为瑕疵书) ¥92.00
《诗词曲语舒匯程》上下册
《诗词曲语舒匯程》上下册 ¥25.00
捡漏微瑕书3本合售:台湾贯雅文化版 王利器《耐雪堂集(訂補本)》 (封皮有破损等)+随机发 晚清陈卿美签名钤印+限量毛边本《1900:庚子剧变》(毛边本,16开 一版一印,书脊有勒痕等)+陈子善 《張愛玲叢考》仅上册(组合内含书籍均为瑕疵书)
捡漏微瑕书3本合售:台湾贯雅文化版 王利器《耐雪堂集(訂補本)》 (封皮有破损等)+随机发 晚清陈卿美签名钤印+限量毛边本《1900:庚子剧变》(毛边本,16开 一版一印,书脊有勒痕等)+陈子善 《張愛玲叢考》仅上册(组合内含书籍均为瑕疵书) ¥98.00
捡漏微瑕书3本合售:沈志华签名钤印·香港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版《經濟漩渦:觀察冷戰發生的新視角》(书皮有凹痕等)+布面精装刷金本 · 台湾商务版 · 艾蜜莉.勃朗特 著;梁实秋 译《咆哮山莊(典藏回歸版)》(书脊有勒痕等)+汪曾祺别集18《人寰速写》 毛边本 (无钤印)(组合内含书籍均为瑕疵书)
捡漏微瑕书3本合售:沈志华签名钤印·香港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版《經濟漩渦:觀察冷戰發生的新視角》(书皮有凹痕等)+布面精装刷金本 · 台湾商务版 · 艾蜜莉.勃朗特 著;梁实秋 译《咆哮山莊(典藏回歸版)》(书脊有勒痕等)+汪曾祺别集18《人寰速写》 毛边本 (无钤印)(组合内含书籍均为瑕疵书) ¥278.00
《小西门集》精装
《小西门集》精装 ¥90.00
《苏联建筑艺术》精装
《苏联建筑艺术》精装 ¥459.00
礼包:香港中文大学版 韩少功《夜深人靜》+作者尚恩.贝西尔签名 限量签名编号 布面精装烫金版 台湾联经版 尚恩.贝西尔 著;彭临桂 译《二手書店店員日記》(布面精装烫金版 一版一印)
礼包:香港中文大学版 韩少功《夜深人靜》+作者尚恩.贝西尔签名 限量签名编号 布面精装烫金版 台湾联经版 尚恩.贝西尔 著;彭临桂 译《二手書店店員日記》(布面精装烫金版 一版一印) ¥19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定价新台币650元。


【內容簡介】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本書收集作者近年隨筆40篇,或為考古人類學專著作序介紹這些專著之價值,或表達此專業見聞之感想,或關懷臺灣考古人類學工作與發展,或論述對考古學界的期望,另有作者自1993年夏季起為北京《中國文物報》撰寫的專欄,均有助於讀者了解考古人類學,對民族文化、歷史文物有更正確的認識和尊重。
本書初版於1995年9月出版。


【作者簡介】

张光直(1931年4月15日—2001年1月3日),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家,考古学家。1974年获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0年获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1996年亚洲研究学会授予张光直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1931年4月15日生于北京,1943——1946年就读于北平师大附中,2001年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张光直的研究专长为考古人类学,在美国任教三十多年间,一直致力于考古学理论和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张院士以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和数据,对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有极深入的研究,先后出版专书十余本,论文一百多篇,其中《古代中国的考古》(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一书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上古时代历史文化的最主要著作。张光直曾于民国五十八年和六十一年回台湾主持「台湾史前史研究」和「台湾省浊水溪与大肚溪流域自然史与文化史科际研究」两项大型研究计划,其结果不但为台湾古代历史文化的重建有重要贡献,而且对台湾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张光直曾经在四六事件中被逮捕,後来获释。自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毕业後留学美国,取得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

张氏学术主要成就有二:一、开创聚落考古(settlement archaeology)的研究,自1970年代在蔚为风潮;二、将当代文化人类学及考古学的理论以及方法应用在中国考古学领域,代表作《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1986年,中译《古代中国的考古》) 一书迄今仍为涵盖面最广泛且讨论最深入的中国考古学专著。


【目录】

前言
一、狗尾「序」貂
《時間與傳統》序言(布魯斯・坎格爾著,蔣祖棣、劉英譯〔1991〕)
《安陽》張序(李濟著,賈士蘅譯〔出版年代不詳〕)
《南中國及鄰近地區古文化研究――慶祝鄭德坤教授從事學術活動六十周年論文集》序(鄧聰編〔1994〕)
《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序(宋文薰等編〔1991〕)
《中國著名古墓發掘記》序(朱?新編〔1995〕)
《先秦考古學》張序(林壽晉著〔1991〕)
《李亦園文化論著選集》序(李亦園著〔出版年代不詳〕)
《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序(陳其南著〔1987〕)
《臺灣考古學書目》序(臧振華、劉益昌等編〔出版年代不詳〕)
《臺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張序(陳秋坤等編〔1992〕)
《臺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張序(張炎憲等編〔1993〕)
二、小題大作
在學術上迎接二十一世紀(1988)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與中國的現代化(1990)
從中國古史談社會科學與現代化(1986)
人類學的社會使命――評介陳其南《文化的軌跡》(1985)
再談人類學的社會使命――簡介「文化長存學社」(1986)
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整合國際研討會開會致辭(1994)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該躋身世界主流(1994)
三、關於臺灣
臺灣考古何處去?(1992)
《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發刊辭(1986)
臺灣史必須包括原住民的歷史(1994)
臺灣應有像樣的地方性歷史博物館(1986)
關於臺灣省歷史博物館的幾點建議(1988)
政府對走私文物市場有無政策?(1988)
搶救圓山遺址(1986)
臺灣考古學者該與福建和東南亞交流了(1988)
四、一個考古工作者的隨筆――《中國文物報》專欄
寫在前面的話
談「圖騰」(1993)
介紹林壽晉《先秦考古學》(1993)
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創立四十四年(1993)
建議文物考古工作者熟讀民族學(1993)
要是有個青年考古工作者來問道(1993)
談文物盜掘與走私(1993)
北大考古系賽克勒博物館開幕有感
懷憶民族學前輩學者凌純聲先生(1994)
考古工作者對發掘物的責任與權利
撰寫研究計畫申請經費經驗談
追記臺灣「濁大計畫」
從俞偉超、張忠培二先生論文談考古學理論(1994)
五、雜文
新年三夢(1988)
談龍骨與龍(1988)
懷念高去尋先生(1991)
臺灣新考古學的播種者――憶李光周先生(198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