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台湾三民书局版 张肇祺《論人(平)-三民文庫154》

本书定价新台币70元

2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肇祺

出版社台湾三民书局

ISBN9789571415376

出版时间1978-12

装帧平装

货号9789571415376

上书时间2024-05-24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書是一本把「人」作為宇宙生命創造力中心來談的一本書。從人在自然與社會中的地位說到人的未來。本書討論的問題,是人自己的問題。它包括了:哲學、文化哲學、文化人類學、文化學、美學、藝術、詩、散文、與隨筆等方面的文章。 本書的文章,析辭精而述情顯;不僅氣勢雄渾,而又沖淡;不僅典雅,而又通俗;一以自然為主,無不出自天性,成諸於作者心境上的體悟。




寫在「論人」的前面

觀察‧思考‧修養
思維的──人
當代哲學的主流
人為中心的時代
人類學‧文化人類學
社會演進論
傳播論
批評學派與新演進論
從進化的觀念考察演進論傳播論及批評(歷史)論
功能學派的理論建基及其方法
文化模式學派
文化人類學的一個根本趨向
文化學之建立
美的主體性
創作的內在生命
藝術的美與道德
論藝術
談一首無名的詩──生命的瀑布
天道無親
夢後小記



寫在「論人」的前面

出──「書」,不論對讀者或對作者來說,都將構成為一種無可補償的過失;尤其,對我來說,它僅僅是「靈魂在長途中所經歷的險遇」。我這一生中對生命充滿熱誠,在詩與藝術的沈醉中,我曾接過來戰鬥的種子,才寫下了:

 

死,向我跳躍

像團團火砲落在地面

 

海,向我擺動

像圓圓古鏡掛在窗前

 

你,向我躲藏

像閃閃藍星嵌在遠天

 

我對一切事物都發生驚奇;我面對自然,生命的自然,我面對生命,生命的精神,我面對思想,思想的生命。我的生命永遠在年青中。我是一個四川鄉下的鄉巴老,那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人,寫下了……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射供‧陳子昂

 

我也是一個海的嚮往者。我面對這一個時代,徘徊在歷史中,面對自然,左手擁托科學,右手環偎藝術,我的頭頂上是神,凝視著眼前的一切,有一種蒼涼之感,有一種很難為我周圍的人所了解之感,我走入了我自己,讀我自己要讀的,想我自己耍想的,不成,我再訓練自己通過語言之門、學習去握住方法學上的要訣、充實自己知識的概念,從物理知識、生物知識、生理知識、心理知識、社會知識、政治知識、經濟知識……而人類學的知識,文化人類學的知識,文化學的知識……再回到哲學,而又入於藝術之門,仰望著中國的「六藝」,沉潛於「三玄」,有時,我也追問「神」;語言、巫術、宗教、感應,超入於未知世界的神秘,它們是什麼?十多年來我從學於方師東美,但是,我還是未曾把握住我的一點點知識,以回向生命的本身;又怎敢妄言:從「人的自我超越」指向於──「真空妙有」呢?

 

在莫可如何中,又曾寫下了:

 

昨夜,我又幻想在那兒

天河,正低低地嘆息

滿天亮晶晶小星,漸漸地,漸漸地

墜落於

那藍藍

大眼的

海……

我才一個一個

拾起

(什麼呢?)

 

那夢

似霧海,點點孤帆的

影子,也正低聲啜泣……

 

這不是一本「書」;更談不上是什麼「學術的」,它只是一些斷片的思索,也祇是一些斷片的情緒。朋友,我勸您,不必把您的目光固定在它們的身上。「讓重要性在您自己的目光中,而并非在看到的事物上。……整個生命像迫切地需要一種更新……給雙目另換一種新的視覺,給它們洗去書本的污跡,使它們更像這它們所凝視的青天……讓您的視象在每一瞬間都是新的。智者,即是對一切事物都發生驚奇的人。……您應當焚燬所有在您身中的書本。」(紀德‧地糧)

 

假如您要看,看了,您一定要回到您自已;自己去想您自己的。……

 

…………

 

關於文化人類學的那幾篇,祇是我的讀書札記,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路。總之,您千萬不要用什麼「學術尺度」來衡量。因為,這并非我的什麼學術著作,只是我「遊心」於這些問題時的一叢一叢的不完整的蹤跡而已。

 

──中華民國六十年十一月廿九日夜十一時

中和鄉景平路平安新村十六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