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谢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锁线胶订)

本书定价新台币520元

12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美娥

出版社台湾稻乡出版社

ISBN9789866913402

出版时间2008-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9789866913402

上书时间2024-05-23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许倬云钤印 ·台湾联经版《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布面精裝)
许倬云钤印 ·台湾联经版《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布面精裝) ¥119.00
【购】限量编号小牛皮定制版 鎏金红色 | 钤许渊冲印《许渊冲百岁自述(市场价680)》(16开 710mm x 1000mm,一版一印) 【赠】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中國之文化復興(市场价630)》(1981年出版,自然旧,16开,漆布精装,一版一印)自然旧
【购】限量编号小牛皮定制版 鎏金红色 | 钤许渊冲印《许渊冲百岁自述(市场价680)》(16开 710mm x 1000mm,一版一印) 【赠】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中國之文化復興(市场价630)》(1981年出版,自然旧,16开,漆布精装,一版一印)自然旧 ¥888.00
特价·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 (四)》(平装)自然旧
特价·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 (四)》(平装)自然旧 ¥62.00
特价·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 (二)》(平装)自然旧
特价·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 (二)》(平装)自然旧 ¥68.00
特价·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 (三)》(平装)自然旧
特价·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 (三)》(平装)自然旧 ¥78.00
每周一礼213: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罗锦堂《中國散曲史》<市场价150元以上>(精装,1983年8月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徐善同《柳宗元永州遊記校評》(锁线胶订)自然旧+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史紫忱《比較草書 (二版)》自然旧+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史紫忱《書法史論 (二版)》(锁线胶订)自然旧+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不老歌》16開,1975年3月版
每周一礼213: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罗锦堂《中國散曲史》<市场价150元以上>(精装,1983年8月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徐善同《柳宗元永州遊記校評》(锁线胶订)自然旧+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史紫忱《比較草書 (二版)》自然旧+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史紫忱《書法史論 (二版)》(锁线胶订)自然旧+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不老歌》16開,1975年3月版 ¥82.00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祝秀侠《唐代傳奇研究》(锁线胶订)自然旧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祝秀侠《唐代傳奇研究》(锁线胶订)自然旧 ¥32.00
特价· 许纪霖自选集,自然旧
特价· 许纪霖自选集,自然旧 ¥19.80
刘钢先生签名钤印+限量编号毛边本· 台湾联经版《古地圖密碼:1418中國發現世界的玄機(二版)》(16开 锁线胶订)
刘钢先生签名钤印+限量编号毛边本· 台湾联经版《古地圖密碼:1418中國發現世界的玄機(二版)》(16开 锁线胶订) ¥126.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定价新台币520元


本書為清代臺灣米價的「基礎研究」,包含不同米價史料的整建和可靠性檢驗、米價數列的建立和時間數列分析、米價變動的解釋。米價史料取自王業鍵編「清代糧價資料庫」和「抄檔」,經可靠性評估後,以1738-1850年為分析斷限。這百餘年間的米價波動歷經上升期(1738-1838)及下降期(1839-1850)兩個時期,而其長期趨勢變動之影響因素,可從耕地、人口、糧食流通及貨幣四項加以解釋。   

清代臺灣上升期米價較受糧食流通與貨幣因素(銀流入豐富)影響,雖然此一時期耕地增加已漸落後於人口增加,但人口因素對米價上升的作用並不顯著,因為仍有大量糧食輸出至大陸內地。下降期的糧食輸出趨減,耕地與人口緩增,米價理應上升卻轉而徒降,顯示三者對米價下降的影響都較次,而以貨幣因素(銀貴)的作用最大。


謝美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助理講師,專長清史、清代經濟史、清代臺灣經濟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