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台湾稻乡出版社版 赖恒毅《清代台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锁线胶订)

本书定价新台币320元

8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赖恒毅

出版社台湾稻乡出版社

ISBN9789866078453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9789866078453

上书时间2024-05-16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毛诗名物解》清康熙时期通志堂刊本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蔡卞撰。卞字元度,兴化仙游人。熙宁三年与兄京同举进士第,官至观文殿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自王安石《新义》及《字说》行,而宋之士风一变。
《毛诗名物解》清康熙时期通志堂刊本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蔡卞撰。卞字元度,兴化仙游人。熙宁三年与兄京同举进士第,官至观文殿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自王安石《新义》及《字说》行,而宋之士风一变。 ¥420.00
《毛诗名物图说》是清代学者徐鼎用二十年写成的。全书九卷,卷一为鸟,卷二为兽,卷三为虫,卷四为鱼,卷五至七为草,卷八至九为木。皆置图于上,论说于下,共有图295幅。书前有自序及发凡。
《毛诗名物图说》是清代学者徐鼎用二十年写成的。全书九卷,卷一为鸟,卷二为兽,卷三为虫,卷四为鱼,卷五至七为草,卷八至九为木。皆置图于上,论说于下,共有图295幅。书前有自序及发凡。 ¥400.00
《诗集传名物钞》 以通志堂本为底本,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可资充分研究利用的优秀整理本。
《诗集传名物钞》 以通志堂本为底本,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可资充分研究利用的优秀整理本。 ¥970.00
《诗经稗疏》清同治曾氏金陵刊本船山遗书选刊
《诗经稗疏》清同治曾氏金陵刊本船山遗书选刊 ¥430.00
《汉书》庆元建安刘元起刻本(黄善夫刻本)黄善夫以刻“三史”著称,即《史记》、《汉书》与《后汉书》,传本皆极罕见
八函五十八册
《汉书》庆元建安刘元起刻本(黄善夫刻本)黄善夫以刻“三史”著称,即《史记》、《汉书》与《后汉书》,传本皆极罕见 八函五十八册 ¥7000.00
《后汉书》庆元建安刘元起刻本(黄善夫刻本)黄善夫以刻“三史”著称,即《史记》、《汉书》与《后汉书》,传本皆极罕见
七函四十二册
《后汉书》庆元建安刘元起刻本(黄善夫刻本)黄善夫以刻“三史”著称,即《史记》、《汉书》与《后汉书》,传本皆极罕见 七函四十二册 ¥5000.00
《三国志》宋刻本 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四函三十二册
《三国志》宋刻本 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四函三十二册 ¥3600.00
《苏州织造局志》(清)孫珮輯+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是记载清代江南三织造之一的苏州织造局织造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事宜的重要文献,书中记载的沿革及史实至康熙二十五年止,
《苏州织造局志》(清)孫珮輯+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是记载清代江南三织造之一的苏州织造局织造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事宜的重要文献,书中记载的沿革及史实至康熙二十五年止, ¥400.00
《战国策》 宋绍兴刻本 既称战国"杂史”,又号"纵横家言",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订,主要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士的策谋言辞,大多与列国军政大事相关,突出游说言辞的重要性。
《战国策》 宋绍兴刻本 既称战国"杂史”,又号"纵横家言",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订,主要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士的策谋言辞,大多与列国军政大事相关,突出游说言辞的重要性。 ¥76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定价新台币320元


《清代臺灣地理空間書寫之文化詮釋》,旨在探討清代文人在臺灣的居地生活,廓清他們對於所處環境空間之「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滲入情形。本文嘗試提高到文化研究的視域,深化討論的層次,期盼看見「空間」(被)運作的軌跡,進一步理解台灣地理空間的發展,以及被建構甚至再現的過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