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 限量毛边本200册,聯經中國史三册发同一编号> 台湾联经版 吕春盛签名+钤印《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 陈昭扬签名+钤印《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吴翎君签名+钤印《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限量编号布面精装毛边本 ·萧公权《中國政治思想史(繁體橫排 · 第三版)》豆瓣9.5(上下冊;16开布面精装)

820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春盛 等

出版社台湾联经出版社 等

年代不详

装帧平装

货号30000491066

上书时间2024-04-18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吕春盛签名+钤印 · 限量编号毛边本《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內容簡介

黑暗世界與多元璀璨文化並存的時代

突破「中華世界」的新國際秩序,

矛盾對立、相映而生,中國歷史上最糾纏難解的一段。

  魏晉南北朝是激烈變動的時代,舊體制崩潰,亟需新秩序穩定社會。貴族是這個時代的核心,他們壟斷統治階層、加劇社會分化、激化異族起而自立;他們成就輝煌,不僅在藝術、文學等領域卓著,也促生新自覺與新思潮,創造豐富的玄學思想,更讓佛教、道教快速發展並深入民間。他們既是僵化的特權階級,高壓的統治者,卻也是平民的守護者、文化的傳承創新者。

  本書統合學界最新研究,以多元視角爬梳魏晉南北朝紛亂的局勢,指出在此文化多元交流時期,外族首次入主中原並自視正統,漢族與周邊民族關係劇烈變化,國際秩序因此生變。以亞洲史、世界史的視野,民族問題、社會經濟的角度,探討四百年動盪的根本原因,更並重文化、宗教、經濟等面向之發展。透過重新審視階層的極端分裂、族群之間的矛盾抗爭、通貨膨脹與緊縮夾纏的經濟,重構出豐富多元的中古世界圖像,深刻描繪魏晉南北朝的光與影。

  ▍【聯經中國史】簡介

  *聯經出版公司五十週年鉅獻

  *戰後臺灣中國歷史研究的總整理

  *亞洲視野,國際視角,全新解讀

  *終於,我們有一套新的中國通史

  過去幾十年,臺灣的歷史學者們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嶄新成果。對於這些學術成果的積累,我們認為有必要展開一項全面的整理工作,因此有了「聯經中國史」的出版計劃。

  這套書有以下幾項特點:

  第一、寫作對象是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與學生,因此採用敘事性的手法,而非僅僅純粹的史學論述或理論解釋。

  第二、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呈現新的視角,讓讀者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新的瞭解與認識。

  第三、敘述的重心放在社會經濟、日常生活與文化發展,減少對宮廷政治的詳細描述。

  第四、不再將漢族或漢字視為中國歷史的唯一中心,更加強調自古至今中國歷史與周邊不同族群的互動和交融。

  第五、強調中國歷史與亞洲和世界的緊密聯繫,從更廣大的視野中突顯中國歷史的特色。

  ▍【聯經中國史】預定書目與作者

  主編/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2024年2月出版:

  《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呂春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陳昭揚(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吳翎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陸續出版:

  《上古史》/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秦漢史》/李訓詳(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隋唐五代史》/陳登武(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史》/梁庚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明史》/徐泓 編(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

  《清史》/葉高樹(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呂春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1960年生於臺灣臺中縣。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教於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魏晉南北朝政治史、族群史。著有《北齊政治史研究──北齊衰亡原因之考察》、《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另已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總序

導言

一、政權分立與均勢演變

二、社會階層分化與民族矛盾

三、貨幣經濟的衰退與地域開發的擴大

四、多元燦爛的貴族文化

第一章    東漢王朝的崩潰與三分天下的形成

一、豪族的發展與社會經濟問題

二、結構性的腐敗:外戚政府與宦官政府

三、帝國的自殺:士人清議與黨錮之禍

四、太平道與黃巾之亂

五、董卓亂政與群雄割據

六、從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

第二章  三國鼎立與政權演變

一、三國的確立

二、三國再較量與外交的架構

三、蜀漢的南征北伐與滅亡

四、孫吳政權的江東化與討伐山越

五、曹魏的立國與新制度

六、高平陵政變與司馬氏篡魏

第三章 西晉的改革與戰亂

一、西晉初年的新政與立國精神

二、繼位之爭與併滅孫吳

三、太康的盛世與腐敗

四、從八王之亂到永嘉之亂

第四章 東晉流亡政權的成立與發展

一、東晉流亡政權的成立

二、難民潮與流民的安置

三、荊揚勢力的平衡

四、北伐與土斷

五、淝水之戰與東晉後期的政局

六、孫恩之亂與劉裕的崛起

第五章 五胡十六國與胡漢抗爭

一、五胡諸族的內徙與「徙戎論」

二、匈奴劉淵起兵與羯族石勒建國

三、前秦苻堅統一華北與敗亡

四、五胡國家的特色與華北社會的變化

第六章 南朝政權與貴族社會

一、宋齊骨肉相殘與恩倖政治

二、門閥的鞏固與寒人的興起

三、梁武帝的改革與崇佛

四、侯景之亂與江陵之變

五、「開山撫蠻」與陳霸先的興起

六、陳朝的政權性格與弱點

第七章 北魏入主中原與體制變革

一、鮮卑「石室」的發現與拓跋氏的興起

二、北魏的建國與部落解散

三、統一華北與國史之獄

四、文明太后的務實改革

五、孝文帝的漢化改革

六、洛陽的繁榮與腐敗

七、六鎮之亂與河陰之變

第八章 北朝後期的東西對抗

一、東西魏對抗局面的形成

二、正統之爭與胡漢體制之爭

三、東魏的政局與權力傳承

四、西魏的政局與變革

五、北齊的政治衝突與衰亡

六、北周的政局與擴張

七、北周的弱點與楊堅的興起

第九章 社會經濟生活的重大變化

一、門第的形成與精神

二、城市與鄉村的轉變

三、自然經濟與貨幣的變動

四、飲食的重大變化:酪漿與茗茶

五、婚姻與婦女地位的變化

六、紙張普及帶來的變化

第十章 清談玄學的興起與發展

一、清談與玄學的興起

二、清談與玄學的發展

三、清談與玄學的重振與衰微

四、魏晉風度與「清談亡國」的省思

第十一章 道教的發展與佛教的傳播

一、道教的形成與發展

二、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第十二章 國際秩序與文化交流

一、「中華世界」與三國正統

二、兩晉時期「中華世界」的分化

三、南北朝時期「中華世界」的紛立

四、絲綢之路與文化交流

參考書目

 


總序

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汎森

  在過去一百多年中,我們對中國歷史的認識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改變,一方面源自於近代中國幾次重要的史學革命,從梁啟超在《新史學》「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的批判,到胡適的國故整理運動、傅斯年創立歷史語言研究所、再到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興起。這幾波的史學革命,雖然彼此關注的重點各不相同,但對於歷史的定義、史料的範圍、解釋的角度等議題,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國際間對中國歷史的演變,無論是在歐洲、日本還是美國,一代又一代學者,不斷推陳出新,提出新的觀點與詮釋。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臺灣的歷史學者在這個領域,同樣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發展出獨特的學術風格。他們既繼承了近代中國新史學的脈絡,又吸納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學術潮流,加上引入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並在上個世紀末,接受到後現代主義的衝擊與洗禮。

  幾年之前,有一位編輯朋友來信提及,臺灣已經很久沒有編寫成套的中國斷代史,聯經出版公司的發行人林載爵先生也與我談起,覺得有必要將這些累積起來的成果作一個整理。二〇二四年,適逢聯經出版公司創立五十週年,因此有了這項《聯經中國史》的出版計畫。

  將近二十年前,我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任內,為了慶祝史語所成立八十周年,曾組織一項「集眾式」的工作,與史語所同仁共同完成《中國史新論》,當時也是由聯經所出版。不過,《中國史新論》是專題式的論文集結,旨在呈現臺灣學者對中國史研究所開展的新課題、新領域與新方向。

  《聯經中國史》也是一項「集眾式」的工作,但定位截然不同。在策畫之初,我們便希望這套書是要服務大學生和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一般讀者。也因此,我們訂下了幾點寫作的基本原則:

  第一、書寫方式採取敘事型的手法,而非純粹學術論述或理論分析,引文也只限於必要的範圍。

  第二、必須融入近年來新研究之成果,但並非研究回顧,而是以新研究為基礎,融會貫通而成的新通述(synthesis)。

  第三、反映近年來新研究之趨勢,避免只聚焦於上層政治、宮廷政治,而多著墨社會經濟、日常生活、菁英與大眾文化(high culture and popular culture)之交流、性別、地方社會的多樣性等議題。

  第四、重視非漢族群與非漢字中心的觀點,以及不同朝代與亞洲其他地域互動的關係,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理解中國史。

  第五、在參照融會新近研究時,注重中文(特別是臺灣)學界的研究,以期與其他相類似叢書在見解與框架上有所區別。

  為了完成這項計畫,我們邀請了精熟各個時代的資深歷史學者擔綱作者。我要在此感謝各冊作者,承擔起這項不容易的工作。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認識和書寫歷史的方法。我們期待這套叢書,能代表這個時代對於中國歷史的認識,聯結起過去與現在,並為所有想要了解中國歷史的人,提供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視野。

吴翎君签名+钤印 · 台湾联经版《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內容簡介

從強盛到巔危的最後一個皇朝

從帝制走向現代國家,

進入世界秩序的嬗變和過程。

  晚清帝國自鴉片戰爭以後一連串的戰事和條約,在國共兩黨各自表述的「革命史觀」主流論述中,長期予人「軟弱無能」、「貪汙腐敗」、「保守固拒」、「用人不當」等等負面刻板印象。更由於外交上的一再失利,使得晚清帝國又被視為近代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的始作俑者。

  但這一時期的歷史現象極其複雜。在鴉片戰爭爆發之際,大清帝國尚未衰敗或失控,只是逐漸深化的內外危機,幾乎同時撲來。儘管如此,清帝國政權仍勉強持續了五十年之久,直到甲午戰爭敗給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始感受到國祚之衰頹。

  本書打破國族敘述的框架和單一敘事,採取國際史與全球史的視角,深入近代中國的國際性質,及其與世界的交往。書寫上,跳脫傳統的編年歷史,並找出影響清末發展的重大事件,以專題分析的方式,為這段歷史賦予新的解釋。同時回到晚清時空,拋除單純的道德褒貶,以其時人之行為、動機、處境和結局,來評價其歷史定位。

 

作者介紹

吳翎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美國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學者於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德國魯爾波鴻大學東亞研究學院客座教授。著有《美國人未竟的中國夢:企業、技術與關係網》(本書榮獲第十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美國大企業與近代中國的國際化》、《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國(1870-1933)》、《美國與中國政治:以南北分裂政局為中心的探討,1917-1928》等學術專書。

 

目錄

總序

導言

一、中國進入近代世界秩序的特殊性

二、中國化(internalization)和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第一章 鴉片戰爭──各自榮耀偉大帝國的抉擇

一、朝貢貿易與廣州貿易體制

二、不可避免之戰

第二章 內外躁動──英法聯軍與太平天國

一、英法聯軍之役

二、太平天國──具內戰性質的動亂

第三章 試煉中的帝國──自強運動

一、大膽嘗試的自強方案

二、現代化海陸軍和官督商辦企業

第四章 邁入國際大家庭──國際法與多樣化國際組織

一、國際法的引進和實踐

二、文化藝術等國際組織之初體驗

第五章 衰頹的帝國──周邊關係與列強競逐

一、周邊和區域關係的瓦解

二、東亞新秩序的重構

第六章 清帝國的落幕──立憲與革命

一、變法之殤與國祚維繫

二、辛亥革命與大妥協

第七章 商人、企業和經貿活動

一、中西共生下的商業關係

二、制度、條約與市場

第八章 社會變遷與城市生活

一、社會變遷

二、現代城市與新異事物

結語 晚清帝國的歷史遺緒

後記

參考書目

 


總序

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汎森

  在過去一百多年中,我們對中國歷史的認識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改變,一方面源自於近代中國幾次重要的史學革命,從梁啟超在《新史學》「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的批判,到胡適的國故整理運動、傅斯年創立歷史語言研究所、再到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興起。這幾波的史學革命,雖然彼此關注的重點各不相同,但對於歷史的定義、史料的範圍、解釋的角度等議題,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國際間對中國歷史的演變,無論是在歐洲、日本還是美國,一代又一代學者,不斷推陳出新,提出新的觀點與詮釋。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臺灣的歷史學者在這個領域,同樣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發展出獨特的學術風格。他們既繼承了近代中國新史學的脈絡,又吸納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學術潮流,加上引入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並在上個世紀末,接受到後現代主義的衝擊與洗禮。

  幾年之前,有一位編輯朋友來信提及,臺灣已經很久沒有編寫成套的中國斷代史,聯經出版公司的發行人林載爵先生也與我談起,覺得有必要將這些累積起來的成果作一個整理。二〇二四年,適逢聯經出版公司創立五十週年,因此有了這項《聯經中國史》的出版計畫。

  將近二十年前,我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任內,為了慶祝史語所成立八十周年,曾組織一項「集眾式」的工作,與史語所同仁共同完成《中國史新論》,當時也是由聯經所出版。不過,《中國史新論》是專題式的論文集結,旨在呈現臺灣學者對中國史研究所開展的新課題、新領域與新方向。

  《聯經中國史》也是一項「集眾式」的工作,但定位截然不同。在策畫之初,我們便希望這套書是要服務大學生和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一般讀者。也因此,我們訂下了幾點寫作的基本原則:

  第一、書寫方式採取敘事型的手法,而非純粹學術論述或理論分析,引文也只限於必要的範圍。

  第二、必須融入近年來新研究之成果,但並非研究回顧,而是以新研究為基礎,融會貫通而成的新通述(synthesis)。

  第三、反映近年來新研究之趨勢,避免只聚焦於上層政治、宮廷政治,而多著墨社會經濟、日常生活、菁英與大眾文化(high culture and popular culture)之交流、性別、地方社會的多樣性等議題。

  第四、重視非漢族群與非漢字中心的觀點,以及不同朝代與亞洲其他地域互動的關係,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理解中國史。

  第五、在參照融會新近研究時,注重中文(特別是臺灣)學界的研究,以期與其他相類似叢書在見解與框架上有所區別。

  為了完成這項計畫,我們邀請了精熟各個時代的資深歷史學者擔綱作者。我要在此感謝各冊作者,承擔起這項不容易的工作。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認識和書寫歷史的方法。我們期待這套叢書,能代表這個時代對於中國歷史的認識,聯結起過去與現在,並為所有想要了解中國歷史的人,提供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視野

陈昭扬签名+钤印 · 限量编号毛边本《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16开,锁线胶订,一版一印)

內容簡介

北族國家的擴張與征服,少數統治與挑戰

入主漢人世界的北亞民族,

如何建立起兼容並蓄的多元體制 ?

  十至十三世紀之間,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相繼於中國北方建國,並開始向外擴張。隨後,南方的漢族社稷遭受波及,漢人的國家──尤其是宋朝──面對北方的衝擊及進逼,最終在西元1279年被完全征服,中國歷史由此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南方的漢人起初極力抗拒這些侵略,但在這三個北族國家的努力下,被統治的漢人逐漸認同了他們。另一方面,在統治過部分或全部的中國之後,這三個北族國家也有了類近中國王朝的表現,並在日後被視為中國朝代的一部分。

  遼、金、元雖然先後相承,然而三國的疆域與轄內百姓各有樣貌。儘管三國皆統治漢地,但遼朝僅得幽燕,金朝已轄漢人半壁天下,元朝則是混合漢人世界的南北。在國內漢人的數量,遼約占全國人口半數以上,金、元則多過北族人口的十倍以上。三國的人地格局落差如此大,統治上也因應各自環境而有獨特的表現。

  本書試圖彙整學術界的研究所得,以北族的視角切入,利用三國本身的紀錄、「外人」的描述、考古的資料,勾勒出遼、金、元三國歷史的基本面貌。

 

作者介紹

陳昭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臺南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金史。早年關注知識分子在艱困環境中的應對之道,從而探討金代漢族士人的政治活動。爾後留意士人參政的制度框限,進一步觀察金朝政策,尤其是官員管理制度對於士人從政的影響。由於金史研究常有史料不足之憾,除了金人著述外,宋人著述亦是認識金代歷史的重要線索,近年來開始整理宋人的各式書寫,如史書、使節撰述、筆記等,挖掘梳理其中的金代史實描繪。著有《金初漢族士人的政治參與》,另已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目錄

總序

導言

一、初步的印象

二、觀察的基礎

第一章 北國的進化──大契丹國

一、開國前的契丹

二、祖宗創業

三、盛世榮光

四、晚期發展

第二章 多元體制下的北國生活

一、中央體制

二、大族與百姓

三、經濟與文化

第三章 從松漠到中原──大金

一、建國與征服

二、內憂與改造

三、由盛而衰

第四章 復古的風貌

一、政治制度

二、族群與社會

三、經濟

第五章 中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一、金代前期的士人

二、學術風格

三、宗教與方伎之學

第六章 世界征服──大蒙古國

一、開國前的蒙古

二、世界征服

三、傳位紛爭與國家體制

第七章 國家的轉型與兩難──大元

一、世祖肇業

二、中元時期

三、惠宗時期

第八章 漢制框架中的蒙古統治

一、集權與分權之間

二、官員任用途徑

三、治民之道

第九章 統一與統合之間

一、漢地內外的文化交流

二、漢地的文化交流

三、民間的生活

參考書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