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营 绝版书 ·台湾商务版 國史館 校註《清史稿校註》(全十六册,大16开精装)自然旧

本书定价18000台币。

3800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國史館 校註

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

ISBN9789570516098

出版时间1999-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货号9789570516098

上书时间2024-03-04

孔网新书广场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定价18000台币。


《清史稿》係匯集清代史料,作有系統之整理,就性質與規模而言,在此領域,至目前為止,尚無足可匹敵的巨著。治清史者,無不列為必備參考書目。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國史館有鑑於民國代清而起,存亡興廢,淵源影響,均不能置清史於外。


乃徵得故宮博物院合作,參考清史館原稿、清國史館稿本、清宮檔案、官書等千餘種,以「不動原文、以稿校稿、以卷校卷」方式,歷時十年,經專家審查,共得校註六萬餘條,勘訂成《清史稿校註》十五鉅冊,另附索引一冊,精註、精編、精校、精印,與學界共享。


1.

参与人员

顾问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蒋复璁 

江南著名藏书家蒋光煦曾孙。 1965年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曾精印经过复制的历代法书名画,并主持影印出版《四库全书》。个人专著:《图书与图书馆》、《中国图书分类论》、《图书馆管理法》、《论语集目》、《孟子集目》、《四书集目》、《易经集目》等;


审查委员16位 


吕实强

著名历史学家,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研究员、所长,曾兼任胡适纪念馆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丁日昌与自强运动》等专书,及论文八十余篇。参与编纂多种近代史相关的档案,而以《教务教案档》对中国教会史的研究最为重要。


王家俭 

安徽省涡阳县人,1925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历史研究所教授。明清思想文化史

1,《魏源对西方的认识及其海防思想》,台大文史丛刊,(台北,1964,1)

2,〈《海国图志》对于日本的影响〉,《大陆杂志》32:8,(台北,1966,4)

3, 《魏源年谱》,中研院近史所专刊(21),(台北,1967,11)

4,〈十九世纪西方史地知识的介绍及其影响〉,《大陆杂志》38:6,(台北,1969,3)

5,《魏源》,《中国历代思想家》第4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6)


陳捷先

江蘇江都人,1932年生,1956年毕业於台湾大学历史系,1959年获台大历史研究所硕士,後应邀赴美加入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计划研究,返台後曾任台大历史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

1980年应聘为美国麻州大学客座教授,1990年荣获韩国圆光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退休,移居加拿大,现任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南开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

专攻清代史、满族研究、方志学、族谱学,讲有《清史专题》等课程

著有《满洲丛考》、《清史杂笔》(一至八辑)、《清代台湾方志研究》、《东亚古方志探论》、《雍正写真》、《康熙写真》、《乾隆写真》、《不剃头与两国论》、Manchu Archival Materials、The Manchu Palace Memorials及中英论文百馀篇。


黄彰健(1919—2009),湖南浏阳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语言学家。

1919年2月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抗日战争爆发后,考入中央大学,1943年毕业获中央大学文学士学位,被分配到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49年以后随中央研究院迁居台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科学委员会国立研究讲座教授,1982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9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员。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语言校勘和研究中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引起了台湾和海外学术界的关注。其主要著作有:《明实录校勘记》、《戊戌变法史研究》(获1970年台湾教育部文科学术奖)、《康有为戊戌真奏议附康有为伪戊戌奏稿队《经学理学文存》(获1977年嘉新文化基金会优良著作奖)

杨家骆(1912~199。16岁毕业于东南大学附中高中部, 后入国学专修馆肄业。 少年时代即随祖父杨星桥编纂 《国史通纂》1926年祖父去世后,由他主持 《国史通纂》 的汇编。1928年进教育部图书馆工作,开始系统地研究目录学, 颇有造诣。1930年春,正式从事出版工作,并创办中国辞典馆和中国学术百科全书编辑馆任馆长。

1948年去台湾, 先后在世界书局和鼎文书局任职。主编出版有《四库大辞典》《世界学典》《古今图书集成学典》《四库全书学典》《续四库全书学典》《先秦著述学典》《汉代著作学典》《魏晋南北朝著述学典》《清代著述学典》《民国著述学典》《民国以来出版新书提要》《中华大辞典》《中国文学百科全书》《丛书大辞典》《群经大辞典》《历代经籍志》等大型工具书。


黎东方(1907年9月15日—1998年12月30日),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人,原名智廉。1907年9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其父黎淦,清季举人,仕于江南。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学贯中西。

其重要著作有《中国史之研究》《中国上古史八论》以及他所独创的“细说体”系列史书《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等,还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译著。


劉鳳翰

河北省新鎮縣人,民國十七年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東方非洲學院歷史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進修。曾任國軍連營指導員、連長、營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現任專任研究員,香港新亞研究所教授。為近代軍事史學家。


中华书局版《清史稿》


参与人员

启功、王钟翰、孙毓棠、罗尔纲、刘大年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满族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集教育家、文物鉴定专家、古典文学专家、语言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于一身,著有《启功书画集》《启功丛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论书绝句》等多种。

他回忆:“整理此书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是满清入关前,即满清建立初期——努尔哈赤时代,很多典章制度都不系统明确,很多记载也比较简略凌乱,整理起来很困难;二是清史中的很多称谓,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和历朝历代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人名,本来就挺复杂,再加上后来乾隆一乱改,很多人一遇到这种情况,就拿不准、点不断了。但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些对我来说就跟说家常一样,易如反掌,因为我对满人的这套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还是很熟悉的。”


王钟翰 1913年-2007年  中国当代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

历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及民族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

论文集:《辨纪晓岚手书简明目录》《清世宗夺嫡考实》《胤禛西征纪实》《满族在努尔哈齐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皇太极时代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以及《清史杂考》《清史新考》《清史续考》《清史余考》等。

主编:《中国民族史》《四库禁毁书丛刊》等。

参与点校:《清史稿》。

独立点校:《清史列传》。


罗尔纲(1901年1月29日—1997年5月25日),男,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

孙毓棠(1911-1985),男,江苏无锡人。中国历史学家,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1952年起先后在中科院经济所、历史所任研究员等职。孙毓棠还是著名的“新月社”现代诗人。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资料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代表作品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论丛》等经济学著作,诗集《宝马与渔夫》等。


刘大年(1915年8月—1999年),历史学家。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自撰

《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1965年初版,1978年再版时改名《中国近代史问题》

《赤门谈史录—论辛亥革命的性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抗日战争时代》,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二、主撰

《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62年、1964年版

《中国近代史稿》,人民出版社,1984年


2.完成时间 

1978年,该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始合作进行校注。前期按照“以稿校稿,以卷校卷”的方法,到1984年共校订出四万余条。中期组成负责定稿的工作小组校阅条文。

最后再聘请十余位专家学者担任审查委员进行复审,增删初稿,“新增校订得二万余条”。定稿后陆续出版,1991年《清史稿校注》全部出齐。 13年   


中华书局版清史稿,1971年开始《清史稿》的点校任务。1977年出齐。6年


3.参考底本和参考资料

《清史稿》校註工作,是採「以稿校稿,以卷校卷」的原則,就其取材、撰寫、印校等方面的謬誤,利用存檔的清史館原稿、清國史館歷朝國史稿、清宮檔案,以及各類官私史料等,進行全面的檢校、查考、補註與訂正。該工作共歷時十三年,幾乎網羅了史學界研究清史的全部菁英參與,

並經過六次的嚴格審查後,方集成六萬餘條的校註,並以精編、精校、精印、精裝的方式,刊印成《清史稿校註》一書。


中华书局点校《清史稿》以关外二次本为底本,与关外一次本和关内本校勘,凡三本篇目、内容不同的地方,都有附注,录出异文。整理过程中,还改正了原书中的脱、误、衍、倒和异体、古体字等,统一了人名、地名、官名、部落名称的译音,另外进行标点、分段,方便阅读。


4.注释

《清史稿校注》对《清史稿》逐字梳理,时间、地点、人物、史实等逐一核对,全书共校注4.7万余条,是目前对《清史稿》最为详尽的系统校订。


中华书局版清史稿无注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