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耶鲁
  • 亲历耶鲁
  • 亲历耶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亲历耶鲁

11 3.8折 29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康宜 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9350

上书时间2024-12-31

沫若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康宜 著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4
  • 版次 1
  • ISBN 9787807294054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2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亲历耶鲁》大都有关我在耶鲁大学教学和生活的心灵故事。我在耶鲁教书已有27年之久。回忆1982年刚抵达校园的第一天,我的耶鲁同事傅汉思(HansH.Frankel)教授就送我一本诗人贺兰德的新著《诗律的理念》(RhymesReason,耶鲁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那《亲历耶鲁》很有启发性,它教导读者如何把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用“诗”的方式表示出来,而最富于诗意的情境就是一种“自我描述”(self—description)。后来我认识了贺兰德(他是耶鲁英文系的教授),彼此成为经常讨论诗歌的朋友,而且还同住在一个名叫“木桥”(Woodbridge)的乡村里。他给我的影响很大,使我深刻体会到,宁静与省思乃是个人生命中的最佳补药。
  对我来说,生活中每一刻的思考都是一种享受。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曾说:“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得越深就越难加以描写。”但我却喜欢沉陷在描写的乐趣中,喜欢试图捕捉那偶然超越了现实局限性的诗的境界。耶鲁的校园很美,正好让我能享有思考的空间。我最喜欢独自坐在校园里的石台阶上,一面通过四周的宁静来打开我的心灵空间,一面思想那种独处的丰富感。我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样的“上下文”中写出来的。
  然而,《亲历耶鲁》所有的篇章都是在我的“潜学斋”里写成的。这个书斋原是多年前父亲为我命名的,不论我住到何处,不论房子大小,我的书房都叫“潜学斋”。如今双亲均已过世,让我更加珍惜父亲为我所写的“潜学斋”遗墨。尤其是,父亲在“潜学斋”三字下的附言“康宜敦品励学”令我终生难忘。我必须继续努力修养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人生的阅历,才不致辜负我父母的期望。
  《亲历耶鲁》能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申作宏先生,是他的热心和执著才使其及早实现。我也要感谢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行人廖志峰先生,经他授权使用了我前些年出版的《耶鲁潜学集》中的不少篇章。同时,我的好友苏炜和康正果两位先生也给了我多方面的帮助。
【作者简介】
  孙康宜,1944年生于北京,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现任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与哈佛大学的宇文所安(StephenOwen)共同主编Cambridg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文著作有《我看美国精神》、《走出白色恐怖》、《文学经典的挑战》、《游学集》、《文学的声音》、《耶鲁性别与文化》、《古典与现代的女性阐释》、《耶鲁潜学集》等
【目录】
序言
一、耶鲁印象:人·事·思
耶鲁诗人贺兰德
墨西哥诗人帕斯与耶鲁的一段因缘
寻找隐喻——普罗恩和他的器物文化观
人权的维护者——戴维斯和他的西方奴隶史
纳博科夫专家——亚历山大洛夫和他的新发现
俄国形式主义专家——艾里克和他的诗学研究
混血华裔的寻根文化——评介耶鲁女校友刘爱美
有缘千里来相会——记英若诚来访耶鲁
语讹默固好——简论施蛰存评唐诗
美文与荔枝
从周策纵谈周邦彦说起
记白先勇来耶鲁放映《最后的贵族》
梦与神游——重读《红楼梦》后四十回
“道”在何处?
耶鲁大学女副校牧的故事
《花花公子》的常春藤盟校风波
永恒的座椅——是选校长还是选总统?
春到耶鲁万事新,选出校长人称奇
经营的头脑——耶鲁校长雷文和他的治学与治校
北大和耶鲁的人文教育——写在北大110周年前夕

二、校园漫谈:忆·录·论
在美国听明朝时代曲——记纽约明轩《金瓶梅》唱曲大会
张充和与纽约海外昆曲社
沈从文的礼物
谈隐地的“游”
女诗人的窗口
诗人希尼的“挖掘”美学
施蛰存对付灾难的人生态度
听觉之奇妙——作者斯帖理的执著
词的向往——话说词家唐圭璋
一位美国汉学家的中西建筑史观
“梦露邮票”的文化意义
新的选择——我看今日美国女权主义
“政治正确性”的不正确言论
日本文学怀古
重感情者的负担
爱情里的“苦”与“贪”
情感的遗迹
渴望
废墟
“爱”的毕业典礼
极短篇七则
随想录多则

三、书斋感悟:书·影·评
轰动欧美文坛的《性形象》——介绍一部轰动欧美文坛的近著
佩格利亚的堕落
批评家的使命
永远的“桂枝香”——重看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我看江青自传
柯慈小说中的老女人和老男人
关于老妇/少夫的“杜拉斯”现象
今日喜剧时代的爱情观
海德格尔的情人汉娜·阿伦特
今夏,你看过“冬天”没?
《霸王别姬》里的情痴
当代美国文化与《纯真年代》
一个女导演的杰作:《钢琴课》
何谓男性“自我认同”的危机?
“末恋”的风行意义
灵魂伴侣——从美国电影《廊桥遗梦》说起
贝多芬的“永远的爱人”
杀人祭的启示——看电影Apoclypto有感
“奇迹”——小猪和蜘蛛
战争的代价——谈电影《来自硫磺岛的信件》
与芦苇谈《图雅的婚事》
情报人员的命运:——谈电影《特务风云》中美国的CIA

四、附录·访谈
孙康宜:唯一能够让我走出阴影的方法就是读书
从耶鲁看美国精神——孙康宜教授访谈录
跨越中西文学的边界——孙康宜教授访谈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