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58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乐爱国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25

上书时间2024-09-28

琳涵之家旧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乐爱国 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3361465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5页
  • 字数 190千字
【内容简介】
从科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角度,运用文化学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该书从专题研究入手,具体探讨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与科技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化学、医学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沈括的科技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大儒朱熹的理学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他对天文学的研究;阐释了明清时期经世致用之学与中西科技的交融,并进一步回答学术界所关心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问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没有纠缠于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的问题,而是更加务实地关注近代中国人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以及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如何通过“科学救国”,实现中国科学的近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从科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角度,运用文化学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分数学、天文学、农学、化学、医学五大学科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探讨中国科学从明清时起落后于西方的问题,并展现中国科学近代化的历程。
【作者简介】
乐爱国,男,1955年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及其与科技关系的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主要有:《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技》(2002)、《管子的科技思想》(2004)、《道教生态学》(2005)等;《齐国科技史》(1997,合著)、《王廷相评传》(1998,合著)、《新编中国哲学史》(2002,合编)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目录】
第一章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
三中国古代科技的独特体系
四融合于文化中的古代科学
第二章先秦诸子与古代科技
一《周易》的科技思想
二先秦儒家与科技
三先秦道家的科学思想
四墨家的科学思想
第三章传统文化与古代数学
一《九章算术》与儒家文化
二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算经十书”
三宋元时期的数学与理学
四对数理问题的深入探讨
第四章传统文化与古代天文历法
一汉代儒家与浑天说的确立
二祖冲之的《大明历》与儒家经典
三郭守敬的《授时历》与理学
四《周易》对古代天文历法的影响
第五章传统文化与古代农学
一农书中的重农思想
二古代农学的“三才”理论
三《礼记·月令》与月令式农书
四农学知识的文化来源
第六章道教炼丹术与古代化学
一道教炼丹术的形成与发展
二道教炼丹术的理论基础
三道教炼丹术的基本方法
四道教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
第七章传统文化与古代医学
一先秦诸子的养生文化
二《黄帝内经》的文化特征
三儒学对古代医学的影响
四道教的医学养生思想
第八章沈括的科技思想与传统文化
一科技的高峰与宋学的兴起
二沈括及其《孟子解》
三沈括的科学怀疑精神
四沈括的求理精神
第九章朱熹的理学与科学
一朱熹的“格物致知”论
二朱熹与浑仪
三朱熹对《梦溪笔谈》的研究
四朱熹的天文学思想
第十章明清经世之学与科学
一经世致用与科学研究
二“西学中源”与中西会通
三乾嘉时期的文化与科学
四从“格物致知”到“科学”
第十一章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
一儒家文化并不排斥科技
二科学研究动机与儒家文化
三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四与儒家文化共兴衰的古代科技
第十二章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
一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
二张之洞的“科学救国”思想
三康有为、严复的“科学救国”思想
四民国初年的“科学救国”思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