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关金涛)(第二版) 大中专理科科技综合 关金涛、佘能芳 主编 新华正版
¥
45
7.6折
¥
5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关金涛、佘能芳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65924
出版时间2025-0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32页
字数558千字
定价59元
货号xhwx_1203504221
上书时间2025-0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特价新书
- 商品描述
-
目录:
章绪论1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
1.2有机化合物的特2
1.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
1.4共价键3
1.4.1共价键的形成4
1.4.2共价键的属8
1.4.3共价键的断裂与有机反应的类型10
1.5分子间相互作用力10
1.5.1偶极-偶极相互作用10
1.5.2范德瓦耳斯力11
1.5.3氢键11
1.6有机酸碱理论12
1.6.1酸碱质子理论12
1.6.2酸碱电子理论12
1.6.3硬软酸碱理论13
1.7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4
1.7.1按碳骨架分类14
1.7.2按官能团分类15
1.8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15
题16
第2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18
2.1烷烃18
2.1.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18
2.1.2烷烃的命名19
2.1.3烷烃的结构22
2.1.4烷烃的构象22
2.1.5烷烃的物理质24
2.1.6烷烃的化学质26
2.2环烷烃31
2.2.1环烷烃的命名31
2.2.2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33
2.2.3环烷烃的构象34
2.2.4环烷烃的物理质36
2.2.5环烷烃的化学质36
2.3饱和烃的主要来源和制备38
2.3.1饱和烃的来源38
2.3.2饱和烃的制备38
题39
第3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41
3.1烯烃41
3.1.1烯烃的结构41
3.1.2烯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42
3.1.3烯烃的物理质46
3.1.4烯烃的化学质47
3.1.5烯烃的来源和制备56
3.2炔烃56
3.2.1炔烃的结构57
3.2.2炔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57
3.2.3炔烃的物理质58
3.2.4炔烃的化学质59
3.2.5炔烃的制备63
3.3二烯烃63
3.3.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63
3.3.2二烯烃的结构65
3.3.3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66
3.3.4共振论67
3.3.5共轭二烯烃的化学质69
题71
第4章芳烃74
4.1芳烃的分类、异构和命名74
4.1.1芳烃的分类74
4.1.2芳烃的异构75
4.1.3芳烃的命名75
4.2苯的结构78
4.2.1价键理论79
4.2.2分子轨道理论79
*4.2.3共振论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79
4.3单环芳烃的物理质80
4.4单环芳烃的化学质80
4.4.1亲电取代反应80
4.4.2加成反应84
4.4.3氧化反应84
4.4.4烷基苯侧链的反应85
4.5芳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85
4.5.1两类定位基85
4.5.2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87
4.5.3二取代苯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则89
4.5.4亲电取代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90
4.6稠环芳烃91
4.6.1萘91
4.6.2蒽和菲94
4.7芳香和休克尔规则96
4.7.1休克尔规则96
4.7.2非苯芳烃芳香的判断97
题98
第5章对映异构101
5.1手、手分子和对称101
5.1.1手和手分子101
5.1.2分子的对称102
5.2手分子的质——光学活103
5.2.1面偏振光和旋光103
5.2.2旋光度和比旋光度103
5.3具有一个手中心的对映异构分子的构型105
5.3.1构型的表示法105
5.3.2构型的标记法106
5.3.3对映体和外消旋体的质108
5.4具有两个手中心的对映异构108
5.4.1具有两个不同手碳原子的对映异构108
5.4.2具有两个相同手碳原子的对映异构108
5.5脂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09
5.6不含手中心的对映异构110
5.6.1丙二烯型化合物110
5.6.2联苯型化合物110
5.7手中心的产生111
5.7.1个手中心的产生111
5.7.2第二个手中心的产生111
5.8手合成与拆分112
5.8.1不对称合成112
5.8.2外消旋体的拆分113
5.8.3对映体过量和光学纯度114
题115
第6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117
6.1电磁波谱117
6.2红外吸收光谱118
6.2.1分子振动和红外光谱118
6.2.2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119
6.2.3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举例120
6.3核磁共振谱121
6.3.1核磁共振的基本121
6.3.2化移122
6.3.3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124
6.3.4核磁共振谱解析125
6.4紫外吸收光谱126
6.4.1紫外光与紫外吸收光谱126
6.4.2电子跃迁类型126
6.4.3紫外光谱解析127
题127
第7章卤代烃130
7.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结构130
7.1.1卤代烃的分类130
7.1.2卤代烃的命名131
7.1.3卤代烃的结构132
7.2卤代烃的物理质133
7.3卤代烷的化学质133
7.3.1亲核取代反应134
7.3.2消除反应135
7.3.3与金属反应136
7.4亲核取代反应机制138
7.4.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制138
7.4.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制139
7.5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140
7.5.1烷基结构的影响141
7.5.2离去基团的影响141
7.5.3亲核试剂的影响142
7.5.4溶剂的影响143
7.6消除反应机制143
7.6.1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制143
7.6.2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制144
7.7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145
7.7.1烷基结构的影响145
7.7.2卤原子的影响145
7.7.3进攻试剂的影响145
7.7.4溶剂的影响145
7.8影响取代和消除反应竞争的因素146
7.8.1烷基结构的影响146
7.8.2进攻试剂的影响147
7.8.3溶剂的影响147
7.8.4反应温度的影响147
7.9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质147
7.9.1双键和苯环位置对卤原子活的影响147
7.9.2型和苯基型卤代烃的化学质149
7.9.3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的化学质153
7.10氟代烃154
题154
第8章醇、酚、醚158
8.1醇158
8.1.1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158
8.1.2醇的物理质与波谱质160
8.1.3一元醇的化学质162
8.1.4多元醇的化学质168
8.1.5醇的制备168
8.2酚169
8.2.1酚的分类、命名和结构169
8.2.2酚的物理质与波谱质171
8.2.3酚的化学质172
8.3醚175
8.3.1醚的分类、命名和结构175
8.3.2醚的物理质与波谱质177
8.3.3醚的化学质177
8.3.4冠醚179
题180
第9章醛、酮和醌183
9.1醛和酮183
9.1.1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183
9.1.2醛和酮的结构185
9.1.3醛和酮的物理质与波谱质185
9.1.4醛和酮的化学质187
9.1.5α,β-不饱和醛、酮198
9.1.6醛、酮的制备200
9.2醌201
9.2.1醌的结构和命名201
9.2.2醌的化学质201
题203
0章羧酸及其衍生物207
10.1羧酸207
10.1.1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207
10.1.2羧酸的物理质与波谱质209
10.1.3羧酸的化学质211
10.1.4羧酸的制备216
10.2羧酸衍生物217
10.2.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217
10.2.2羧酸衍生物的物理质与波谱质219
10.2.3羧酸衍生物的化学质221
10.3取代羧酸227
10.3.1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227
10.3.2羟基酸的物理质228
10.3.3羟基酸的化学质228
10.3.4酮酸231
题237
1章有机含氮化合物240
11.1硝基化合物240
11.1.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240
11.1.2硝基化合物的物理质240
11.1.3硝基化合物的化学质241
11.2胺243
11.2.1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243
11.2.2胺的物理质与波谱质245
11.2.3胺的化学质246
11.2.4胺的制法251
11.2.5季铵盐和季铵碱252
11.3腈和异腈253
11.3.1腈和异腈的命名253
11.3.2腈的质253
11.3.3腈和异腈的化学质253
11.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254
11.4.1芳香族重氮盐的结构和制备254
11.4.2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55
11.4.3偶氮化合物与偶氮染料258
题258
2章含硫、含及含硅有机化合物261
12.1含硫有机化合物261
12.1.1含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61
12.1.2硫醇和硫酚262
12.1.3硫醚264
12.1.4磺酸265
12.2含有机化合物267
12.2.1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67
12.2.2烃基膦的亲核取代反应268
12.2.3酸酯268
12.2.4有机农药268
12.3含硅有机化合物269
12.3.1含硅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69
12.3.2卤硅烷的制备和化学质270
12.3.3含硅有机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271
题271
3章杂环化合物273
13.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73
13.1.1分类273
13.1.2命名274
13.2五元杂环化合物275
13.2.1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芳香275
13.2.2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化学质276
13.2.3常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278
13.3六元杂环化合物280
13.3.1吡啶的结构与质280
13.3.2吡啶的衍生物282
13.3.3嘧啶及其衍生物283
13.4稠环化合物283
13.4.1苯稠杂环化合物283
13.4.2嘌呤杂环化合物285
题286
4章类脂化合物288
14.1油脂288
14.1.1油脂的结构和组成288
14.1.2油脂的物理质289
14.1.3油脂的化学质290
14.2蜡291
14.3脂291
14.3.1酸甘油酯291
14.3.2鞘脂292
14.4萜类化合物292
14.4.1单萜293
14.4.2倍半萜293
14.4.3二萜294
14.4.4三萜295
14.4.5四萜295
14.4.6多萜295
14.5甾族化合物296
题297
5章糖类298
15.1糖的分类298
15.2单糖299
15.2.1单糖的构型和标记法299
15.2.2单糖的环状结构及霍沃思表达式300
15.2.3单糖的构象301
15.2.4单糖的化学质302
15.2.5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305
15.3二糖306
15.3.1蔗糖306
15.3.2麦芽糖307
15.3.3纤维二糖307
15.3.4乳糖307
15.4多糖308
15.4.1淀粉308
15.4.2纤维素309
题310
6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及核酸312
16.1氨基酸312
16.1.1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312
16.1.2氨基酸的质314
16.2多肽317
16.2.1多肽的结构和命名317
16.2.2多肽结构的测定317
16.2.3多肽合成319
16.3蛋白质321
16.3.1蛋白质的分类、组成321
16.3.2蛋白质的质322
16.3.3蛋白质的结构323
16.4酶325
16.5核酸326
16.5.1核酸的组成326
16.5.2核酸的结构与生物功能328
16.5.3核酸的质329
题330
参文献332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第二版)以按官能团体系讲授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基本质和基本反应,全书共16章,内容包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烃类、烃的衍生物、元素有机化合物、有机波谱分析、天然有机化合物和蛋白质核酸等,命名对照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进行了修订。本书在内容选择和体系编排方面,既虑了有机化学学科的系统、规律和科学,又兼顾了相关专业对有机化学的不同需求,内容精炼,循序渐进,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有利于学能力的养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化学、材料、化工、制药、食品、环境、水产、医学等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参。
作者简介:
关金涛,武汉轻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基础化学课部主任并兼任有机化学课题组组长、湖北省化学化工理事会委员。主要从事本科生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有机化学等课程,均每年承担工作量800学时左右。先后主持参与省级、校级研究项目和数字化课程建设7项,先后指导本科生获得多项省级实验竞赛、省级创新成果报告会奖励多项。主要从事显示和非显示领域高折低熔点液晶材料合成及应用、天然高分子基因载体合成、高能光学树脂合成及工艺等研究。曾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科和横向项目多项。已发表ci等学术30余篇,编著教材2部。
— 没有更多了 —
一本好书,准备看。
感谢卖家热情周到的服务,包装好,发货快。
感谢圆通快递小哥的热情负责的服务。
感谢万能的孔夫子旧书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