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道 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政治理论 包刚升 新华正版
¥
44.04
6.5折
¥
68
全新
库存175件
作者 包刚升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59860798
出版时间 2023-10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320页
字数 159千字
定价 68元
货号 xhwx_1203074435
上书时间 2024-12-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序 政治思想史这个领域,由于必须横跨政治学和思想史,换句话说,必须兼通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因此,至今仍需要一些新的探索。 并不是说中国学界过去没有好的政治思想史著作。无论是早年的陶希圣、陈序经、钱穆、萧公权,还是后来的刘泽华,他们都撰写了至今仍应当时时放在手边参的重要著作。像萧公权归纳的古代中国多政术而少政理,多因袭而少创造,像刘泽华先生用“王权主义”统摄古代中国政治思想,其实,都已经触及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的基盘。不过,这里面除了萧公权先生受过严格的现代政治学训练,撰写过政治多元论方面的政治学著作之外,大多数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者,还是历史学出身,这也许多多少少增添了政治思想史的历史学彩,而缺略了政治思想史的社会科学质。 说一点我个人的体会。几十年来,我和本的政治思想史学者有不少交往,其实,无论是与本政治思想史的学者交流,还是阅读本的政治思想史著作,你都会感觉到一些与中国不同的“本特”,这特里明显的,是他们都属于大学的法学部,而不是在历史系。像我熟悉的东京大学,丸山真男、渡边浩、苅部直等都是社会科学出身的学者,他们从一开始深受政治学训练,当他们重新梳理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政治学那些严格的术语、角度、进路会重新整合各种政治思想的历史文献,而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 “统治的权力”“政治伦理”“合法化或正当”等,一方面像聚光灯,把这些政治问题在历的演进凸显出来,构成政治思想史的脉络,一方面像格式化,把本政治重要的“国体”“帝国”“天皇”“幕藩制度”“显密体制”等政治思想内涵,重新做了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诠释。 我之所以要向读者隆重包刚升教授这本著作,并不是因为他是我在复旦大学的同事,也并不是因为他在古代文献上有多少开拓,历史叙述上有多少新说,思想透视上有多少深刻。坦率说,同样治古代思想史,我欣赏他的某些判断,但并不赞同他对传统政治思想的分析;作为历史学者,我在赞赏他的逻辑力量时,也对他的历史与文献方面有不少批评。但是,我看重的,是他以现代的政治学眼光,介入传统的思想史问题。我读过包刚升撰写的崩溃的政治学和政治学通识,很佩服他研究政治学时,敏锐的问题意识、清晰的意义表达、严密的分析逻辑,而他的这些特长,同样呈现在这本著作中。比如说,当他用礼制、伦理、仁政、君子来描述儒家,用强君、农战、法制和赏罚来归纳法家,用循道、柔弱、无为、弃智结道家,他论述的儒法道三家政治解决方案的“四支柱”,确实清晰而明快,应当说显示了社会科学家的条理;而他用问题、理论、方案、理想模型分析儒法道,用个人与群体的预设和逻辑讨论先秦思想的不同,用政治学的与自由、保守与进步等概念描述轴心时代思想光谱,用政治全能主义的概念以及宪法、法治、和分权如何制衡政治权力来讨论法家,也把现代政治学的概念、角度和分析,以及政治史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特别是,现代的政治学来自西方,当他从现代政治学进入传统思想的时候,西方理论和东方思想在不断对话。 在写这篇序文的时候我曾想象,他在撰写这本著作时,眼前会不时闪过政治学领域那些西方身影,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霍布斯、哈耶克、阿伦特,甚至福山,而这些来自西方的身影,虽然并不在正文中现身说法,但会作为隐约的比较背景,出现在包刚升对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理解中。 我很想提醒本书的读者,请特别注意书中的若干图表,这算是本书的一个特。历史学家也许往往担心图表这种形式,会切割思想学说之间的连续与交错,但社会科学家则擅长用这种简明清晰的呈现方式,让读者一目了然地获得理解框架。其实,图表不仅容易帮读者理解,而且也反过来不断对论述自我条理。这和过去各种政治思想史著作不太一样,或许可以说是作为政治学学者的特征?过去,一些人想提倡“以中国解释中国”,觉得这样才“原汁原味”,其实这是一个幻想,因为没有“他者”的对比,容易陷入自我想象,仿佛拔着自己头发离开地球,其实终还是在传统泥沼之中;也有一些人想提倡“回到古代”,觉得这样理解才能把握历史的“全须全尾”,其实也是一个误解,因为没有现代的概念和观念重新分拆整合,不大容易看到历史的特征和变化,像文史哲现代学科虽然重新切分了古典的经史子集,但也让原本混沌的古代呈现出可以理解的面目。 在这里,我不想说推动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结合这样的大话,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以现代政治学眼光来重新审视古代思想,也许,这是像包刚升这样的政治学者介入传统政治思想史大的意义? 葛兆光 2023年5月于上海" 目录: 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序(葛兆光) 序言以现代学术重新理解古代思想 章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源起 人类古典文明的轴心时代 中国轴心时代的来临 理解先哲学说的路径:旧与新 中国轴心时代的儒家、法家与道家 从文本解读到逻辑反思 第二章儒家的政治想象:礼制与仁政 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 周朝礼制的瓦解 儒家方案的四个支柱:礼制、伦理、仁政、君子 儒家理想社会模型:“大同”,抑或“小康”? 善论与群体主义论 礼制提供者与伦理教化者 文学治国论,而非逻辑治国论 第三章法家的政治想象:强君与霸业 危机与霸业困局 从内忧外患到的政治难题 法家方案的四个支柱:强君、农战、法治、赏罚 法家的理想国:“要在”与“圣人作壹” 恶论与中心主义 早期构建理论与权力的技艺 君权与政治全能主义的悖论 第四章道家的政治想象:循道与无为 一个偏离“道”的社会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道家方案的四个支柱:循道、柔弱、无为、弃智 道家的乌托邦:“小国寡民”与“至德之世” “见朴抱素”与自由放任主义 休养生息政策与乱世处世哲学 一种去政治化的政治理论? 第五章早期中国政治理论的比较与反思 儒家、法家与道家的理论比较 积极还是消极?保守还是进步? 历史变迁与儒法道的政治功能 古代政治理论的历史定位 古代先哲的认知模式及其限度 古代政治理论的哲学反思 参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理论的学术著作。中国轴心时代的政治理论始终是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与中国政治文明演化的资源,为此,本书试图基于经典文本,结合政治史,借鉴社会科学方法,对中国轴心时代三大主要思想流派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政治理论予以重新梳理,主要着眼于两个层次:一是文本解读本身,包括儒法道三家的问题意识、理论解释、政治解决方案和理想社会模型;二是儒法道三家政治理论的逻辑反思,包括它们的基本人设、个体群体关系设、可能的理论优势。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理论、比较政治与政治史,曾获评“经济观察报年度致敬作者”。 著有崩溃的政治学政治学通识的逻辑、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以及英文著作politic of democratic breakdown(routledge)。崩溃的政治学曾获评“新京报年度社科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