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融市场前沿发展研究 卷 财政金融 巴曙松 编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金融市场前沿发展研究 卷 财政金融 巴曙松 编 新华正版

39.34 4.5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巴曙松 编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54263

出版时间201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13页

字数265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xhwx_1201993213

上书时间2024-12-15

浩子书屋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季勇//3

一、资产管理行业概况//3

二、大资产管理时代发展的驱动因素//6

三、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阶段特征//8

四、大资产管理时代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和融合//10

五、监管趋严背景下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趋势//20

六、银行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构建与转型//30

资本市场篇

全球再通胀下的资产价格重置与投资机会浅析白海峰//39

一、投资的宏观背景//39

二、投资的经验和逻辑//40

三、宏观预判的逻辑//43

四、业务与个人观点//47

五、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通胀//48

资本市场透视及中资券商国际化发展策略张信军//52

一、资本市场概况//52

二、互联互通机制及其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的评估//57

三、中资券商国际化历程以及海通国际发展经验//59

银行篇

新资本协议发展及其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实务林文杰//67

一、新资本协议国际发展沿革//67

二、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70

三、新资本协议计量方法//72

四、计量工具在银行业务实践中的应用//77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组织模式与激励机制张晋东//81

一、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如何进行市场定位//82

二、商业银行组织模式:如何形成组织合力//87

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如何激发工作动力//94

另类投资篇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发展趋势分析——以农产品交易创新为例谌鹏//99

一、引言//99

二、全球大宗商品场外市场特点及发展趋势//100

三、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发展情况//106

四、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思路//111

五、结与展望//114

私募股权投资的中国实践及发展趋势刘孝红//117

一、私募股权投资的相关理论//117

二、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私募股权投资//122

三、私募股权投资实务//123

四、项目投资环境分析//127

五、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30

六、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趋势//133

存量时代的住房制度建设杨现领//136

一、两个大时代的转换//136

二、当前我国住房市场的问题和根源//139

三、新时代我国住房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关键举措//142

reits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李胜利//147

一、reits的基本概念//147

二、reits发展现状和经验//150

三、我国涉房类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154

四、我国reits发展的政策建议//156

新形势下信托公司发展转型探讨黄海涛//158

一、信托概况//158

二、泛资产管理时代中信托的定位//159

三、新形势下信托行业的发展趋势//163

四、信托公司转型方向//165

五、《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影响及展望//167

金融创新和量化投资篇

上海自贸区发展与金融创新实践林宇灵//171

一、中国自贸区的发展进程//171

二、上海自贸区的目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175

三、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178

四、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实践//179

五、上海自贸区的新发展//190

监管趋严背景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评估与展望王志峰//192

一、中国金融科技全面崛起//192

二、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193

三、中国金融科技快展的原因//194

四、中国的金融科技领先于全球//197

五、中国金融科技业态及发展趋势//198

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实践王超//204

一、量化投资//204

二、量化投资的发展历程//206

三、中国量化投资的新时代//211

内容简介:

金融深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指向,研究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解读和创新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契合现代金融发展趋势的主流金融产品,是金融实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快展的格局和态势,是社会大众的迫切需要;本书的作者,正是从以上认知出发,紧扣理论、实和通俗将中国金融市场新发展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广大读者。全书内容既有对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细分领域业务模式的分析,也有对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房地产、自贸区、金融科技、资产管理等热点问题的解读,更有作者对这些行业和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思。全文理论联系实际、文风严谨而不失风趣,对于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均具有的参价值。

作者简介:

巴曙松,金融学教授,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交易及结算所(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兼任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巴教授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以及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在宏观金融政策方面,巴曙松教授参与研究了社科的课题“深化财税、金融、外贸和投资体制综合改革”、 “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研究”,自然科学的课题“美国主权债务的演进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部委级科研项目“资产负债表课题”,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国际经济金融结构研究”,部委托课题“新时期我国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等。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监管方面,巴曙松教授在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风险管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在资产管理行业研究方面,巴曙松教授持续跟踪资产管理行业十余年,自2005年起坚持每年编写一部年度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精彩内容:

前言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察,任何发展中的化、现代化和发展进程,必然同时伴随着由金融抑制转向金融深化和金融广化的进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以及由此推动的金融业的巨大发展,也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研究和把握金融行业发展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内在规律,驾驭和推动有效的金融创新,改进和提升现代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持功能,将是中国经济决策者和研究者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但另一方面,金融又和公众的常生活相关。现代金融在加速进步: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复杂严密的金融机制,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都使金融成为很多人眼中带点神秘彩的行业,亟待了解但又似乎不得其门而入。公众金融知识的缺乏,也是当前很多金融乱象滋生的一个重要现实背景。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做好金融知识普及和传播工作。 正是为了帮助公众增进对现代金融发展的理解,深化对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认识,把握和驾驭现代金融创新的趋势,破除对金融行业的迷惘,2016年,经过反复探讨,在武汉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会的倡导和推动下,巴能军先生热心资助,联合了武汉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会、湖北省银行业协会、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工商学院,共同开设了“现代金融市场前沿系列讲座”。这是此书的缘起所在。 我本人长期在金融实际部门、智库、金融研究机构、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亲身参与、经历和见证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金融事件,对现代金融制度的重要、金融产品的复杂和金融监管的艰巨有着切身的体会。金融发展的水从特定角度衡量着一个经济发展的水,金融发展的方向反映着一国经济发展的走向,罔顾经济现实高谈金融超前发展的思路固然不可取,但是对金融发展大趋势视而不见,甚至污名化、妖魔化金融发展则更为有害。说到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资金配置的一个重要场所、渠道和纽带,它本质上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唯有正视之,研究之,驾驭之,才能让金融更好地被社会公众了解,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出于这一虑,会在具体推动此项讲座时,特别注意了以下三点。 (1) 时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往往会超前于既有的书本知识和课堂知识,而中国金融市场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尤为迅速。很多新出现的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制度改革和金融监管的调整,都是以往书本所没有也未能介绍的;因此,我们讲座中很多内容都是在探讨上述几个方面的新进展和变化,这种介绍的好处不言而喻,它可以让听众时间了解新的金融市场一线发展趋势,从而对金融市场新动向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准确。(2) 现实。金融理论都是对金融现实的结,而在单纯的理论和研究中,为了研究的方便,对现实条件往往进行了高度抽象和简化;但当理论运用于实践时,如何将一个高度简化的理论和纷繁复杂的现实场景对应起来,切中肯綮地解决问题,却往往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惊险的跳跃”。所以,我们特别看重理论和现实的兼顾,强调理论分析与现实案例的紧密结合,在这种思路下,现实中丰富的金融案例不仅成为我们理解金融相关理论的入,也成为激发受众思和领悟现代金融发展的钥匙。(3) 学术。我们的系列讲座秉持一个原则:不仅要让大家看到金融的“热闹”,更要让大家看到金融的“门道”。讲座的内容不是对金融现实的简单肤浅的现象描述和介绍,而是在规范和严谨的学术讨论中深入浅出地介绍金融市场新进展,所以,我们每位演讲嘉宾的演讲稿背后都准备了一篇内容充实、分析深入的专业。因为我们深知,只有把握住专业的标准,用理论来统摄我们介绍的主题和内容,我们的讲座才能有生命力,也才能让听众真正受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