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合物共混复合改简明教程 大中专理科科技综合 作者 新华正版
  • 聚合物共混复合改简明教程 大中专理科科技综合 作者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聚合物共混复合改简明教程 大中专理科科技综合 作者 新华正版

37.35 7.6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25362

出版时间202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08页

字数320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xhwx_1202832018

上书时间2024-05-26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绪论

1.1 聚合物共混复合改的重要

1.2 聚合物共混复合的基本概念

1.3 聚合物共混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参文献

第2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理论

2.1 聚合物共混物的热力学相容概述

2.1.1 基本概念

2.1.2 相的热力学稳定

2.1.3 影响聚合物共混物相容的因素

2.2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的热力学理论

2.2.1 flory-huggins均场理论

2.2.2 eos理论

2.2.3 两种相容理论的比较

2.2.4 其他相容理论

2.3 聚合物共混物相分离机理及动力学

2.3.1 成核与生长机理

2.3.2 不稳分相机理

2.3.3 相分离后结构的粗大化机理

2.4 特殊条件下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行为

2.4.1 黏弹相分离

2.4.2 剪切流动对相分离的影响

2.5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研究方法

2.5.1 浊度法

2.5.2 光学显微镜法

2.5.3 电子显微镜法

2.5.4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法

2.5.5 散法

2.5.6 动态流变学方法

思题

参文献

第3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3.1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3.1.1 共混物相形态的类型

3.1.2 二元共混物的典型相形态

3.1.3 共混物的相反转行为

3.1.4 含结晶组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3.1.5 三元共混物的复杂形态结构

3.1.6 共混物相形态的表征技术

3.2 加工混物的形态发展与调控

3.2.1 影响共混物相形态的因素

3.2.2 加工过程混物形态调控新技术

思题

参文献

第4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设计与增容

4.1 聚合物共混物界面的基本概念及质

4.1.1 界面的形成

4.1.2 界面层厚度

4.1.3 界面层的质

4.2 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增容改

4.2.1 聚合物共混体系界面设计方法

4.2.2 增容剂及其种类

4.2.3 增容剂的作用

4.2.4 共混物非反应型增容的实例

4.3 聚合物共混物的反应型增容改

4.3.1 反应型增容的类型及特点

4.3.2 反应加工及其在共混物增容改中的运用

思题

参文献

第5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能

5.1 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能

5.1.1 共混物的热-力学能

5.1.2 共混物的弹模量和机械强度

5.1.3 共混物的屈服

5.1.4 共混物的冲击能

5.2 共混物的其他能

5.2.1 光学能

5.2.2 气体阻隔能

5.3 聚合物共混物能的预测

5.3.1 并联与串联模型关系式

5.3.2 共混物能-组分关系的nielsen公式

5.4 高能聚合物共混物的设计:向大自然学

思题

参文献

第6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工艺实现与加工设备

6.1 聚合物共混物制备技术

6.1.1 发展历史

6.1.2 共混方法在聚合物共混改中的重要

6.1.3 聚合物共混方法的分类

6.2 聚合物物理共混的实施

6.2.1 固态粒(粉)共混

6.2.2 熔体共混

6.2.3 新型熔体共混方法

6.3 物理-化学共混方法

思题

参文献

第7章 聚合物粉体填充改

7.1 粉体填料的基本质

7.2 填料分类、特点及用途

7.2.1 常用粉体填料品种及特

7.2.2 主要功能填料品种及特

7.3 粉体填料的表面处理

7.3.1 填料表面作用机理和表面处理剂

7.3.2 表面处理剂的分散包覆技术

7.3.3 粉体填料的其他表面改方法

7.3.4 聚合物基体的增容改

7.4 填充聚合物的结构与能

7.4.1 填充聚合物的构成

7.4.2 粉体填料在聚合物中的形态

7.4.3 填料与树脂的界面

7.4.4 填料对热塑塑料的综合影响

7.5 典型的填料改举例

7.5.1 无机刚粒子增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7.5.2 导电复合材料

7.5.3 导热复合材料

7.5.4 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

思题

参文献

第8章 非连续纤维增强改热塑聚合物

8.1 概述

8.1.1 纤维增强热塑聚合物的原材料及其特点

8.1.2 纤维增强热塑复合材料分类

8.1.3 非连续纤维增强热塑复合材料的结构形式

8.2 非连续纤维增强热塑塑料的增强机理

8.2.1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模量和强度

8.2.2 非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力传递理论

8.2.3 单向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模量和强度

8.2.4 空间取向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模量和强度

8.3 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8.3.1 短纤维增强热塑塑料制备方法概述

8.3.2 制备短纤维增强热塑塑料的双螺杆挤出机结构特点

8.4 长纤维增强热塑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8.4.1 概述

8.4.2 长纤维增强热塑复合材料造粒技术

8.4.3 长纤维增强在线配混并直接成型技术

思题

参文献

第9章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9.1 用于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填料种类

9.1.1 零维纳米填料

9.1.2 一维纳米填料

9.1.3 二维纳米填料

9.1.4 杂化纳米填料

9.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9.2.1 溶胶-凝胶法

9.2.2 原位聚合法

9.2.3 共混法

9.2.4 插层法

9.3 纳米复合材料的能

9.3.1 力学能

9.3.2 热稳定

9.3.3 阻燃能

9.3.4 气体阻隔

9.3.5 导电能

9.3.6 介电能

9.3.7 导热能

9.3.8 相变储热能

9.3.9 形状记忆能

9.3.10 力学或功能的自修复能

9.4 结语

思题

参文献

内容简介:

聚合物共混复合改是拓展聚合物功能、降低成本、提高价比,并获得新材料的重要方法。本书从聚合物共混改热力学出发,在阐述共混物相容、相形态和界面结构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形态和结构的调控手段及其对能的影响,以及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和加工工艺,帮助读者建立高分子材料加工结构能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聚合物复合材料相关知识,涵盖填料的类型和表面改、界面设计及能调控等,并以两类典型的复合材料体系(连续纤维增强和无机粉体改)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方法和能调控手段。由于聚合物共混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和多层次结构调控及定制是共混复合改的核心,因此本书力求将“定构”的思想融入各部分内容。本书既包含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又介绍了共混复合改的近期新研究进展,可以作为一本基础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和科研参书。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分子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硕士的参书,也可供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成型加工、复合材料设计及新产品开发等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阅读参。

作者简介:

傅强,四川大学教授,院学科评议组(材料科学与工程)成员、四川省本科指导委员会材料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获得者、自然科学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讲授聚合物共混改高分子材料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两门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从教30多年来,始终坚持在科研一线,积极投身改革与学科建设,搭建了高水的团队,将科研成果与本科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科研促,推动科研成果进讲义(教材)、进课堂,引 领本科从基础走向学术与应用前沿。在多年的教改实践过程中,努力探索新工科教育的新途径,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心设计实用、创新强的案例,既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又增强他们思、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活、实、新、趣”的风格。有许多已成长为高校和世界知名企业的骨干。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本科改革项目,获得了第六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成果(2022年)、四川大学成果奖特等奖(2021年)等奖励,并多次受邀在会议上分享“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改革与成效”。
科研方面,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聚合物共混改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将高分子加工与高分子物理相结合,深入研究高分子加工过程的物理化学问题,在高分子共混复合材料的形态控制和定构加工方面,取得了水较高、创新强的学术成与贡献。
承担并完成了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重大仪器项目、重际合作项目、创新群体项目、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973/863、、四川省等多项纵向科技项目。同时,积极与外多家企业开展合作,解决了大量工程技术问题。累计发表学术600余篇,其中ci收录400余篇,ci他引15000余次;获准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获技术发明等奖励和荣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