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词选讲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叶嘉莹 新华正版
  • 清词选讲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叶嘉莹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词选讲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叶嘉莹 新华正版

22.28 4.1折 55 全新

库存1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嘉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7327

出版时间202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46页

字数158千字

定价55元

货号xhwx_1202034535

上书时间2024-05-21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
讲清词的复兴
第二讲李雯 
第三讲吴伟业 
第四讲陈维崧 
第五讲朱彝尊 
第六讲张惠言
第七讲蒋春霖
第八讲王鹏运
第九讲郑文焯
第十讲朱祖谋
第十一讲况周颐
附录说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五首——谈传统士人的修养与词的美学特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叶嘉莹先生在新加坡国立中文大学教授清词的讲课稿,由讲课录音整理而成,按照从明末清初到晚清的时间顺序,介绍了清代词目前的十位重要词人:李雯、吴伟业、陈维崧、朱彝尊、张惠言、蒋春霖、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词源于唐五代,盛于宋,历元明而兴于清,但相比唐宋词,人们对于清词知之有限。叶嘉莹先生很早已经认识到了清词的重要,对词的美感特质和对清代词人隐藏在词作后的心态,以及清词创作的外部环境,都给予了关注。清代的社会剧变与大量才智之士加入创作队伍,造了以委婉曲折之形、发心中幽微之情的清词,词至清代达到了一个全盛的时代。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有名古典文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研究所所长。自言“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李杜魂”,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桃李满门,著作等身。曾在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任教讲学,享誉海内外。2018年和2019年,叶嘉莹先后向南开大学捐献财产三千余万元,建立“迦陵”支持中国古典研究。2018年,叶嘉莹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候选人。

精彩内容:

    清朝的词在中国文学历,是词这种文学体式的复兴时代。为什么说是词的复兴时代呢?因为从宋朝以后经过了元和明两朝,而元朝兴盛的是曲(如散曲),是杂剧(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明朝兴盛的是传奇,像汤显祖的牡丹亭之类。元明两代流行的是散曲、杂剧和传奇。    我在以前的文稿中曾提过词跟诗是不同的,曲子跟词也是不同的(请参看叶撰论浙西词派一文,见一九九五年六月份中国)。词要曲折深隐才是美,而曲子则要写得浅白流畅才是美。词要有言外之意,而曲则是说到哪里是哪里,不需要有言外之意的联想。关汉卿写过一套曲子,我只念两句给你们听,关汉卿说他自己:“我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爆不破、一粒铜豌豆。”这是说他自己个的坚强,这种文学体式是让人这么一说一唱,当下觉得很好,它不是让你去想它有什么言外的意思。你一念很痛快,曲子的好处是明白流畅,能让人读后感到痛快淋漓的是好的作品。因为元、明两朝曲子流行,所以元、明有些文人用写曲的办法来写词,他们只是追求写得像曲这样地流畅,什么都说完了,也失去了词特有的曲折深隐、富于言外之意的美学标准。但是到了清朝,词恢复了这种深隐曲折、有言外之意的美学标准,所以清朝是词的一个复兴时代,因为它重新找回了词的美学标准。    元朝、明朝文人都写曲,所以词写得不好,为什么到了清朝词又写得好了?清朝怎么会忽然间把词的曲折深隐富于言外之意的特美找回来了?清朝找回了这个词的特美是付上了绝大的代价。是什么代价?是破国亡家的代价!是明朝的灭亡,经过了破国亡家的惨痛,而在新来的外族统治之下,他们有多少的悲哀?有多少的愤慨?而又不能明白地说出来,所以他们才掌握了词的曲折深隐、言外之意的美,他们找回来的美学标准是付上了破国亡家的代价。    我们开头要讲的是清朝早期的几个作者,我给你们选了三个人:李雯、吴伟业、王夫之,都是经过了破国亡家,可是对于破国亡家之痛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有的人是殉国死难了,有的人是投降给外族了,有的人是隐居不出了,他们都有破国亡家的惨痛经验,每个人的反应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风格也不同。所以清朝的词是很微妙的,这是非常奇妙的一种现象。时间已经到了,下一次我们要看看,清朝付上了这么沉重的代价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作品。    我们上次已经说过,词的微妙在于它有一种特别的美学特质,它的美学特质是以曲折深隐,富于言外之意为美的,读者阅读后,可以引起很多联想,词是以这样的作品为好。每一种不同的文学体式有它不同的美感特质,我以前说过,诗是以感发为主,是明白地写自己的感情和志意,是以引起读者之感发者为好。曲子是以痛快淋漓为主的,你一念气势很盛,当下感动了,曲是以这样的作品为好。可是词不是的,词与诗的直接的言志不一样,与曲子的痛快淋漓也不一样。词在初起的时候与花间集的特殊质有很大的关系,花间集的词写的大都是跟爱情,但如果全只是跟爱情显得很浅薄,有一些作品表面上虽然也是写跟爱情,但是却可以给读者很丰富的联想,这样的词是好词。不但从花间集的作品形成了词这种美学品质,是当词发展到了苏东坡以后,虽然苏东坡的词不再是歌词之词,苏东坡是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是自己言志的写自己的感情和志意的诗化的作品了。这一类作品之中有的作品它有诗的美学特质,是好的诗但却不是好的词。    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