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诉讼调判一体化: 内在机理与运行逻辑 法学理论 蔡绍刚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事诉讼调判一体化: 内在机理与运行逻辑 法学理论 蔡绍刚 新华正版

48.25 6.9折 70 全新

库存17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绍刚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88209

出版时间202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85页

字数245千字

定价70元

货号xhwx_1203267500

上书时间2024-05-19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目  录章  调判一体化诉讼理论建构001一、调判解纷模式的域外法视角001(一)程序设置差异:诉内和解、附设调解与调判分离002(二)程序效力差异:终结诉讼与“判决依赖”004(三)差异的原因分析:理论定位与历史之维005二、中国民事诉讼调判适用样态察009(一)程序结构:动态适用下的调判一体化014(二)主体关系:协同参与下的合作与对抗024(三)效力评价:调解与判决的同等既判力030三、界定:调判一体化理论建构031(一) 一体化理论对民事诉讼的优化与续造032(二)核心关联概念的区分与展开037(三)调判一体化适用分析与展示046第二章  调判一体化的内在机理053一、如影随形:调判共生的多元阐释053(一)对立还是协同:从“礼”到“法”054(二)自力还是外援:从“私了”到“官决”063(三)被动还是主动:从“良法”到“善治”071二、此消彼长:调判张弛的多重解读076(一)供给与需求:内外互动的逻辑076(二)政策与应对策略:基于科层制的分析视角083(三)事实主义与形式主义:侦查员还是裁判员088(四)意思自治与职权:两种价值取向张力094三、和而不同:调判一体化的行为特质097(一)致中达和:基于中庸的可变通 098(二)和而不同:融合正义标准的可预见 103(三)公私合璧:基于协同式的可接受 108第三章  调判一体化的运行逻辑:合作与对抗114一、调判一体化的过程解构115(一)从制度分析转向过程分析117(二)分析模型:合作与对抗的理论框架118二、协同主义视角下的强制与合意衡121(一)强制:调判一体化过程中的法官主导122(二)合意:调判一体化过程中当事人的对抗与对话133(三)调判一体化过程中强制与合意的衡138三、实用主义逻辑下形式理与实质理的结合158(一)往返于事实与法律之间:实质理与形式理的有机统一159(二)法官基于形式理的介入160(三)法官基于实质理的介入169(四)当事人基于形式理的对抗与合作173(五)当事人基于实质理的对抗与合作177第四章 调判一体化诉讼结果的可接受182一、诉讼结果可接受的分析视角与方法183(一)可接受的分析视角183(二)可接受的二重判断标准:从形式到实质189二、诉讼结果可接受的实证分析191(一)形式与实质均可接受:共识优化诉讼结果192(二)形式不接受但实质可接受:引导两造预期收益理化202(三)形式接受但实质不可接受:调判适用的内外场力衡207(四)形式与实质均不可接受:寻求诉讼效果与调判一体化程序目标的契合219三、提升调判一体化结果可接受的路径227(一)调判一体化应遵循的原则227(二)调判一体化的具体规则与方法231第五章  观点结与未来展望237一、研究观点结237二、未来研究展望242附录 本书相关调查问卷248参文献268后   记283

内容简介:

(1)调解与判决在民事诉讼解纷机制中具有何种功能?(2)民事诉讼解纷机制中调解与判决的适用应当遵循何种规则方法?(3)调解与判决的诉讼内结合对于审判影响如何?对于提高诉讼结果的可接受有何重要意义?(4)能否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与方案,或探寻实现调判衡的连接点,从而确保这种制度更具有广泛适用和借鉴意义?本书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作者简介:

蔡绍刚江苏宿迁人,复旦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专业,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法学博士,现任江苏省苏州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一级法官。主要从事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领域的审判实践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高法院研究重大课题或重点课题2项,主持江苏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6项。主编或参编法学类著作4部,在法律适用中国审判等重量报刊上发表数十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