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册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王阳明传+有无之境+心学+心学的诀+传录+素书 中国哲学 作者 新华正版
  • 7册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王阳明传+有无之境+心学+心学的诀+传录+素书 中国哲学 作者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7册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王阳明传+有无之境+心学+心学的诀+传录+素书 中国哲学 作者 新华正版

106.76 2.9折 371.6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等

ISBN9787547254417

出版时间201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56页

字数155千字

定价371.6元

货号xhwx_1202743495

上书时间2024-05-15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流传

心学对中国的影响

心学对其他的影响

章 宽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欲修身,先养心

看破繁华,不动于气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空心,才能容万物

第二章 诚心: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

保持本,出以真情

朴实的人生态度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胜于至巧

第三章 进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志当存高远,路从脚下行

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四章 道德心: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君子如玉亦如铁

养一身浩然正气

顶天立地,刚正不阿

好德如好

第五章 孝敬心: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顺在当下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

孝是一种生存品质

能养只是一半的孝

时刻念父母生养之恩

第六章 素净心: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

身外物不奢恋

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财”是静心的拦路虎

养心在于寡欲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徒有虚名不中用

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 决心: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笃行之

把学问用在实处

千里之行,始于当下

成功不在难易,在于身体力行去做

大胆尝试,实践出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致

第八章 思耐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

面对成败淡定处之

耐住等待,才能苦尽甘来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

人生需要反复磨炼

深陷逆境,其实“别有洞天”

寂寞是优选的验

第九章 反省心: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

静察己过,勿论人非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君子改过,人皆仰之

反观自身,不断自我提升

第十章 谨慎心:三思而后言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言辞不可太露骨

嘴巴闭关,舌头收箭

好话说过了不如不说

少妄言,多好话

第十一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待别人是善待自己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与人为善,暖人暖己

爱人者人爱之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第十二章 谦卑心:谦受益,满招损

不争才是优选的争

在其位,善谋其政

低头是一种智慧

位高不自届,功高不自傲

与贪婪断交,与清风做伴

礼让功劳,不露锋芒

在低潮时前进,在时退出

第十三章 彻悟心: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

随生活.顺其自然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以出世心境,做人世事业

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

三分能力,七分责任

生命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有用

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的人生智慧,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王阳明的言论及其心学的基本宗旨。

精彩内容:

    序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流传
    在明朝的历史中,王阳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王阳明自幼文,精读史书,11岁便能作诗;12岁时立志要“读书做圣人”,而不是读书登第做状元;15岁,独自出塞练箭、骑马,并且察军事;17岁,在新婚之夜不见了踪影;28岁举进士;34岁因仗义抗旨,惹怒了宦官刘瑾被关进牢狱,随后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却在此荒僻之地悟出了圣人之道;3年之后,调往江西庐陵任知县。此后,他一介书生却身历疆场指挥作战,屡战屡胜。官至兵部尚书,被封新建伯。这期间,还定皇室的叛乱,活捉军事的主谋——宁王朱宸濠。
    除了建立事功之外,王阳明还精通儒、释、道三家之说,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把中国古代的哲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广收门徒,传道讲学,其影响深远而广泛,不仅被后世人称为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之人,还被本、东南亚一些和地区推崇。如。本大将东乡八郎在击败俄国海军后亮出一个腰牌:“一生俯首拜阳明”,“阳明”是王阳明。后世研究王阳明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心学。
    王阳明被世人称为“百世之师”,心学主张包含了哲学、经济、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学术思想精深,内容极其丰富。
    在明代学界,王阳明的心学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波澜壮阔的主流思想之一。“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的起点,这为心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之后心学构建起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心学在继承了孔孟学派的“良知”“尽心”,以及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
    从思想史的发展轨迹看,心学可以说是儒学的自我革新,也是儒学的后一个高峰。在世界观上,王阳明坚持“理”主宰主体“心”的理念论,建立起了以“心”为本,以“心即理”为的心主体论。他提出“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不仅是一种言说,而且应是言说的当下行为现身。心学对良知所做的先验道德本体的构想,发展了孔孟的学说。王阳明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义”,致了“良知”便是“尽心知”,成了圣人。此外,王阳明提倡圣凡等观,认为圣人与凡人一样,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并能做到的,只是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因此,在他看来,圣人和凡人只有一点差别,在于能不能发现自己内心的良知。
    心学的流传使得很多人都远道来求学。因此有人说:“守仁弟子盈天下,其有传者不复载。”王学流传后世主要是泰州和龙溪两个学派。泰州指的是王银(后改名王艮)及其学派,龙溪指的是王畿及其学派。    王艮是心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的思想以阳明心学为源,却又不囿于此。他的学识博大精深、包含很广,在哲学、伦理、社会政治以及教育、等方面,都有丰富翔实的论述,构成了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王艮的“百姓用是学”“百姓用之道”,是他思想的闪光点和泰州学派思想的主旨。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