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沟通的艺术+沟通的本质 公共关系 (美)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adler),(美)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proctor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沟通的艺术+沟通的本质 公共关系 (美)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adler),(美)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proctor 新华正版

101.73 4.9折 206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adler),(美)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proctor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等

ISBN9787559608208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500页

字数601千字

定价206元

货号xhwx_1202978370

上书时间2024-05-13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沟通的艺术》
《沟通的本质》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内容简介:

沟通的艺术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著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5版)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的各种沟通方法。本书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8大专栏、超过100篇文章,让你可以轻松学和应用书中的沟通。新增多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秀的分析,让你可以轻松印证作者在每一章结的沟通准则,增加阅读的趣味。沟通的本质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如何与人高效沟通的指南,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找到了。本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在全球43年,迄今已修订至4版,是美国人际沟通课程的经典教材。
这是一本结构清晰、内容有趣、表述简洁的人际沟通通识读物。本书全面介绍了沟通的本质、模式和原则,探讨了、环境、语言、别、情绪等因素与沟通的关系,提供了处理人际和改善沟通氛围的具体方法。通过12组心理测试、72个专题研究、294个名词解释、1500份资料引用,这本书将学术内容和常生活紧密结合,辅以工作实例、前沿研究和热门电影,读起来分外有趣。
翻开本书,洞悉人际沟通的本质,成为沟通的高手!

作者简介:

沟通的艺术保罗蒂德曼(paul tidman)(1956—),美国俄亥俄州尤宁山大学(univerity of mount union)哲学与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逻辑学、认识论、形而上学及应用伦理学。
霍华德卡哈尼(howard kahane)(1928—2001),美国有名逻辑教育家,曾先后任教于堪萨斯大学、马里兰大学等。主要代表作:逻辑与哲学:现代逻辑导论(1969年第壹版,至第六版为独立作者,以后各版与他人合作),六个归纳问题(1962年),逻辑与当代修辞学(1971年),契约伦理学(1995年)。
黄素菲,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曾担任东吴大学专任讲师,并在台北商专、师范大学、台湾艺术学院、东吴大学、实践大学、辅仁大学、海洋大学等学府担任兼职讲师和辅导老师。现任阳明大学辅导中心主任。沟通的本质【美】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
圣巴巴拉城市学院名誉教授,致力于沟通写作。著有沟通要素 沟通的艺术沟通的本质等作品。

【美】劳伦斯b.罗森菲尔德(lawrence b. roenfeld)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传播学教授,他曾获得美国传播协会颁发的高等教育杰出奖,并于2012年获得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颁发的威廉费莱德奖。

【美】拉塞尔f.普罗科特(ruell f. proctor ii)
北肯塔基大学教授。他于1990年在一次以“沟通”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上与阿德勒相遇,两人使用案例达成了共识。他在1997年获得北肯塔基大学的杰出教授奖。

译者简介:
黄素菲,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学者,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心理系兼职教授。代表译作有沟通的本质沟通的艺术等。

精彩内容:

沟通的艺术    章  人际沟通入门
    阅读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评估能让沟通者在特定的情境或者关系中获得满足的需求,包括生理的、认同的、社交的和实际的需求。
    把交流模式运用到某个特定的情境中。
    描述本章的沟通原则和迷思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如何显而易见的。
    描述沟通(在某个特定例子或者关系中)在何种程度上被定为非人际沟通或者人际沟通,以及这种互动标准的影响。
    甄别在某个特定情境中不同沟通渠道的有效。
    确定在某个特定例子或者关系中沟通能力的水。
    或许你在小时候曾经玩过这种游戏:孩子们会先选出一个受害者——也许是因为他犯了一个实际的或想象中的错误,也许纯粹是为了好玩。不久之后,惩罚以沉默的形式开始了。没有人要跟他说话,也没有人会回应这个倒霉鬼所说的话或做的事。如果你曾经被如此教训过,你可能会体验到一连串的情绪。刚开始你会觉得(至少会表现出)无所谓,但过了一阵子,这种被当成透明人的压力开始萌生。如果这个游戏持续得够久,你会发现自己要么已经退缩到某种令人沮丧的中,要么已经出现敌意。敌意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一方面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回应。
    在历,事实上在每一个社会中,成年人也和孩子们一样,把沉默相待当作一个权力的工具,用来表达他的不愉快,并且为了控制社会。我们都能直觉地感受到沟通——他人的陪伴——是人类基本的需求之一,缺少与他人的接触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残酷的惩罚。事实上,一些针对职场的研究显示员工宁愿得到来自上司和同事的负面关注,也不愿一点关注也得不到。被批评确实不好受,但被排斥更令人难以忍受。
    除了带来情感上的痛苦,若一个人被剥夺陪伴甚至会影响到生命本身。腓特烈二世(frederickⅱ,亦称弗里德里希二世),公元1196年到1250年的德国皇帝,可能是个以系统化方法证实这个论点的人。一位中世纪的历史学家描述了他那独特的、残忍的实验:
    他命令保姆和护士喂养婴孩,帮他们洗澡,但是不准对他们说话,因为他想要知道,在没有人跟婴儿接触之前,婴儿会先开说哪一种语言。是古老的希伯来语,还是希腊语,或者拉丁语?又或者是他们亲生父母说的语言?后,他徒劳无功,因为所有的婴儿都死了。缺乏养育者的拥抱、慈爱的脸孔、深情的言语,他们根本无法存活。
    幸运的是,现代的研究者已经发现了相对不具伤害的研究方法,来证明沟通的重要。在一份研究“孤独”的报告中,参与者接受付费,独处于一间上锁的房间中,五名参与者里只有一名待了八天,三名待了两天,其中一名抱怨道:“别再有第二次了。”而第五个人仅仅待了两个小时。
    现实生活中与人接近和相处的需求和实验室中一样强烈,那些自己选择或者不得不成为独居者的事例不断地证实着这一点。w卡尔杰克逊(w.carl jackon),一位独自航行55天、横越大西洋的探险家,概述了大多数独居者的普遍心情:
    我发现第二个月的孤独使我深感痛苦。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自给自足的人,但是此刻我终于明白,没有旁人做伴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我开始有了强烈的、想要跟别人——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有气息的人说话的需求。
    1.1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你可能不同意上述故事,认为在令人厌烦的常生活中,独处是受欢迎的调剂品。的确,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对于独处的需求程度也远超过我们实际的独处时间。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处的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愉快变成了痛苦。换句话来说,我们都需要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去沟通。
    生理需求
    沟通非常重要,沟通的存在与否会对生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有特别的例子显示,沟通甚至可以成为生死攸关之事。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 cain)曾经是一名海军舵手,他在越南北部被俘虏后,被单独监禁了六年。他描述战俘们如何借由轻轻敲击墙壁、费力拼出单词的方式创造出一套秘密代码,以便能发送信息。麦凯恩描写了囚犯之间冒着风险仍保持和其他人沟通的情形:
    暗地里沟通的处罚是很严重的,一些战俘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被发现而遭到严厉拷打,身体和心灵都遭受了极大创伤。虽然每个人都很害怕再次遭受酷刑,但在单人囚室中听见隔墙传来的轻敲墙壁的声响时,他们仍会对典狱人员说谎。极少有人能够长时间地不与人沟通。残酷的拷打或刑罚都不如孤独那般令人难以忍受。一旦断绝与其他美国人的联系,退守到沉默中对我们而言,这等同于。
    也有其他囚犯描述了由社会隔离(oiolation)带来的惩罚效应。前新闻记者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on)回顾了他在黎巴七年的人质经历后,断然说道:“我宁愿与糟糕的人相处,也好过没人陪伴。”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