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化工工艺学 第2版 大中专公共数理化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石油化工工艺学 第2版 大中专公共数理化 新华正版

大中专公共数理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5 7.6折 59 全新

库存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作者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35835

出版时间2024-03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44页

字数521千字

定价59元

货号xhwx_1203207793

上书时间2024-03-01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书基于石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从知识结构上分别向前延伸了石油开采和炼制、向后补充了绿氢生产和减碳方面的内容。本书按石油原料的碳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描述,不仅便于读者阅读,也顺应石油化工装置作和行业的特征。本书不仅培养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还培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录:

绪论 1

章 化学工艺基础 3
1.1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 3
1.1.1 工艺流程 3
1.1.2 工艺流程的组织原则与评价方 4
1.2 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 5
1.2.1 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5
1.2.2 转化率、选择和收率 6
1.2.3 衡转化率和衡产率 7
1.2.4 原子经济 8
1.3 反应条件对化学衡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9
1.3.1 温度的影响 9
1.3.2 浓度的影响 10
1.3.3 压力的影响 10
1.4 石油化工催化剂 11
1.4.1 催化剂的基本特征 11
1.4.2 催化剂的分类 12
1.4.3 选择催化剂的基本条件 12
1.4.4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 12
1.4.5 催化剂的物理质 13
1.4.6 催化剂的活与选择 16
1.4.7 催化剂中毒与 16
1.4.8 催化剂的使用技术 17
1.5 石油化工工艺计算 19
1.5.1 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 19
1.5.2 反应过程的热量衡算 20
思题与题 20

第2章 石油的形成与开采 21
2.1 石油的形成 21
2.1.1 石油的组成及分类 21
2.1.2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23
2.2 石油钻井 29
2.2.1 钻前准备 29
2.2.2 钻进过程 29
2.2.3 固井工程 32
2.2.4 完井工程 33
2.3 采油 34
2.3.1 石油开采过程 34
2.3.2 机械采油的方 35
2.4 高压注水采油 38
2.5 热力采油 39
2.5.1 蒸汽吞吐 39
2.5.2 火烧油层驱油 40
2.5.3 蒸汽驱油 41
2.5.4 热水驱油 41
2.5.5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41
2.6 压裂与酸化 42
2.6.1 水力压裂增产技术 42
2.6.2 酸化技术 43
2.7 化学驱油技术 45
2.7.1 表面活剂驱油技术 45
2.7.2 聚合物驱油 47
2.8 油气集输 48
2.8.1 油气集输管网系统 48
2.8.2 油气水分离 49
2.8.3 原油稳定 49
2.8.4 净化 49
思题与题 54

第3章 石油炼制 55
3.1 常减压蒸馏工艺 56
3.1.1 原油的预处理 56
3.1.2 原油的常减压蒸馏 57
3.2 延迟焦化 58
3.2.1 基本 58
3.2.2 工艺流程 59
3.2.3 焦化产品 60
3.3 催化裂化 60
3.3.1 反应 61
3.3.2 催化裂化催化剂 63
3.3.3 工艺条件 64
3.3.4 工艺流程 66
3.4 加氢裂化 68
3.4.1 基本 69
3.4.2 工艺流程 69
3.5 催化重整 70
3.6 润滑油的生产 71
3.6.1 润滑油的使用要求 71
3.6.2 润滑油的组成 72
3.6.3 润滑油的生产过程 73
3.6.4 丙烷脱沥青 74
3.6.5 溶剂精制 74
3.6.6 脱蜡 75
3.6.7 白土精制 75
3.7 高辛烷值组分生产 76
3.7.1 烷基化 76
3.7.2 异构化 77
3.7.3 醚化 77
思题与题 77

第4章 碳一化工产品生产 78
4.1 合成气的生产 78
4.1.1 由煤制合成气 79
4.1.2 由制合成气 79
4.1.3 渣油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83
4.1.4 合成气的应用 85
4.2 生产工艺 85
4.2.1 的质 85
4.2.2 制的及影响因素 86
4.2.3 制的生产工艺 87
4.2.4 制的技术发展趋势 90
4.2.5 化工的下游产品 90
4.3 甲醇生产工艺 91
4.3.1 甲醇的质 91
4.3.2 合成甲醇的基本及影响因素 91
4.3.3 甲醇的合成工艺 92
4.3.4 制甲醇新技术 95
4.3.5 甲醇的利用 95
4.4 甲醛的生产 96
4.4.1 甲醛的质 96
4.4.2 甲醛的生产及影响因素 96
4.4.3 甲醛的生产工艺 97
4.4.4 甲醛的利用 98
4.5 生产和 98
4.5.1 概述 98
4.5.2 氧化偶联制 98
4.5.3 经合成气制烯烃 99
4.5.4 经甲醇或二甲醚制烯烃 99
4.5.5 与的利用 100
4.6 二氧化碳回收与综合利用 101
4.6.1 二氧化碳回收和捕集技术 101
4.6.2 二氧化碳综合利用 102
思题与题 106

第5章 烃类热裂解 108
5.1 热裂解过程机理 108
5.1.1 烃类裂解的反应规律 108
5.1.2 烃类裂解的反应机理 113
5.1.3 裂解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 116
5.2 裂解过程的影响因素 120
5.2.1 原料组成 120
5.2.2 工艺条件 122
5.3 裂解方及裂解工艺过程 124
5.3.1 管式裂解工艺 125
5.3.2 烃类热裂解的工艺过程 127
5.4 裂解气的分离 129
5.4.1 裂解气的净化工艺 130
5.4.2 裂解气的分离工艺 131
5.4.3 脱塔 136
5.4.4 塔  139
5.4.5 脱塔和塔比较 141
5.5 裂解气分离技术进展 141
5.5.1 水合物裂解气分离技术 141
5.5.2 吸附裂解气分离技术 142
思题与题 143

第6章 碳二化工产品生产 145
6.1 聚的生产 146
6.1.1 聚的分类和用途 146
6.1.2 聚的生产技术 147
6.1.3 高压聚合生产聚 147
6.1.4 低压聚合生产聚 150
6.2 环氧与乙二醇的生产及化工利用 151
6.2.1 环氧与乙二醇的质和用途 151
6.2.2 环氧与乙二醇的生产概况 152
6.2.3 直接氧化生产环氧 154
6.2.4 环氧水合制乙二醇 158
6.2.5 新工艺制取乙二醇简介 159
6.3 乙醇的生产及化工利用 160
6.3.1 乙醇的质和用途 160
6.3.2 乙醇的生产方 161
6.3.3 直接水合制取乙醇 162
6.3.4 其他工艺制取乙醇 164
6.4 乙醛的生产及化工利用 165
6.4.1 乙醛的质和用途 165
6.4.2 乙醛的生产方 166
6.4.3 配合催化氧化生产乙醛 166
6.5 乙醛氧化生产乙酸及化工利用 171
6.5.1 乙酸的质和用途 171
6.5.2 乙酸的生产概况 171
6.5.3 乙醛氧化制取乙酸 172
6.6 氧化生产醋酸及化工利用 175
6.6.1 醋酸的质和用途 175
6.6.2 醋酸的生产概况 175
6.6.3 气相制取醋酸 176
6.7 氯的生产及化工利用 179
6.7.1 氯的质和用途 179
6.7.2 氯的生产概况 179
6.7.3 衡氧氯化生产氯 179
6.8 烃类氧化反应的注意事项 187
思题与题 188

第7章 碳三化工产品生产 190
7.1 的聚合工艺 191
7.1.1 聚的质和用途 191
7.1.2 聚合机理 191
7.1.3 生产工艺 192
7.2 异丙苯、苯酚和丙酮的生产 195
7.2.1 异丙苯、苯酚和丙酮的质 195
7.2.2 异丙苯的生产 196
7.2.3 苯酚、丙酮的生产 199
7.2.4 苯酚、丙酮的生产工艺过程 201
7.3 氧化生产酸与化工利用 203
7.3.1 酸的生产 204
7.3.2 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204
7.4 氨氧化生产腈 205
7.4.1 腈的生产 206
7.4.2 腈的生产工艺条件 208
7.4.3 腈的生产工艺流程 211
7.5 氯化制氯及环氧氯丙烷 212
7.5.1 氯的生产 213
7.5.2 氯的生产工艺条件 214
7.5.3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流程 216
7.6 环氧丙烷和丙二醇的生产 218
7.6.1 生产 218
7.6.2 生产工艺条件 220
7.6.3 生产工艺流程 222
7.7 丁、辛醇的生产 223
7.7.1 丁、辛醇的质和用途 224
7.7.2 辛醇的生产 224
7.7.3 丁、辛醇生产的影响因素 226
7.7.4 丁、辛醇的生产工艺流程 228
思题与题 231

第8章 碳四、碳五化工产品生产 232
8.1 碳四、碳五馏分来源 232
8.1.1 热裂解制联产碳四、碳五 232
8.1.2 炼厂催化裂化制联产碳四、碳五 232
8.1.3 其他来源 233
8.2 碳四、碳五馏分分离 233
8.2.1 概述 233
8.2.2 碳五馏分分离技术 234
8.3 丁二烯的生产及下游产品加工 235
8.3.1 概述 235
8.3.2 丁二烯的抽提生产 236
8.3.3 丁二烯的抽提生产工艺 238
8.3.4 丁二烯的生产安全 244
8.3.5 丁二烯下游产品 246
8.4 正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工艺 247
8.4.1 概述 247
8.4.2 正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工艺 247
8.4.3 正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工艺改进 251
8.5 甲基叔丁基醚的生产 253
8.5.1 概述 253
8.5.2 甲基叔丁基醚的生产 253
8.5.3 液-固相反应器 259
8.6 异戊二烯的生产 261
8.6.1 概述 261
8.6.2 异戊烷和异戊烯脱氢 261
8.7 碳五树脂的综合利用 268
8.7.1 概述 268
8.7.2 碳五树脂的综合利用 270
思题与题 271

第9章 芳烃类化工产品生产 274
9.1 苯、甲苯和二甲苯 274
9.1.1 苯的质及化工利用 274
9.1.2 甲苯及其化工利用 275
9.2 催化重整生产芳烃 277
9.2.1 重整化学反应 277
9.2.2 重整催化剂 278
9.2.3 重整过程反应条件 280
9.2.4 芳烃生产工艺流程 280
9.2.5 石油芳烃抽提 281
9.3 芳烃歧化与烷基转移生产芳烃 284
9.3.1 反应 284
9.3.2 影响因素 285
9.3.3 工艺流程 286
9.4 c8 芳烃异构化 287
9.4.1 二甲苯异构化反应 288
9.4.2 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 288
9.4.3 二甲苯异构化的生产工艺 289
9.5 c8 混合芳烃的分离 290
9.5.1 c8 芳烃混合物的分离方 290
9.5.2 吸附分离c8 混合芳烃 291
9.6 苯的生产 295
9.6.1 苯烷基化生产乙苯 295
9.6.2 乙苯脱氢生产苯 297
9.7 环己烷与环己酮的生产 301
9.7.1 苯加氢生产环己烷 301
9.7.2 环己烷氧化生产环己酮 303
9.8 对二甲苯氧化生产对苯二甲酸 304
9.8.1 对二甲苯高温氧化工艺流程 304
9.8.2 对二甲苯低温氧化工艺流程 305
思题与题 306

0章 绿化学技术 307
10.1 绿化学化工和基本概念 307
10.1.1 绿化学化工的定义及特点 307
10.1.2 原子经济和环境因子 307
10.1.3 绿化学原则 308
10.2 绿化学技术的途径 309
10.2.1 原料绿化 309
10.2.2 催化剂绿化 310
10.2.3 绿化溶剂 314
10.2.4 过程强化 316
10.2.5 产品绿化 319
10.3 绿化学工艺实例 320
10.3.1 环己酮肟 320
10.3.2 己二酸 321
10.3.3 芳烃硝化绿工艺 322
10.3.4 甲酸的绿生产工艺 323
10.4 绿能源与化工可持续发展 324
10.4.1 化石能源 325
10.4.2 绿能源 325
10.4.3 氢能与氢的化工利用 326
10.5 “双碳” 目标与化学 330
10.5.1 “双碳”目标的内涵与实现基础 330
10.5.2 “双碳”目标的挑战 330
10.5.3 “双碳”目标的实现 331

参文献 333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原油形成、开采和炼制等石化上游加工过程开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采用产业链方式,按照原料碳数从小到大顺序逐一阐述。突出c1~c6及重芳烃典型产品生产工艺。此外,还对绿化学工艺、绿氢的生产及减碳化工利用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书突出石油特,可作为石油化工类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化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化学工艺课程教材,并可供从事化工生产、管理和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邹长军,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在石油化工领域方面,不仅先后在吉林化工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从事化工专业本科工作,还长期从事该领域的科研活动,主持石油化工方面的自然科学面上项目3项、863计划课题1项、中石油、中海油横向项目多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