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 中国历史 刘巍 新华正版
  • 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 中国历史 刘巍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学术的近代命运 中国历史 刘巍 新华正版

中国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9.74 5.8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巍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61140

出版时间201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页数378页

字数35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0737236

上书时间2024-01-01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中国学术之近代命运的意义,一言以蔽之,为重建中国学术之学统,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教训。

目录:

章 经降史升: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来龙去脉
节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
一、引言
二、“文史校雠”之学的开拓与“六经皆史”说的发轫
三、“六经皆史”说的基本内涵
四、章氏“六经皆史”说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一、“六经皆史也”:在《文史通义》位列首句之谜案
二、“六经皆史”说的传廷:章氏的影响与新时代意识建构之间的互动
三、“六经皆史”说的折变与经典地位之失落
第二章 “今古文辨义”:康有为、章太炎的经学争议与现代人文学术
节 《通义》与康有为的早期经学路向及其转向
――兼及康有为与廖的学术纠葛
一、周公?刘歆?古文经
二、孔子与《春秋》
三、礼学中的今古学之辨
四、从“记诵之学”起脚,到“以经营天下为志”
五、《通义》的弃去与康有为的今文经学立场的确立
第二节 从援今文义说古文经到铸古文经学为史学
――对章太炎早期经学思想发展轨迹的探讨
一、章太炎早年的经学立场
二、《馗书》初刻本所体现的经学思想
――章太炎对康有为今文经说的迎与拒
三、《馗书》重订本的经学思想之大变
四、结语
第三节 康有为、章太炎经学今古文之争的“知识转型”
第三章 经、子易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及其效应
一、引言
二、“九流出于王官说”与胡适批驳此说的意义
三、“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有关的根据、要素、过程的分析
四、示范作用――“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影响
第四章 “汉宋之争”再起?――梁启超、胡适、钱穆之间的“戴震”公案
节 试从“科玄论战”看梁启超、胡适有关“戴震”
研究之异同离合
一、频频著文
二、梁、胡心目中的戴震
三、从“科玄论战”看梁启超、胡适对戴震的同尊异由
第二节 钱穆的重明“宋学”及其对胡适、梁启超之“戴震”研究的批评”
一、梁启超、胡适对戴学的推崇和宣扬的一致指向:“反理学”
二、钱穆对胡适、梁启超之尊“戴”论的辩驳
三、围绕戴震研究的学术观和观之争――抑扬之间的原因与意义的探讨
第五章 经学的史学化:《刘向歆父子年谱》如何结束经学争议
一、引言
二、《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学术背景
三、《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学术贡献
四、《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初始反响
五、《刘向歆父子年谱》与经学的史学化
六、余论:若干需要摆脱的经学今古文之争的消极影响
第六章 “国史”创制:《国史大纲》“重明中华史学”的新努力
一、造作新通史――时代的需要与时代的
二、“新史学”的内涵
三、从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新史学来看20世纪
中国史学中的钱穆学派
本书结论:历史的教训
征引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之近代命运(作者刘巍)以经史之学为中心,通过关键论题、关键人物、关键著作的有机结合,从富于个的视角探讨西力东侵、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近代学术变迁之大势:经学史学之更替、子学之凌驾经学、“汉宋之争”之折变、“国史”创制之新局诸端,视角新颖,论证严密,脉络分明。其意义,一言以蔽之,中国学术之近代命运为重建中国学术之学统,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教训。

精彩书评:

讲,世运不同了,世界变了转了。中国古人用一个“运”字,比人用“变”字好得多。不说“世变”而说“世运”,为什么?因为你再变变不出这个老花样。用这个“运”字有极深的意义,在变的中间有一个不变所以叫“运”,或叫“转”。这种“运”“转”的观念,影响很大,大在哪里?譬如我们讲历史盛衰兴亡,盛了要衰的,世界上没有一个盛了不衰的。可是换过来说,衰了还会再盛的;兴了没有不亡的,但亡了还会再兴的;这叫“复兴”。我们讲要复兴,要复兴,这是我们从前几千年一路传下来的旧观念。——钱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