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年级上册/郦波语文启蒙课 小学同步阅读 郦波 新华正版
  • 3年级上册/郦波语文启蒙课 小学同步阅读 郦波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3年级上册/郦波语文启蒙课 小学同步阅读 郦波 新华正版

紧扣本教材,一课一讲,深化课文,拓展阅读 夯实作文、古文基础 精读、快读各种阅读培训 提高语文的同时,更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一二年级建议亲子共读,加强对孩子的了解,增进亲子

14.88 4.3折 35 全新

库存2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郦波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4076

出版时间201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152页

字数110千字

定价35元

货号xhwx_1201918887

上书时间2023-12-26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与本新教材配套使用一课一讲,每天10分钟,一本够用一学期,古文、阅读、写作全方位提升独立思、得体表达、学养积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启蒙书孙双金、何郁、范守纲等语文名师联袂郦波语文启蒙课有声课程喜马拉雅中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嘉宾郦波作品

目录:

讲大青树下的小学1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讲花的学校5 
学与成长
第三讲不懂要问9 
学问的奥秘
第四讲所见13 
快乐的童年
第五讲山行18 
秋天里的春天
第六讲赠刘景文22 
人生的成熟季
第七讲夜书所见26
旅人的乡愁
第八讲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30 
一叶知秋
第九讲秋天的雨34 
收获的季节
第十讲迁徙的季节38 
的旅行
第十一讲听听,秋的声音42 
心灵与自然的对话
第十二讲去年的树46 
守诺与爱
第十三讲那会很好50 
生命的历程
第十四讲牛肚子里旅行54 
患难见真情

第十五讲一块奶酪58 
集体的力量
第十六讲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62 
关于道理的道理
第十七讲也倒不了的老屋66
被人需要很重要
第十八讲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70 
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
第十九讲不会叫的74
奇特的想象
第二十讲人心齐,泰山移78 
群体的智慧
第二十一讲搭船的鸟82 
发现身边的美
第二十二讲金的草地86 
感受变化
第二十三讲望天门山90
江山如此多娇
第二十四讲饮湖上初晴后雨94 
多侧面的美
第二十五讲望洞庭98 
风景这边独好
第二十六讲富饶的西沙群岛102 
有待开发的疆域
第二十七讲海滨小城106 
美丽的家乡

第二十八讲美丽的小兴安岭109 
原始森林之美
第二十九讲早发白帝城113
长江之歌
第三十讲大自然的声音116 
自然的交响
第三十一讲父亲、树林和鸟119 
美好的愿望
第三十二讲带刺的朋友122 
动物的生存智慧
第三十三讲采莲曲125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第三十四讲司马光128 
从文言文中学什么
第三十五讲掌声131 
不要吝惜你的掌声
第三十六讲灰雀134 
爱的传递与分享
第三十七讲手术台是阵地137 
无私的奉献
第三十八讲爱人若爱其身140 
先哲的教诲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逐一进行解读。全书共有38讲。全书体例相对统一,每一讲都在正标题下添加一个对课文进行提炼而获得的副标题与前者形成呼应来表明主旨,加以。每讲基本上都是以课文为线索和依据,先从某个方面,比如字形、字义或全文意义等为切入点讲解课文,再以“启蒙小故事”引出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来佐证或补充、扩展,另有“跟郦老师学古诗”“美丽的汉字”“小知识”等,选取富有、与课文具有某种形式上或内在关联的古诗、典故、知识点介绍等,以图熏陶,使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作者郦波是师大教授,以学问著称因而常常出镜于类节目,获得大众的喜爱和认可。郦老师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对教材的驾驭具有学者的娴熟和游刃有余:联想丰富,举一反三时涉猎古今中外;分析和整合条理清晰,材料充分;选文归类自然、贴切;是一种纵横捭阖的大语文解读风格。

作者简介:

作者:郦波,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嘉宾,“百家讲坛”主讲人,全民阅读形象大使,广受瞩目的中国传统传播者、基础教育优选理念的者和实践者,在教师人文素养教育和语文方面颇有建树。

精彩内容:

    第二十三讲  望天门山
江山如此多娇
郦老师讲课文
,我们要讲的是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云: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边来。
开元十三年(725 年),年轻的李白次离开家乡,出蜀远游。
一路走来,他写下了许多抒发情感的千古佳作。其中有这首《望天门山》,还有你们以后会学到的《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等等。
在这些诗中,李白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情感,其中有对故乡蜀山蜀水的思念,有对新看到的外部风物的惊叹与神往。《望天门山》是这样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题为“望天门山”,是指作为李白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身在舟中,放眼远望,望到天门山那造化神奇的自然风光。所以说,一个“望”字,正是这首诗的关键所在。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都是从“望”这个角度来写的,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比如杜甫的《望岳》,比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再比如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因为是“望”,所以诗人与天门山之间便有了一种奇妙的距离感。
天门山其实是东、西梁山的合称,因为仿佛大自然的天然门户一般而得名。远远望去,李白只觉得天门山的山形水融为一体,有了一种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在这种感觉的下,李白写出了千古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边来”的佳句。在他的笔下,那两岸青山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欢欣地迎接着远来的一叶孤帆。
之所以能够有这种大胆有趣的想象,其实源自年轻的李白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启蒙小故事:梦笔生花
关于李白的才华,历曾经有一个传说。
据说,李白在时曾做过一个梦。梦中,他看到自己所用的笔上生出一朵朵灿烂之花。李白大喜,便用笔于纸上飞快书写,落笔之处,都是花朵。醒来后解析此梦,说是此梦大吉,表示李白的才华会遍地开花,名扬天下。     
关于这件事,后人也有记载。如五代周时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便说:“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这个故事也是成语“梦笔生花”的来源。
其实,梦笔生花只是结果,要达到这种流芳百世的写作功力,没有背后无数汗水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这涉及到了另一个关于李白的有名传说,也是那个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很聪明,不过却很贪玩。,李白又跑到外面去玩,在山下的小溪边看到一个老婆婆,正在用力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棒。
李白很奇怪,走过去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告诉李白,自己在把这根铁棒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惊讶极了,觉得这接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老婆婆却信心十足地说:“我相信,只要天天磨,有能将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婆婆的话让李白非常震动。从此,他努力读书,可以说做到了“读书破万卷”,才终能够“下笔如有神”。
对刚刚开始学不久的同学们来说,大家也应像李白一样,始终保有这样的学热情和对学的浓厚兴趣,这样,在你们的学之路上,也会开满鲜花。

想一想,练一练
不仅仅是李白,中国古代诗词中其实有特别多的歌咏名山大川的,这说明了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美。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去遍览祖国的美好河山,体会生活的美好。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造化的神功在这片土地上造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而勤劳智慧的华夏民族,则发挥聪明才智和神奇想象,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美好的情感寄托。江山如此多娇,也自然引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激情,诞生了一批的文学艺术作品。
其实,所有的写景都与诗人抒发情感密切相关。
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景,往往与他的情绪、心境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写春天,会有《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欢欣,会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明媚,也会有《相见欢》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惆怅。同样,书写秋天的诗人,会有《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伤感,也会有《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胜春朝”的豪情。
同学们还可以想一想,自己还记得哪些诗词,描绘了祖国的山水之美。
同学们现在欣赏的是古诗,但是古诗和现代白话文一样,都是思想、情绪的自然表达。仔细观察,细加选择,巧妙表达,能够把我们的所思所想很好地表达出来。
因此,我们在古诗中,除了欣赏音韵的美,意境的美,那种生动的描写方,也可以给同学们很大的启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