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 大秦帝国启示录 中国历史 ()陈舜臣 新华正版
  • 秦始皇 大秦帝国启示录 中国历史 ()陈舜臣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秦始皇 大秦帝国启示录 中国历史 ()陈舜臣 新华正版

用文字治愈心灵的散文大家张晓风首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散文集倾情作序,与读者分享成长经历席慕蓉、蒋勋 联袂华语文坛一支亦秀亦豪的健笔淋漓写尽人世间的孤意与深情

28.2 4.8折 59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舜臣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63659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208页

字数133千字

定价59元

货号xhwx_1202162046

上书时间2023-12-22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读者基础深厚。陈舜臣在历史创作领域与司马辽太郎并称双璧,受到柏杨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多次在本掀起读史狂潮,超过2000万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作者以浅显的文字将复杂的历史进行解析,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历史、引发思,是了解秦以及先秦历史的通俗读本。秦始皇、秦朝以及先秦,一直以来都是读者感兴趣的人物和时代。从漫画到游戏,从动漫到影视剧,近几年尤其受追捧,本书正中读者胃,能够满足读者一探这段历史的阅读需求,前景良好。

目录:

章 功在千秋

“皇帝”的发明者/002

少有的“统一”/007

秦国的“拿来主义”/011

深入人心的理念/013

第二章 乱世风云

式微的周王室与秦国的成长/018

秦国的异国人才/021

时势造英雄/026

两种治国之道/029

第三章 秦王的秘密

上位的周折/032

商人吕不韦的投资/034

为王铺路的商人/037

秦始皇生父之谜/039

《吕氏春秋》诞生史/042

第四章 踏上统一之路

大一统的助力者/046

跨越国境的人/048

合纵还是连横/051

情中人赵武灵王/055

第五章 者的阳面与阴面

秦始皇与阿克巴大帝/060

秦始皇与成吉思汗/062

频繁遇刺/067

第六章 万里长城与骁骑民族

名扬天下的万里长城/070

骁骑民族的融合/074

斯基泰人的影响/078

“笔祖”蒙恬/081

第七章 支撑秦国的家思想

儒家精神的缺失/084

李斯和韩非的恩怨/087

封杀言论的缘起/092

坑儒的/095

家思想的支撑/097

第八章 羡仙

封禅一事的疑点/102

被迷信冲昏头脑/105

老的愿望/109

秦始皇的两面/114

第九章 民怨沸腾

从不毛之地到沃野良田/118

曾祖父留下的传家宝/122

规模宏大的半成品/125

疑窦丛生的陵墓/127

刘邦和项羽的崛起/132

第十章 战国不错的虎狼之师

集权和农业改革/136

白刃战的引入/138

老谋深算的王翦/140

收缴天下兵器/147

第十一章 文物会说话

意外的重大发现/150

两千年前的禁卫军/153

主帅俑到底是谁/157

秦朝文物二三事/159

第十二章 大秦帝国的覆灭

博浪沙刺杀事件/164

遗诏的谜团/166

遗臭万年的宦官赵高/169

逃犯与大秦灭亡/174

治国之道的反面教材/181

后记/183

内容简介:

他是大一统思想的确立者、“皇帝”称号的发明者、集权制的开创者、万里长城的修筑者、“世界第八大”的创造者秦始皇,这个谜一样的男人,究竟留下多少争论与迷思?大秦帝国,这个辉煌却短命的王朝,在历史长河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本书以秦始皇之谜为切入,全景展现了大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社会等各方面。可以说,一部秦始皇,是半部中华文明史。

作者简介:

知名作家柏杨高度推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振红背书,"读懂秦始皇和大秦帝国,是读懂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

精彩内容:

        “皇帝”的发明者
    “皇帝”一词对应的英文是emperor。该单词起源于罗马帝国对皇帝的称呼,而秦始皇则是历少有以中文的“皇帝”二字作为尊号的人。
    在秦始皇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有七个强大的,被称为“战国七雄”,秦国便是其中之一。后来秦始皇开始逐一兼并六国,终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地处山东半岛的齐国,实现了天下统一。
    在这时,他认为自己需要一个新尊号了。此前他与其余六国的国君一样,都以“王”作为称号,称秦王政。
    秦始皇不堪忍受自己还是“七王”中的一人,已经的六国国君在称谓上仍可以与自己起坐。他相信肯定有比“王”更好的称号,便下令让群臣商议。
    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等重臣翻阅若干古籍后,向秦始皇禀告商议结果:“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位,其中泰皇为尊贵。臣等提议将‘王’改为‘泰皇’,以‘泰皇’为尊号。”
    秦始皇的格有几大特点,其中一个是遇事会与大臣商量,但又不会接近听从建议。满意的采纳,不满意的否决。
    秦始皇不满意以前有人用过“泰皇”这个称号,他想要的是一个全新的、二的称号。
    “现在我统一了天下,五帝那点儿领土根本不值一提,连夏、商、周的明君也无与我相提并论。”
    《史记》记载: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秦始皇取泰皇的“皇”字,和上古五帝的“帝”字,将尊号定为“皇帝”,代表他兼备三皇五帝的美德。三皇五帝是上古时代的人物。关于三皇究竟是哪三个人,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但一般是指向百姓传授了许多知识的伏羲、女娲和神农这三位首领。五帝指的则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五帝时代的“天下”,据说有千里见方那么大。那时的一里等于四百多米,所以千里见方的面积大约是16万方千米。整个“天下”的统治者,也相当于掌管着两个北海道而己。
    皇帝,这两个字的组合可以说是少见的。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另一个格特点,是喜欢二、标新立异。
    其实天下诸侯、国君之间广泛使用“王”这个称号,不过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往前数一百年左右的事。在那之前,只有周天子才是王。尽管那时周天子式微,已然名存实亡,但诸侯们仍不敢造次。春秋时代,周王室分封的诸侯无一人敢称王,皆以爵位自称。侯爵称侯,伯爵称伯。
    不过,那些未被周王室分封的人、不食周王室俸禄的人,以及与周王室关系疏远的南方人(吴国、越国、楚国)都早早以王自居了。
    楚王掌管湖北、湖南两地,他在被人指责不该称王时曾说:“有何不可?我蛮夷也。”这里所说的“蛮夷”和语里的意思有些区别ⅲ,此处指的是远离中原的区域,即远离繁荣的黄河中游地区,属于不同圈的地方。所以他的意思是,反正山高天子远,我想称王称王。
    吴国与越国亦是如此。吴王夫差(公元前496~前473年在位)与越王勾践(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都在春秋时代便自封为王。
    周天子所分封的这些诸侯,起初还因忌惮周天子而不敢称王。时间一长,这份忌惮也慢慢消失。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被架空,诸侯们随即纷纷称王。
    与秦始皇相隔四代的秦国国君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惠文王正式称王。两年后,韩国与燕国国君称王。诸侯称王,距秦始皇统下不过百年,时代也并不算遥远,秦始皇不知餍足地给自己取了新的尊号。
    秦始皇改尊号为“皇帝”的同时,又规定以前人人皆可使用的“朕”,从此只能为皇帝一人所用。从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来看,“朕”初似乎是“我的”的意思。这个原本任人使用的字,这样被秦始皇变成了皇帝的专属自称。
    此外,秦始皇还将“玺”字也据为己有。“玺”字原来指的是普通人的,秦始皇却规定以后只有皇帝的可以称“玺”,其他人的一律称“印”或“章”。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废除了谥号。一般在统治者死后,下一代人根据他生前的品行决定谥号。比如在战争勋显赫的人称武王,为天下带来太盛世的人称文王、昭王、穆王等。
    而秦始皇无接受这种制度。秦始皇认为,孩子不能对父母指指点点,大臣也不能对君王品头论足。自己做代皇帝(即始皇帝),继位的子孙按照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这样排列下去,“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于是,秦始皇废除沿用已久的谥号制度,建立了以世的新制度。
    废除谥号制度一事同样为我们展现了秦始皇对新事物的执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排斥批评、独断专行的一面。
    p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