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本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当代中国教育学人文库 教学方法及理论 冯建军 新华正版

教学方法及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41.14 6.1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建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64172

出版时间201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12页

字数339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xhwx_1201897082

上书时间2023-02-09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教育人学导论     
 一、教育哲学的“人”与人的“教育哲学”            
(一)哲学:本质意义上的人学             
(二)人观:教育哲学的核心            
(三)教育哲学中“人”的失落   
(四)人的自觉与教育哲学的人学使命   
二、作为学科的教育人学             
(一)何谓教育人学            
(二)教育人学的学科质          
(三)教育人学的主题           
(四)教育人学研究的方论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生成论教育人学范式          
(一)本体论本质主义人学范式及对其的反思           
(二)实践生成论人学范式的提出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生成论人学范式下的人观  
第二章 走向人的教育  
一、向着人的解放的目标迈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价值  取向回顾    
(一)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冲破教育的政治化,  确立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          
(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教育对人的发现        
(三)21世纪初:教育对人的彰显
二、回到“人”:世纪之交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共同主题         
(一)教育本质研究的人学视野         
(二)教育目的研究指向真正的“人”         
(三)教育功能研究转向本体功能         
(四)以“人”的方式研究“教育与人”的关系
三、回归“真实的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哲学         
(一)教育对“人”的回归         
(二)认识“真实的人”         
(三)基于“真实的人”的教育观念
四、教育成“人”:依据与内涵
(一)类生命:人之为人的根本         
(二)交往实践:类生命的生成机制        
(三)教育:成“人”之道
五、人视域与教育之道         
(一)人设与教育学之“基”         
(二)人困境与教育之“惑”         
(三)人解放与教育之“道”
第三章 主体与教育
一、社会形态与主体嬗变
(一)“人的依赖关系”下人的发展
(二)“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发展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人的发展
二、群体主体与依附教育
(一)群体、群体主体与群体主体         
(二)古代社会的依附教育
三、主体与主体教育       
四、从主体到主体间         
(一)从主体到外在的主体间         
(二)从外在主体间到内在主体间
 五、从主体间到他者         
(一)对主体间的质疑与批判         
(二)他者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师生关系:非对称的责任关系
六、从他者到公共         
(一)公共:共生体的主体间         
(二)他者承认:走向共生主体的公共         
(三)公共中的主体间关系:共在、共生、共育         
(四)培育公共
第四章 生命与教育
一、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         
(一)对以往认识“人”的方式的反思         
(二)人是双重存在的复杂生命体         
(三)教育因生命而发生
二、回归生命:教育的价值选择         
(一)“工具教育”质疑         
(二)教育“轴心”的转换         
(三)回归生命的教育
三、生命特与教育诉求         
(一)生命的特         
(二)关注生命的完整         
(三)凸显生命的灵动         
(四)张扬生命的个         
(五)唤醒生命的自觉
四、生命化教育的原则         
(一)自然原则          
(二)自主原则         
(三)体验原则         
(四)生活化原则           
(五)个化原则
第五章 公民与教育
一、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一)成为公民: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身份认同:公民身份的重要组成         
(三)公民教育:公民身份的“再造”与“创造”
二、多元公民身份
三、个体公民身份认同教育
四、公民身份认同教育         
(一)认同的内涵与构成          
(二)公民身份认同的挑战         
(三)应对挑战的公民身份认同教育
五、社会公民身份认同教育
(一)社会公民身份认同的对象:公民“社会共同体”         
(二)社会公民身份认同的核心:公共精神         
(三)培育公民公共精神之路径
六、全球公民身份认同教育
第六章 教育承认正义与美好教育生活
一、教育正义:从关注“分配”到关注“承认”         
(一)两种不同的正义及其关系         
(二)教育分配正义及其局限        
(三)教育承认正义及其实现
二、不羞辱:教育承认正义的底线         
(一)教育羞辱及其危害
(二)不羞辱:正派教育的首要原则         
(三)不羞辱的局限及其
三、人的尊严:教育承认正义的追求         
(一)尊严何以成为教育的价值规定         
(二)人的“未完成”是尊严和教育的共同源泉         
(三)教育提升人的尊严         
(四)教育培养人有尊严生活的能力         
(五)教育过程必须是有尊严的
四、创造新时代美好教育生活         
(一)美好教育生活: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美好教育生活的价值规定         
(三)创造美好的教育生活

内容简介:

教育人学是教育哲学的当代形态,它以教育中完整的人为对象,研究完整的人及其教育的问题。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分析批判了传统教育哲学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人的失落。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代替传统本体论,从社会历史实践中人的存在规定出发,回到“具体的人”,回归教育的本真。本书依据会发展的现实与趋势,探讨了主体与教育、生命与教育、公民与教育、教育承认正义与美好教育生活等新时代的教育人学主题,确立教育人学的思想,并以教育人学思想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新时代教育改革必须回归育人初心,回归教育本真,确立人是教育的原点,坚持育人为本,唤醒主体生命自觉,激扬生命潜能,培育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本书以人学视野审视教育问题,建构教育理想,适合于充满激情和理想的教育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冯建军,博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重点学科教育学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长、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主持承担十多项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出版当代主体教育论生命与教育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差异与共生:多元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研究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教育的人学视野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等专著,主编及参编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1990―2010)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以及当代教育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哲学等高校教材,在学术刊物发表二百余篇,其中五十余篇被非常不错报刊二次转载,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