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散文 joshua coleman,ph.d.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散文 joshua coleman,ph.d.

散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15.71 3.7折 42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joshua coleman,ph.d.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470312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页数247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xhwx_1200853471

上书时间2021-11-25

浩子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富有同情心的技巧助你与青少年子女融洽相处感同身受地为那些靠前希望成为理想的父母却失去了机会、为失去与子女间的亲密和谐关系而伤心不已的家长们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分析与建议。现在的心理学界主张通过同情、宽恕、感恩、乐观等传统原则扭转这一趋势。

目录:

1.动辄得咎的现代父母
――父母用心负责不能保证亲子关系不会出问题
千错万错都是父母的错?
本书的对象
青少年与成年子女对父母造成的伤害
这不是教养工具书”
各章简介
2.被误解的父母
――厘清问题
让父母重新站起来
孩子不只受父母影响
子女vs.父母
如何运用本书
心灵疗愈的基本原则
3.内疚如何造成父母的痛苦
――真实或想象的过错
否定内疚的代价
内疚vs自我同情
学同情自己
如何弥补过错
你们是糟糕的父母!
4.孩子的观点
――是抱怨父母做得不够好
家庭观点的差异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不要解读为只针对你
宽恕的意义
面对指责或批评时的一般原则
5.21世纪的新好父母
一一忧心忡忡的称职父母
新的家庭模式
都是父母的错
孩子坐上谈判桌
病态的母亲
家庭里的危机
广播、电视与社区犯罪
连玩耍都危险
孩子的世界
儿童消费者
营养焦虑
离婚的影响
经济问题与父母的心结
6.充满羞愧感的父母
――你不必默默承担
内疚vs.羞隗
分离带来的羞愧感
青春期延长
解读羞愧感
同理心
孩子的心理负担
专为教皇设计的汽车
学不做情绪反应
减轻羞愧的步骤
7.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
――亲子性格南辕北辙时
兄弟姐妹大不同
手足问的影响
为什么弟弟都能得到他想要的?
难缠的个性
抚养具攻击性或叛逆的孩子
自觉不够称职
不同程度的攻击性
型父母vs攻击、叛逆型子女
敏感或自尊心低的父母vs,攻击、叛逆型的孩子
型父母vs敏感型子女
高成父母vs低成子女
沮丧的父母vs好动的子女
外在的影响
自我的延伸
父母的差异
8.孩子未必针对你
――得理不饶人的青少年与父母的因应之道
了解青少年
孩子终究要展翅飞翔
打击专家
的必要
对孩子设定时常犯的四种错误
暴力青少年
孩子为何有暴力行为?
诉诸孩子的内疚感
吵完架之后
何谓正常的青少年行为?
父母离婚的青少年
过去的压力对青春期发展的影响
9.离婚的伤害
――父母的心灵疗愈
离婚调查
父女关系
母亲如守门员
继母难为
继父母之痛
问题继子女
另一个家
不神圣的结合
厘清事实
疗愈练
10.问题婚姻与问题配偶
――亲子关系的修补
不和谐的婚姻
承担责任
用心的父母该怎么做?
配偶批评我的教养方式
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你
与易怒型配偶沟通的要领
感觉被排斥或被取代
配偶与成年子女很疏离
威胁离婚
11.子女发展不顺利
――当青春期子女与成年子女发展不顺利
有些孩子为什么一直无成功跨出步?
精神疾病
父母难为
与酒精
抛开过去
父母会伤人
性侵害
冒险、焦虑与长大
不敢尝试
无离巢
你能放手让孩子飞吗?
过度担忧的父母
忧郁父母的亲子指南
过度控制型父母
忽略型父母
批评、排斥、虐待型父母
纾解压力
后记
――心灵疗愈的基本原则
附录
――爱家男人要三思

内容简介: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富有同情心的技巧助你与青少年子女融洽相处的基础。为“婚姻家庭”系列丛书之一。在是谁伤了父母的心--富有同情心的技巧助你与青少年子女融洽相处的基础。中,约书亚.科尔曼博士,心理学家,也是一位父亲,感同身受地为那些靠前希望成为理想的父母却失去了机会、为失去与子女间的亲密和谐关系而伤心不已的家长们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分析与建议。通过案例分析与治愈练,科尔曼博士帮助父母们减轻愤怒,负疚感与羞耻感;了解性格、青春期、自己或配偶的失误、离婚如何使亲子关系趋于紧绷;接受自己与子女的缺陷;建立重建亲子关系的策略,向前看,接受无改变的事情。通过帮助父母认识到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哪些事情需要放手,科曼博士帮助父母与子女找到更积极方进行自我疗伤,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约书亚.科尔曼(joshuacoleman),博士,是一位靠前认可的亲子、夫妻、家庭关系专家。他是当代家庭研究会(councilonc0ntemporarvfamilies)不错研究员,著有两本备受赞誉的著作——婚姻美容(themarriagemakeover)与懒惰的丈夫,thelazyhusband)。他常为旧金山纪事报撰文,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心理学杂志、泰晤士报(伦敦)等都介绍过他的相关建议。他是美国广播公司(nbc)晨间脱秀节目秀的常客,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晨间新闻节目早安,美国等许多其他节目中担任过嘉宾。科尔曼博士与其家人现居旧金山湾区。中国台湾地区大学外文系,辅仁大学翻译研究所肄业。曾获粱实秋文学奖译诗组佳作,译作y梁体男子汉的本质获第三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翻译类佳作奖)。译有德国短篇小说精选资讯焦虑真实的谎言eo美之为物公园之父:蛮荒的缪尔这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离婚后——孩子走过内心路爱上m型男人重建镜子里的陌生人如何教养喷火龙等,现从事专职翻译。

精彩内容:

    3.内疚如何造成父母的痛苦
    ――真实或想象的过错
    父母自认为对于女造成伤害,当然会感到强烈的内疚、羞愧与懊悔。有些父母的做确实对子女不利,甚至会造成伤害。即使是不明显或善意的伤害,也会在父母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此外,很多父母并未伤害子女,只是自己误以为如此,因为他们没有标准去评判孩子的指控是否合理,这时父母的反应可能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父母要想做到称职必须对子女的不满具备靠前的敏锐度。这种能力固然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更有意义,却也让父母更容易产生有心无力、羞愧或内疚等感觉。试以下面的故事为例,看看子女的指责如何让为人父母者愈来愈无所适从。
    ?一名幼儿在人行道上跌倒,孩子指责妈妈没有好好保护他。
    ?一名幼儿在人行道上跌倒,父亲指责妈妈没有好好保护孩子。
    ?10岁孩子的老师打电话给家长,说她怀疑孩子在校表现不佳“是因为很近家里出了问题”。
    ?13岁的女孩对母亲说她恨母亲,因为她“太以自我为中心”,接着又说,“难怪爸爸要和你离婚”!
    ?18岁的女孩告诉父母,她开始吸毒是求救的信号,父母为何没有早点看出来送她去治疗。
    .20岁的儿子大二读完便辍学,告诉父母:“都是你们的错,你们一直给我太大的压力!从不关心我快不快乐!”
    .30;9的儿子拒绝和母亲联络,原因是母亲从未对自己未善尽亲职表示歉意。
    在20世纪上半叶之前,多数父母碰到这类情况都很清楚该怎么处理,尤其是子女还住在家里时。他们深信孩子有义务证明他的价值给父母看,而不是颠倒过来。老派的父母会指责孩子不尊敬长辈,不知天高地厚。这种反应未必更好,却能让他们不致像的父母一样,面对子女的不满充满内疚、自我怀疑、困惑与痛苦。
    本章要探讨内疚如何造成父母的痛苦,以及面对子女的批评与拒绝时该如何承受这样不堪的经验。不论是曾经犯下大错、没犯过什么错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父母,相信都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否定肉疚的代价
    康妮是个单亲妈妈,育有14岁的女儿。她刚接受心理治疗时已戒酒两个月。与许多刚戒酒的人一样,她希望通过心理治疗探讨过去10年来是什么让她不断在酒精中寻求慰藉。其中一个重点是厘清父亲的暴怒是如何让她失去自信与安全感的。
    她虽没有明言,但我怀疑她之所以会感到痛苦,一个原因是她认为自己不是称职的母亲。我会这么说,是因为每当我问及她的女儿,她是说:“她常抱怨我不是个好妈妈,拜托,我现在不是戒酒了吗?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她的情况至少比我小时候好上一倍,她应该自己调适。”表面上这是对女儿的抗议与批评,背后却显然隐藏着巨大的内疚与懊悔,康妮认为自己沉溺于酒精的这些年没有善尽母职。
    对女儿的不满,康妮为何那么无接受?这是因为她急于减轻内疚、悲伤与懊悔。她小时候有个愿望是有成为比自己父母更好的父母,她直言绝不会像父亲那样乱发脾气,也不会像母亲那样不顾子女。但像许多问题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到头来她却继承了父母的缺点。沉溺于酒精的那段时间,下班后她常在外面流连到很晚,回家时女儿早睡着了。女儿一抱怨,她便大吼:“大小姐,这个世界可不是只以你为中心。我也有资格放松一下,不要只想到你自己!”
    ……
    p23-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