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轶事
  • 风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轶事
  • 风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轶事
  • 风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轶事
  • 风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轶事
  • 风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轶事
  • 风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轶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风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轶事

10 1.9折 54 八五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肖东发 编;陈光中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1

勤奋斋图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自然黄斑边有点折迹品看图片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肖东发 编;陈光中 主编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40410
  • 定价 5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8页
  • 字数 244千字
【内容简介】
  《风范:北大名人故居及轶事》以位于沙滩红楼周边及北大燕南园的名人故居为依托,讲述了北大老一辈的学者、大师睿智的人生与沧桑的经历。作者亲赴实地进行考察,拜访了芮沐、侯仁之、林庚、季羡林、林焘、徐献瑜、宗璞、汤一玄等诸多前辈学人,搜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以优美流畅的文字、精致珍贵的图片和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关怀描绘北大名人风范和大师风采。本书翔实地展现了大师精彩的人生华章,通过回顾大师的心路历程与学术轨迹,让年轻的学子进一步了解大师的生平业绩,以探究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原因所在。
【作者简介】
  肖东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国图书史、出版印刷史、年鉴学、出版经营管理、北京文化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13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出版《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年鉴学概论》《实用年鉴学》、《中国图书》《中国出版图史》《中国图书馆年鉴》《藏书中国丛书》《中国编辑出版史》等。

  陈光中,北京作家学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出版《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八册以及《走读鲁迅》《走读周有光》《走读京城角落》《侯仁之》等。
【目录】
东堂子胡同的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在北京居住的时间并不太长,主要是1917年至1923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那段时间。其间他曾多次出国,而且在北京住过的地方也有多处。后来将他在东堂子胡同的住处定为其故居,有十分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因为它与五四运动有直接的联系。

文华胡同的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在北京时住过的地方共有五处,现在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李大钊于1920年至1922年住在这里,那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要时期,他进行过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活动。

箭杆胡同的陈独秀故居

  陈独秀的住处在东城区北河沿箭杆胡同。这是一条很短的小胡同,陈独秀在门牌为9号的小四合院里租用了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两边是卧室。这里既是陈独秀的住处,也是《新青年》的编辑部。

南半截胡同的鲁迅故居

鲁迅在绍兴会馆居住的那几年,中国社会面临着剧烈的动荡。刚刚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中国,又陷入连年的动乱之中。刚过而立之年的鲁迅,当时正处于一生中情绪最为低沉的时期。也就是在此居住期间,鲁迅受蔡元培先生的委托设计了北大校徽。

八道湾的鲁迅与周作人故居

那的确是一段十分辉煌的时期,各界人士时常来访,给八道湾增添了许多热闹,如蔡元培、胡适、郑振铎、许地山、郁达夫等人都曾到过这里。鲁迅此时已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闯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阿Q形象就诞生在这里。

燕园临湖轩的司徒雷登故居

虽然临湖轩被指定为校长的专属住所,但司徒雷登并未真的把它当做自己的私宅。临湖轩时常作为公共场所,用于接待来访的贵宾,一些重要的会议也在这里召开。燕大的青年教师结婚的时候,经常在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很乐于为他们担任证婚人。冰心与吴文藻的婚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燕南园的马寅初故居

校方为马寅初在燕南园安排了一处住房,那就是位于燕南园西南角的63号院--一座环绕在翠竹之中的小巧的平房。院子既保持着独立的格局,又与整个燕南园融成一个整体,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小天地。

东总布胡同的马寅初故居

马寅初刚到北京时,暂时住在北京饭店。为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经陈云亲自安排,选定东总布胡同32号院作为马寅初的寓所。这是一个独立的院落,进入朝北的西式大门,甬道右侧是一座二层小楼,南面有一个树木繁茂的庭院,周边的院墙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静谧空间,环境还是很幽雅的。

燕南园的冰心与吴文藻故居

  从1929年到1938年,冰心和吴文藻一家在燕南园居住了近十年。冰心对这里充满感情,在自己写过的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过燕南园。66号是一座二层小楼,由于地处燕南园一隅,显得格外幽静。楼前一小块空地,花花草草长得十分茂盛。这小楼是燕南园西侧最靠北的一栋,旁边就是那两块著名的"花匠碑"了。

蒋家胡同的顾颉刚故居

顾颉刚的故居就在北京大学东门外的蒋家胡同3号。这是一处十分规整的四合院,小巧的院门上精致的砖雕、正院的垂花门等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垂花门内侧上方的壁画,极其精美。而院中的东厢房,就是当年禹贡学会的所在地。

魏染胡同的邵飘萍故居

1925年春,邵飘萍在宣武门外的魏染胡同35号筹建新的报社楼房。当年10月26日,京报社迁入新址。报馆办公楼坐东朝西,是一座两层的砖木结构小楼,临街立面用西洋式砖壁柱装饰,大门处有古典柱式门廊,在胡同中的一片平房中显得十分突出。楼门上方中央镌刻着"京报馆"三个字,是邵飘萍亲手所书。从办公楼的大门进去,经过穿堂,便进入后院,这里是邵飘萍的住宅。

西海西沿的梁漱溟故居

梁家老宅原来的门牌号是小铜井胡同1号,后改为"西海西沿2号"。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梁漱溟从"顽固透顶的反动分子""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变成了"中国敢于仗义执言为农民说话的第一人""哲学大家""最后一个大儒",声誉甚隆,这不知应算作一幕历史的悲剧还是喜剧。而梁家老宅在2002年已被拆除,如今踪迹难寻了。

吉安所左巷的毛泽东故居

为了工作方便,由新民学会总干事肖子升出面,以北大学生的名义租了景山东街三眼井的三间小屋。当时住在这里的有八个人,除毛泽东外,还有肖子升、陈绍休、陈焜甫、罗章龙、欧阳玉山、蔡和森等。由于人多屋小,显得十分拥挤,八个人睡在一张大炕上。为了节约开支,他们只能自己动手做饭吃。但是,艰苦的生活条件并不能影响毛泽东的乐观情绪。

内务部街的梁实秋故居

  梁实秋的故居在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39号。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京式四合院,至少有三十多间房屋。但是西院现在已经被隔出去,成了另一个院子。如今在这里住了几十户人家,搭建了不少小房,所幸院子的格局保存得还算完整。

燕南园的冯友兰故居

冯友兰一家先是住在燕南园54号,后来迁至57号。他的后半生都是在这所小院里度过的,因此对它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将其命名为"三松堂"。院中最显眼的,自然是那几株四季苍翠的油松,虬枝如指,把阳光播弄得碎成一地跳跃闪动的亮斑。

燕南园的江泽涵故居

自燕南园西面走上一个缓缓的长坡,迎面第一幢房子就是51号。著名数学家江泽涵教授在此居住了四十余年,度过了他的后半生。今天的燕南园51号成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一部分,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时常在此进进出出,它真的成了数学的所在。

燕南园的周培源故居

燕南园56号,周培源曾在此住了三十余年,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丰富也最富争议的时期。"这一辈子不是我所追求的",是周培源晚年回顾时所说的一句话,此话可谓意味深长。周培源是一个视科学为生命的人。新中国成立前,他在广义相对论和湍流理论上取得了令世界同行瞩目的成绩。建国后,过多的行政工作、社会活动占去了他许多时间和精力。在北大曾有过这样一种说法,周先生是科学家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科学家。

走进燕南园

去过燕南园的人都知道,那地方很普通。如果说有什么特点的话,也许就是树多一些,人少一些。燕南园并不大,总共只有17幢住宅。然而,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近八十年来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差不多都是大师级的人物。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自然黄斑边有点折迹品看图片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